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如何全面提升中心城區首位度?如何加快建設區域中心城市?

2019-07-22     樓市IN溫州
來源:溫州都市報、記者:呂進科、攝影:鄭高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近日,《中共溫州市委關於全面提升中心城區首位度 加快建設區域中心城市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外發布。該《決定》由中共溫州市委十二屆八次全會通過。

這是有關溫州發展的一次重大決定,關鍵詞是城市。該決定全文9000多字,分總體要求、重點任務、保障措施三大部分,其中城市一詞出現150多次。

市社科聯副主席,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教授朱康對認為,市委全會作出這一重大決定的目的,通過加快轉變城市發展方式,來提升中心城區首位度,加快建設東南沿海區域中心城市。

工業化、城市化都是生產要素優化配置的手段,當前溫州已處在工業化後期,需要通過推動城市化來作為今後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抓手,以城市化帶動工業化發展。


發展目標:到2025年,實現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萬億元

《決定》提出,到2025年,溫州要實現區域中心城市地位更加凸顯中心城區首位度明顯提升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加快構建高水平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城市宜居品質顯著提高等發展目標


發展目標當中包含了多個指標性的要求:

實現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萬億元,常住人口達到1000萬,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0萬元/人;

溫州都市區框架進一步拉開,「一主兩副三軸四帶」空間格局基本構建,城市化水平達72%;

城市開發建設與城市經濟發展良性互動,形成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二三產業高度融合的城市經濟體系,中心城區經濟占全市經濟總量比重45%以上,經濟富裕度躋身全省先進行列;

「兩港」「兩高」建設全面推進,「521」高鐵時空圈和都市區、市域、城區三個「1小時交通圈」加快形成,「兩主一輔」鐵路樞紐基本建成,機場旅客吞吐量力爭突破25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突破20萬噸,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2億噸,貨櫃吞吐量突破200萬標箱,加快建設開放暢達高效領先的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

全市進出口總額占全國比重提高至10‰,外貿依存度達30%;

「兩線三片」等亮點區塊建設任務全面完成,一批標誌性、功能性、特色性項目建成投用,具有溫州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觀系統加快形成。


優先打造204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區核心區

《決定》明確提出了「推進城市主中心一體化發展」。

如何一體化發展?按照《決定》的意見,溫州不僅要「加強城市空間戰略研究和管理,科學劃定城市功能分區,優化調整城市布局形態,提升城市的通透性,有力推動城市轉型發展」,還要「破除現有行政區劃分割,統籌謀劃和推進資源要素配置、公共設施建設和生產力布局,進一步拓展環大羅山區域發展空間,構建北跨甌江與永嘉沿江片一體化發展,南聯溫瑞平原、飛雲江與瑞安組團式發展,向東與洞頭、兩大省級產業集聚區協同化發展的城市發展新格局。」

一體化發展也需要分輕重緩急。

《決定》要求,優先打造204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區核心區,對「大拆大整」後城市空間進行全域謀劃開發,加快推進功能性區塊、標誌性項目、地標性景觀建設,打造最能體現溫州核心競爭力、最能彰顯溫州特色、最能代表現代化水平的城市核心區。


加快中心城區城市化進程,發揮城郊片區的傳承梯度作用,因地制宜,做精做特,為中心城區發展預留空間。

與此同時,《決定》還提出要推動中心城區向東面海發展、加強南北副中心建設、打造西部重要發展極。概括起來有「三區一陣地」——

依託溫州東部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推動城市化發展和新城區開發建設,使其成為溫州未來都市區發展的重要陣地;

大力推進海港、海灣、海島「三海聯動」,加強以樂清灣、甌江口、洞頭列島等為重點的灣區保護和開發,大力發展灣區經濟,加快創建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

統籌甌江口和洞頭規劃建設,實現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共建共享,著力打造全省大灣區建設樣板區;

以西部生態休閒產業帶建設為抓手,重點支持文成、泰順發揮生態環境、人文資源優勢,加快建設一批全域旅遊、休閒度假、康養體育等重大產業項目,積極培育和打造特色「旅遊小鎮」,推動都市區生態功能板塊後發崛起,率先成為全省美麗大花園示範區和全國「兩山」轉化樣板區。

