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習慣了

2019-11-11     聯商網

聯商專欄:早在半月之前,就有朋友讓我寫寫關於今年雙11。當時我就在想,究竟寫點什麼好呢?留意了各路信息很久,最後就冒出三個字:習慣了。

10月20日左右,線上線下早早就拉開了本年度雙11的序幕。各路促銷,各種勁爆不間斷地把持著消費者手中的大小螢幕。

然而,對於這些,消費者早已習慣了。

促銷:習慣了

雙11是一個純粹由中國電商打造的全球嗨購的節日,也正因如此,所以上海商學院周勇教授稱這是一個偉大創造。或許是吧!也許很多媒體早早就在渲染各地的關注,但是對於中國的消費者而言,雙11就是一個憑運氣撿實惠的日子。

經過十年的磨練,消費者早已清楚了促銷的含義和機會,同時也練就自身的技能,從選品到優惠計算,大家都駕輕就熟。所以,對於哪家優惠,哪家實在大伙兒心裡也許清楚,也許壓根兒就不打算清楚。

因為,在電商鑄就消費者技能的同時,消費者也隨著收入的增加,對商品和價格的敏感度在無限降低,所以不論你是全國多少家店共狂歡還是線上線下齊歡顏,對於消費者而言,要關注的早已關注,不關注的,無論你的文案多麼優美,你的畫風多麼妖嬈,都不過是車窗外晃動的樹影——輕輕掠過。

因為,大家習慣了。

形式:習慣了

從平台到線下實體,每一次的雙11都在祭出自己潛心多年修煉的秘籍,希望今日把示君,俘獲佳人心,還記得當初對模擬試衣、個性搭配的厚望嗎?今天看來不過就是塊雞肋。而諸如李佳琪、薇婭這些直播帶貨新寵又被今年的電商看中,成為掀起今晚的高潮,這些新的嘗試如同之前的創新一樣被寄予厚望,消費者會作何反應呢?有嘗試?不錯哦!僅此而已。不會持續熱太久,回想當初的papi醬,還有多少人記得?

每一次的促銷一定要有新套路,否則就沒趣兒了。但每一次的套路都只是短暫的綻放。這一切大家都習慣了。

數據:習慣了

每年的雙11,淘寶的成交數據永遠是一個話題,但大家都習慣了他的增長,因為大家都期待他成長。如果今年出現了負增長,那才是撩動大伙兒神經的事!可以預想的是,明天數據見報後熱度不會持續太久,遠不及豬肉價格的變化。如果做一個時間的比較,豬肉價格的熱度可以持續一年,而雙11數據只能持續不到一個季度。

說說消費者的期待吧!

都說要熟知和分析目標群,那麼消費者現在對於雙11的期待在哪裡?要探尋消費者的期待,首先要明白消費者本身發生著怎樣的變化。往往我們習慣用大環境的變化來推理消費者的反映。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正如經濟衝擊對消費者的影響並不像我們想像中那樣節衣縮食一樣,當前的消費群體既沒有完全形成穩定階層,又沒有完全固化的消費習慣。他們只永恆地關注兩個要素:價格與商品。

或許你認為消費16萬的手錶的群體不會在意優惠10塊錢的豬肉。事實恰恰相反,他們會條件反射般的計算自己的損失在各種優惠面前做出最終的選擇。

如果你以為擁有千萬粉絲的李佳琪開口一提就能賣出所有商品,消費者永遠更相信自己的體驗感。只有最硬核的產品才是永留客群的命門。關於這一點,看看多家賣場以飛天茅台作為重要的引流商品就明白了。

所以,對於雙11,消費者的期許和熱情不會太高了,它只是大家生活中的一個「節日」而已,他需要存在,當然消逝也是可以被接受的。作為商家與平台,應當珍惜這個機會,檢視自己的技術和價值觀,減少對消費者熱情的損耗。

(本文系聯商網特別策劃「混戰雙11」系列報道,作者:聯商專欄 靖安先生,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聯商立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BYacWG4BMH2_cNUgx0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