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11-22 01:12 來源:天下吳氏
文/吳美福
【編者按】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最重要組成部分,以今蘇南、浙北一帶為代表,泛指吳地古今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吳文化以荊吳和先吳以及最重要的吳國文化為基礎,經商、周(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的生長,及隋、唐、宋、元歷代發育,至明代形成高峰清代以來,隨著中國封建社會的衰落和資本主義的萌芽,吳文化開始從傳統文化定式向現代文化方向轉型。吳地文化的區域包括蘇南、浙北的環太湖流域,蘇南是吳文化的發源地與核心區域。
吳王夫差之光輝歲月 公元前473年,吳國隕落。吳國經歷25代人不斷的努力好不容易有了強大的威望,有了很強的話語權,就這樣一下子轟然倒塌了。二千多年來,史學家包括我們吳家人講了很多"如果怎樣,如果怎樣,吳國就不會滅亡。"
歷史沒有如果!如果我們從春秋晚期的政治形勢去介入去研判夫差失國的大環境中去明察,就會有一個全新的角度和一種清晰的認識。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03年是"禮崩樂壞"的時期,此時,語言已經無用,一卻都以戰爭殺戮為最終依託。吳越兩國是世代相仇,攻伐不斷。在弱肉強食的春秋晚期,柔弱、弱小就會亡國滅族。夫差的好大喜功,逞勇好戰亦是其他諸候國君的所為。夫差不這樣為之,其他國君亦會如此為之。
夫差是春秋五霸之一,左右著當時的天下局勢。他胸懷壯志,具有戰略眼光,通過對外征戰達到震懾其諸候國、稱霸中原的目的;他冷靜沉著,面對越國偷襲能當機立斷,堅持與晉爭霸盟主。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趙新新教授提出:"作為春秋五霸之一,吳王夫差是春秋後期非常有影響的歷史人物,他自即位起就為稱霸中原而四處征戰,並在這一過程中表現出極高的軍事謀略才能。雖然由於在夫差手中導致吳國最終被越國所滅,但不能據此否定他對吳國強盛做出的貢獻。後世的文學作品多把夫差塑造成一個昏君,這主要源於《史記》有關夫差的記載。司馬遷對好大喜功、窮兵黷武的國君持否定態度,……因此他在反映這段歷史時,有意弱化了夫差的形象,……是司馬遷個人偏愛的觀點中寫就的,司馬遷淡化了夫差的歷史貢獻,從而導致後世的文學作品往往將其塑造成昏君的形象"也是吳家人對吳王夫差形成偏見的主要原因。
吳國失國有其必然也有其諸多因素的看似偶然實際是無可改變的歷史規律。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改朝換代亦是歷史的必然趨勢,從人類的進化、社會演變方向來說也是社會向前進的一個進程。吳國失國250年,越國被秦國滅了,亦是昭示了一個真理:任何一個朝代都會被取代,歷史的車輪是在朝代的更迭中滾滾向前。吳國雖然是在夫差手中失國,但綜合其一生,仍然瑕不掩瑜,仍然掩蓋不了其歷史功績的光輝。
他有著祖宗包容仁慈的血脈傳承因子,有著父王振興吳國,開創偉業的雄心,攻下越國後,決不屠城、決不濫殺無辜,體現人性之光,有著崢崢鐵骨的英雄氣概。隨著越來越多的吳家人研究夫差的歷史,理性的評價夫差,我認為,一個全新的吳王夫差形象會呈現在大家的面前。
【作者簡介】吳美福,男,1956年10月生,福籍贛邑萬年縣,現定居縣城。函授政治學本科學歷,1997年任萬年縣吳姓文化研究協會會長於今年已十一年,2013年任江西贛東北吳文化研究中心理事會會長至今五年,2017年發起閩浙贛吳文化經濟促進會。2013年參加發起「泰伯論壇」,多年來,致力於吳氏聯誼懇親,聯繫、聯絡各地吳家,走訪了絕大多數國內各地宗親和一部分海外宗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