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蕾媽育兒經(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擁有本文章版權,歡迎轉發分享)
「校園欺凌」這個詞彙近年來出現的次數不斷增加,讓人們開始不得不重視起來。為什麼會出現校園欺凌?簡單來說,就是一些人恃強凌弱,一些人膽小懦弱,這樣的差異存在,導致了校園欺凌了的產生。那麼,為什麼會有些孩子性格膽小懦弱,面對校園欺凌不敢吭聲,自己在默默忍受呢?難道他們天生就是這樣嗎?其實不是,這與家庭教育有著很大的關係。
小梅是位職場上的女強人,性格比較要強,在對待家庭和生活同樣如此。在教育孩子方面,她也容不得孩子出半點差錯,一旦孩子犯了錯誤,她便開始各種「職場上司式」訓斥。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開始變得懦弱。時間過得很快,一轉眼孩子已經進入了小學三年級。這段時間,小梅開始發現孩子有些不對勁:回到家之後一句話也不說了,做事也比以前更加畏畏縮縮,身體還時不時莫名其妙地出現一些巴掌印和傷痕。一開始小梅還不是很在意,但是接連幾天下來情況越來越嚴重,她不由的開始重視了起來。經過一番耐心的溝通了解,孩子終於向她吐露了真實情況。原來孩子懦弱的性格,在學校經常受到高年級一些「壞孩子」的欺負,時不時要收「保護費」,不然換來的就是挨打和辱罵。
小梅很納悶,明明自己性格要強,怎麼自己的孩子會這麼的懦弱呢?經過一番育兒諮詢才知道,原來是她的教育方式有著很大的問題。
一、「你應該這樣」、「你總是做錯」。
我們都知道,一句讚美可以成為我們前進的助推劑,一句數落也可能會讓我們喪失前進的動力。大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此。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切記不要經常性使用貶低孩子,讓孩子失去自信心的話,否則會讓孩子開始自我懷疑,做事也開始變得畏畏縮縮。
二、「為什麼這都不敢?」、「你為什麼這麼慫?」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需要的是更多的支持與鼓勵,而不是消極的指責與批評。表達同樣的意思,不同的方式可能會收穫不一樣的結果。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妨換一種積極正面的方式對孩子進行鼓勵,而不是只會對孩子進行指責。
三、「你要學會分享」
如今的獨生子女幾乎都是被溺愛著長大的,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會聽到這種聲音「不要和他們搶,姥姥再給你買新的。」就是在這種環境下,才導致了孩子缺乏競爭意識,性格開始越來越懦弱,什麼都會退讓別人半步,這也就是理所當然的成了校園欺凌的對象。
教育孩子是一門大學問,每個孩子的成人成才都離不開父母的成長中的點滴呵護和培養。作為父母,我們更要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讓孩子遠離校園欺凌!
你的孩子有沒有受到過「校園欺凌」?你的解決辦法是什麼呢?歡迎留言交流!
------------------------------
關注【蕾媽育兒經】,了解更多孕期和育兒知識,學會解決親子成長問題和家庭矛盾!若您在生活中遇到困難,也可以私信留言評論,作者會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最專業的回覆,希望我們可以在育兒的道路上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