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你不會寫詩不會作畫,老百姓也會記住你

2019-11-04     群眾雜誌

現在有些成功人士,喜歡拗人設。

且不說自己那一塊主責主業搞得怎麼樣,出來亮相,先往頭上加各種光環。

明星搞學問,幹部做書法家,搞藝術的拾個官銜,就顯得很高級。

有時候,強行跨界拗人設,特別是拗文藝范兒人設,是很貴的,代價是金錢和節操。戚繼光早就為我們證明了這一點。

作為抗倭名將,戚繼光的軍事才能沒得說。直到有一天,他結識了大文豪王世貞,花前月下豪情對飲了一番,才發現自己土得掉渣。文人的風情雅致,令戚大將軍心嚮往之。

他也想做個文化人,於是打仗之餘和文人墨客吟詩作賦、往來唱和。友人們送給戚繼光一個好聽的ID:「元敬詞宗先生」。

擔上這個名號,不但需要文化,還需要錢。

慕名來拜訪「元敬詞宗先生」的人絡繹不絕,戚繼光也傾情款待,有時還要贊助一些創作經費。這就需要銀子,很多很多銀子。可是明朝官員收入很低,戚繼光只能四處搞銀子。

而那些攀附戚大將軍的文人,有多少是真心仰慕他並不驚世的文采,又有多少是看中了他的顯赫權勢。

一代名將尚且拗不起文藝人設,今天的普通人更要多幾分掂量。

本周,中國書法家協會原分黨組書記、原副主席趙長青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他不是第一個栽在腐敗泥潭裡的文化人,也讓人們再次關注到這個問題--

藝術界的官癮、官場的「雅好」,暫且統稱為文藝范兒的腐敗。

有些作品定價,不看本身造詣,而看作者身份。作者不帶點行政級別,都賣不上價錢。市場更欣賞權力的盛世美顏,而不是藝術的純粹美好。

有人會拿毛筆,就能寫出一字千金。河南省政協原黨組副書記、副主席靳綏東就曾把自己的書畫作品高價賣給私營企業主。

有人不懂畫,卻懂畫的價格。「我家有一面牆還空著。」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原黨委副書記、院長武紅軍只要一開口,美術學院畫家師生的一面牆畫作都會被他搬空。

有人愛攝影,別人買部單反傾家蕩產,他卻長槍短炮不缺型號,辦展拿獎,在眾人的哄抬中做起攝影家的美夢。有人身邊聚起「網球圈」「養生圈」「品酒圈」,書香趨著銅臭,末俗裝作風雅。

最近通報的一些幹部,有的迷蘭花,有的賞玉石,有的玩木頭,有的造園林。就算是業餘菜鳥,也玩得風生水起,因為有人捧場,文藝界買帳。二三流的水準,有了權力加持,一下子成了文藝大咖,協會理事,才子,文士,新星。

說到底都是權力的遊戲。搞文藝的借官帽炒身價,做官的借翰墨自我粉飾,順帶撈錢。雅好越界,就是雅賄,其實一點也不雅。「蘭花局長」周華清受賄的35萬餘元中,蘭花價值近20萬元。江蘇省鹽城市政協原副主席李純濤利用職務影響,將自有字畫出售給下屬,實際就是權錢交易。痴迷攝影的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原黨組書記、副主任秦玉海在雲台山上每按一次快門,都有多少公司、下屬為他跑腿埋單。

秦玉海落馬後說:「官做再大,工作干再好,一退休,人們就會漸漸把你淡忘,而藝術是永恆的,可以讓你名垂千史。」

這就有點搞笑了。不要官做大了,就對自己的才華過度自信。更何況,名垂青史的藝術,應該是為公眾服務的藝術。沾了私慾的作品,也許一時炒出天價,一旦離開權力,價格崩到尷尬,唯一的價值就是給貪腐留下罪證。

權力是為公眾服務的。一個幹部,干好本職工作,比拗啥人設都強。就像戚繼光,被人們記住的從來不是什麼「詞宗先生」,而是抗倭英雄。

沉溺於高雅人設中顧影自憐、追名逐利,不如在基層的泥土裡摸爬滾打,嘗一嘗民間疾苦,解一解民生難題,就算你不會寫詩不會作畫,老百姓也會記住你。

欲知下周大事,且聽下回分解。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作者:子不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03CNG4BMH2_cNUgP5v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