史上最喪心病狂的定價套路:如何從數學角度,榨乾你身上每一分錢

2019-12-06     超級數學建模
史上最喪心病狂的定價套路:如何從數學角度,榨乾你身上每一分錢

買的

不如賣的精


世上沒有精明的買家,只有精明的賣家。

的確,賣家的嘴,騙人的鬼。在買與賣的博弈中,沒有一個買家可以取勝。

別不信,今天就讓你見識下「賣家套路終極奧義」。

你看不到的價格歧視

一級價格歧視,又稱按人定價,是指精準地針對每個消費者進行差別定價。


比如說,批發市場裡的討價還價。當你看上一雙鞋子後詢價的時候,售貨員會用0.5秒打量你,確定你的衣服牌子、首飾價格,貧富氣質,然後給你報價。

事實上,他這報價也不一定準(畢竟售貨員高估了你),所以接下來,你們肯定會開始討價還價。

最後,每個人買到這雙鞋子的價格,都會不一樣。因為要是你媽去買,一定比你便宜。這就是一級價格歧視。


當然,你們也不要太害怕,因為接下來還有二級價格歧視呢。它又稱按量定價,是指對同一商品或服務的不同購買量制定不同的價格。

舉個栗子,你在商場買瓶啤酒,要10元錢一瓶。但你到批發市場"批發"一箱啤酒,7元錢一瓶;你到啤酒廠買一車皮,估計只要5元,甚至3元。

是不是有一種買得越多越划算,不買都對不起自己的感覺啊。

那都只是套路!

因為區別於統一定價,活動能讓目標消費者掏更多的錢,選擇自認為划算的套餐,從而增加賣家銷量,賺更多的錢。

除了一二級價格歧視之外,還有人見人愛的兩部分定價。

兩部分定價,即價格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固定價格,一是單位產品價格。與單一價格相比,固定價格的能獲取更多的消費者剩餘,從而提高利潤。


舉個栗子,遊樂園除了要收門票錢,裡面的獨立項目也要獨立收費,你有沒有想過到底是為什麼嗎?

其實很簡單,我們不妨假設:過山車的成本價為人均60元,理論最高定價為100元。但實際上,遊客們玩的次數越多,心理預估價值就會逐漸下降,每當旅客重玩一次,心理預估價值便會降低10元。


換句話說,遊客第N次玩過山車時,他的心理預估價值為:(100-10N)元。根據關係式,作圖:

當過山車票價是80元時,即80=100-10N,N=2。


也就是說,遊客們理論上最多會玩兩次過山車,因此過山車的利潤B為(80-60)x2=40元。而隱藏利潤C就是你們給的入場門票費。此時,商家的總利潤為過山車利潤+隱藏利潤(B+C)


機智的同學可能已經發現,當過山車的票價定為成本價60元時,B+C的面積是最大的,也就是意味著你已經被商家榨的一乾二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Vem5G4BMH2_cNUgbcM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