朱康對將杭州、寧波、溫州、紹興四個城市的市轄區作了一個比較。

截至2017年底,杭州有10個市轄區,寧波、溫州、紹興,分別是6個、4個、3個。

從市轄區面積和GDP來看,杭州、寧波、溫州、紹興分別是8000平方公里、3730平方公里、1311平方公里和2965平方公里。

市轄區面積占全市面積的比例,四地分別是48.2%、38.0%、35.8%和10.9%。

市轄區GDP占全市的比例,四地分別為91.51%、60.8%、58.9%、40.1%。

市轄區常住人口占全市比例,四地分別是87%、52.5%、55.3%、32.6%。

朱康對認為,當前溫州城市化發展需要加快「一體化」的步伐,增強市委市政府對於溫州市域內資源的統籌調配能力,這樣才能進一步提升溫州中心城區的首位度,加快建設區域中心城市。


實現「推窗見綠、出門見景、百米見園」

近年來,溫州城市面貌發生很大變化。有關城市的建設口號,也從「大拆大整」,到「大建大美」,再到「精建精美」。這體現了市民對城市品質的需求,在不斷地提升。

《決定》提出,要以濱江商務區、中央綠軸、高鐵新城、高教新區、東部綜合交通樞紐、甌江口新區、浙南產業集聚區濱海新區、甌江北岸城市新區、溫州北高鐵樞紐等為核心節點,著力推進城市重點功能板塊建設,促進城市布局調整和功能提升。

以「兩線三片」5個市級亮點區塊為建設重點,著力開發和改造一批對內認同度高、經得起檢驗的傳世精品之作,使其成為溫州的城市名片和城市地標。高水平推進七都區塊開發建設,加快打造成為環境最美、產業最優、人氣最旺的地標性區域。


《決定》里也出現了不少新概念、新提法——

樹立「城市定製」理念,引進國際國內一流設計團隊,分層分類推進城市設計全覆蓋;

超前布局城市的空間結構、設施網絡,注重老城區改造和新城區建設的留白增綠,構建疏密有度、錯落有致、顯山露水的城市介面; 積極培育溫州城市特有的文化氣質,著力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推進環大羅山—三垟濕地公園、東海濱海帶、甌江—塘河城市生命帶建設,著力打造長三角生態福地;

積極推廣城市空間立體綠化,實現「推窗見綠、出門見景、百米見園」,著力營造優美的人居環境,打造人與自然和諧的「公園城市」。

速讀·亮點

高質量推進未來社區試點,至2022年培育建設10個左右省級未來社區。

聚焦一江(甌江)、一河(塘河)、一島(江心嶼)、一路(甌海大道)、一街區(五馬歷史街區)等關鍵節點,加快打造月光經濟休閒街區和產業帶。

積極發展夜市、夜景、夜購、夜娛、夜休閒等旅遊業態,完善功能布局,多方位刺激休閒消費,塑造24小時生活圈,打造「不夜溫州」。

加快機場綜合交通中心、第二跑道和T3航站樓等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籌建設立溫州本地航空公司,完善機場集疏運體系,增強機場國際國內通達性。

加速推進杭溫高鐵一期建設,謀劃新建甬台溫福高鐵、溫武吉鐵路等重大項目,加快構建「521」高鐵時空圈。

進一步加密高速公路網,形成「一環一繞九射」高速公路網絡,建設區域一體的立體交通走廊。加速構建城市軌道交通「S+M」網絡,加快「七橫七縱」城市快速路網建設,重點抓好濱海大道、溫瑞大道等快速路項目,健全都市區通勤體系。

優先規劃配套建設教育設施,持續實施中小學新改擴建工程,確保全市中小學生均占地面積、建築面積每年分別增加0.75平方米以上。

加快發展教育、醫療、文化、養老、家政、體育等社會事業建設,大力完善社區菜市場、便利店、物流配送等社區配套服務設施,打造「15分鐘生活圈」,提高居民生活便利性。

大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建設,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示範,到2025年生活垃圾分類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加快建設全光纖網絡城市,加快城市網際網路出口擴容,力爭到2022年城域出口帶寬達到15T。

更多原創深度爆文,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樓市溫州」,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微信公眾號:樓市溫州(id:loushiwenzhou),戳文末擴展連結跳轉原文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8FGWwBmyVoG_1ZG46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