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殺!90後的第一套房都是從這買的 (真的

2019-10-09     城市畫報

文章來源:城市畫報官方微信號:城市畫報(微信號:cityzine)

「買房」,這屆年輕人最頭痛的問題之一,但城畫君想正經地說,90後的第一套房,都是在《大富翁》里買的。

9月24日@新浪遊戲 發布消息:童年遊戲巨作《大富翁》系列新作《大富翁10》上線Steam商店,將在10月5號發售。

# 9月24日,Steam平台顯示遊戲將在10月5日上架發售,大批玩家翹首期待。

到了5號,城畫君興奮地搓著小手,踏著零點打開Steam,卻發現,官方悄咪咪地把發行時間從「10月5日」改成了「2019年10月」。

是的,這個讓90後賺到第一桶金,買到第一套房的遊戲,28周年慶的新作宣布跳票,一群假期等著組隊開玩的玩家,就這樣猝不及防地被「鴿」了。

# 被「鴿」後,不少期待已久的玩家在微博表達了自己失落的心情。

90後到底有多愛這個遊戲?

除了翹首以待新作發售外,他們還會時不時在線下聚會呼朋喚友玩起來,在直播平台看遊戲主播玩,在網站重溫《大富翁4》的遊戲錄像……

# 視頻網站上存有不少《大富翁》高清遊戲錄像。

對他們來說,這個棋盤遊戲是超市貨架上的童年快樂,是裝在人生第一台電腦的單機回憶,既滿足了他們搶地買房當包租婆/公的暴富夢,也滿足了年少時和玩伴聯絡感情的社交需求。

它就像個微縮版的經濟社會,是一扇窗口,當年的懵懂小孩們,在這個濃濃20世紀畫風的介面里,從中窺見大人為之奔波的世界。

遊戲怎麼玩

《大富翁》版本很多,但遊戲規則很簡單粗暴:當個「大富翁」。

遊戲沒有終點概念,全程通過擲骰子的方式,使角色在棋盤上按照所擲出的點數循環跑動、買地、建房,目標就是成為玩家中最有錢的那一個。

《大富翁》給了90後什麼?

#1 理財知識初啟蒙

有多少90後第一次在這個遊戲里,直觀地了解了「理財」、「破產」、「投資」等經濟術語和手段?

「地產」,是稱霸《大富翁》的核心因素。在遊戲坐擁千萬資產的我們,想享受當包租婆包租公的快感,就要對地皮先下手為強。花大價錢買地建房固然肉疼,但當別人停在你的地盤上,收到過路費時,你就會明白,一份「捨得」的投資,是會「錢生錢」的。

# 遊戲NPC詢問玩家是否買地

另一方面,沒有規劃好現金,盲目買地會使現金被套牢,為支付過路費就只能抵押房產。陷入惡性循環後,「江山」都進了銀行,玩家也就只能宣告破產了。

儘管,現實不能像遊戲一樣對「買地建房」說買就買,但類似購買理財產品,做有價值的收藏這類能「錢生錢」的小投資卻是不少。

# 遊戲中因為買了保險的角色,在住院期間「天降橫財」

買地賺錢的遊戲規則雖然簡單粗暴,但也給了我們一些管錢思路:根據自己現實情況,適當、理性地參與理財項目,對現金和固定資產做好長期規劃。

#2 無處不在的「聯合」

在新作《大富翁10》中,製作方加入了讓人期待已久的「任意組隊」功能,這不僅意味著我們終於可以聯機開玩,更意味著更具現實感的聯合對抗將被搬入遊戲。

「組隊」即「聯合」,意味著弱勢方尋求結盟,以對抗「地產大亨」。在桌遊版里,「聯合」的作用不可忽視,在現實生活中更是如此。

# 舊版遊戲中只能單機組隊,即四個人玩一台電腦。

為了阻止一方徹底壟斷所有資源,在玩桌遊時,處於劣勢的玩家會不自覺聯合起來,通過我不收你的過路費、你借給我現金作周轉等方式,避免一人快速取得勝利,終結遊戲。

# 有玩家認為,人情操作是《大富翁》遊戲的精髓。

暫處弱勢的人會抱團,地產現金兩手抓的「大佬」也可能會拋出橄欖枝破壞「聯盟」,生活和遊戲都一樣,處於弱勢的一方總是容易會抱團取暖,互相幫助。

一個好隊友是遊戲獲勝的關鍵,也是成為現實生活贏家的鑰匙。作為現實的「友誼破冰器」,《大富翁》也幫助無數人找到了生活中的好隊友。

在英國留學的@Benny 正是靠著從國內帶去的《大富翁》,找到在異國他鄉互相扶持的好朋友Jessica。

# Benny帶去留學的《大富翁》。

她把Jessica形容為「商業奇才」,「我沒想到這個學藝術管理的女孩兒這麼厲害,整個晚上我們其他人都處於毫無還擊之力的狀態,以後生活中也要抱緊大腿求帶飛。」

#3賺錢真的很重要

都說這屆90後「不想戀愛只想發財」,確實,就跟玩《大富翁》一樣,不管是現實還是遊戲,就像表情包說的那樣

在遊戲中,如果玩家沒有策略,破產是遲早的事。那是種什麼感覺?

自己所有地產被低價抵押,得到的一丟丟現金轉手就要用做過路費付給其他玩家,每次丟骰子的時候都要祈禱不要走到別人地盤上,抽卡時如履薄冰不知道會不會抽到衰神牌……

#《大富翁》,角色中經過別人的旅館被「強制」休息並支付高額住宿費。

經歷過遊戲里的一無所有,才會明白「破產」滋味有無奈。而在現實中,像遊戲中那樣一貧如洗的狀況雖不常見,但用「負債纍纍」來形容當代年輕人的財務狀況,一點都不過分。

2019年初發布的90後財務狀況數據顯示,90後人均負債12.79萬元。如果說在《大富翁》賺錢的原因只是為了獲勝,那年輕人需要賺錢的理由可太多了:他們要解決基本生存問題、要「花錢買快樂」、要一筆看得見,摸得著的安全感……

《大富翁》的破產只是遊戲結束,而現實里的負債則要面對更嚴峻的生活窘境。

在遊戲和現實中都愛賺錢的當代年輕人,有的是追求物質慾望的自足,有的是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但歸根結底都是在追求有底氣說不、有瘋狂衝動資本的人生。

#4 生活需要「運氣」一刻

和現實生活一樣,《大富翁》里也有不少講「運氣」的時刻。

首先,每走一步所擲出的骰子,隨機點數即角色行走的步數,步數的不同則會讓不同的玩家處於不同境遇,入場時均等的資產,幾回合下來就能發現差異;

其次,還會隨機遇到福神/衰神,「神」的加入也會對角色遭遇產生影響。

#《大富翁》中會給遊戲角色帶來好運的「大福神」

《大富翁》的隨機性也暗喻了現實生活中的隨機性。玩家走在遊戲棋盤上會觸發一連串的隨機事件,會一夜暴富也可能一夜赤貧。而在現實生活中,這種「隨機」則要更多樣些,小到遇到施以幫助的貴人,大到遭遇突如其來的天災人禍。

我們不能指望「好運」永遠降臨,但也要相信「衰運」不是永遠困擾著自己。畢竟,人生就像《大富翁》,大起大跌得都很快,刺激得很。

#5 人生沒有存檔/讀取鍵

有很多人都說,《大富翁》像個微縮版的人生,但城畫君覺得,它們有相似的地方,卻又有著本質區別:作為一款遊戲,《大富翁》支持不斷存檔和讀檔的。遊戲可以存檔讀檔,但人生不行。

#《大富翁》中提供存檔/讀檔功能。

這讓城畫君想起,《大富翁》系列作者姚壯憲為遊戲角色「阿土伯」寫的一段對白:

「在鹿港小鎮郊外的某個農村裡,住著一個很老實的年輕人,鎮上的人都叫他阿土仔。阿土仔國中畢業後就留在家中跟著老爸阿土伯學種田,日子過了一天又一天,轉眼阿土仔已經25歲仍然一事無成。有一天,阿土伯把兒子叫到跟前,說道:阿土!到城市裡去闖闖看吧。於是,阿土仔賣了田,告別了阿爸,告別了老水牛,踩著腳踏車,獨自一人踏上人生的冒險旅程。

#《大富翁》系列作品。

或許我們玩遊戲時,並沒有意識到這麼多,也沒刻意把遊戲類比人生,只是單純想要回想一下童年快樂。

但是,當包租婆/公收過路費的「爽」感,化身遊戲角色邊旅遊邊賺錢的快樂,擲出骰子的緊張感和得到收益的滿足感,和朋友們一起搞事業的樂趣……這些《大富翁》里看似普通的元素恰恰就是引起我們人生共鳴的元素啊!

最後,城畫君誠心發問《大富翁10》,你到底什麼時候出!

本文編輯 雨衣

實習生 樓月

更多信息及雜誌購買請關注城市畫報官方微信號:城市畫報(微信號:cityzine)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Bm6pu20BMH2_cNUgCrgP.html


















26歲疫苗焦慮

2019-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