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成長的3個關鍵期,父母再忙也要了解,掌握一些對策就更好了

2019-08-07   男孩家長幫

一起做好父母專欄

在這幾天的線下活動中,有不少父母是帶著孩子一起來,毫無疑問孩子的差異會很大,有的孩子安靜,有的孩子好動,有的孩子不耐煩,有的孩子開始躲貓貓,四處亂竄。而他們父母的狀態也是千差萬別的,有的很負責任,有的抱怨,有的很有禮貌,即使在事情沒有辦成也依然說:「謝謝,給你們添麻煩了!」而個別的情緒激動,說些過頭的話,可見在家裡也不會好好說話,事情往往也是辦不成得多。

看著活潑好動、四處亂竄的男孩子,父母們可能都要有一個普遍的困惑,男孩子究竟如何成長的呢?父母在男孩的成長中應該注意什麼呢?接下來從心理學和行為學的角度試著分析一下男孩子成長的若干關鍵期。

我們習慣上把男孩的成長過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0-6歲) 懵懂幼年

這段時期里父親的角色非常重要,但這段時間男孩主要是媽媽在保護孩子,因為這個階段孩子尚處於動物性階段,社會性融入還不夠,媽媽在身體和生活上都是孩子最安全的港灣。

發展特點

男孩還是嬰兒時,他的需求和動物幼崽沒有太大區別,他需要和一個撫育他的人建立特殊的親密連接,這個撫育者往往是母親,母親提供他最需要的奶水、安撫和擁抱。父親這時候會和孩子玩一些讓他興奮的遊戲,比如拋高,舉高,騎肩上等,這些略帶誇張的行為是媽媽一般不會去主動做的。

18個月以後男孩和女孩的區別開始慢慢出現,女孩子比男孩更會認臉,觸覺更敏銳。而男孩子生長的更快,從2、3歲開始玩的時候會占用更多空間,喜歡使用物品,喜歡把積木搭高,然後看著轟然倒下,自個樂開懷,而女孩子喜歡比較低的搭積木,並且搭得比較穩固,有一種秩序感在裡面。

父母的作用

母親是男孩的主要撫育者,他會把母親當作親密關係和愛的學習榜樣。

如果母親溫柔但堅定地設定規矩,不是用打罵或羞辱的方式,他會接受這些規矩而且進步很快。他知道媽媽愛他。

如果母親喜歡教他說話,他大腦的語言能力會發展更快,讓他更愛和人交往。而缺乏與人交往的興趣或交流能力是很多男孩長大後的弱點,母親在男孩幼年期就可以彌補這一點。

如果母親經常情緒悲傷,對男孩缺乏關注,男孩的大腦就會發生改變,變成容易悲傷難過。

如果母親的情緒不能自控,總是生氣,打罵他,他會迷惑母親是否愛他,缺乏安全感。

所以母親需要其他人的幫助,休息好,才能做好撫育孩子這項重要的工作。母親也需要被照顧,她才能照顧好孩子。

母親應該接受男孩愛冒險的天性。當男孩捉了一隻小蝴蝶或者用泥土堆了一團東西時,母親應該感到驕傲和快樂,而不是催他洗手換衣服。父親可以逗他玩,和他假裝摔跤,同時是溫和的,也照料他,給他讀書,在他生病時照顧他。小男孩就會知道:男人可以是讓人激動的、友好的、善於學習、充滿冒險精神的,也可以為媽媽分擔家裡的家務和照顧孩子的任務。  

需要注意的地方

對於和母親分離,男孩會有更強的焦慮症,感覺被拋棄,他更容易關閉內心,不和外界交流。如果可能,男孩在3歲前,最好由父母照顧,尤其是媽媽在身邊。有分離焦慮症的男孩可能會在學校裡面表現的好動或者有攻擊性,大人們很可能會他貼標籤,說他好動愛打人,而這個標籤可能會一直跟隨他,因為老師會把這種印象交代給下一任看護者。 如果是由媽媽照顧或者是在只有幾個孩子的小型家庭式託兒所由有愛心的老師照顧,男孩會適應更好,分離焦慮症會降低。

3歲以下的孩子需要和把他放在心裡特殊的位置的人度過幼年期。男孩們最早需要學到是親密、信任、溫暖、快樂和友善。這些幼年時體驗到的感情會幫助他更平穩的度過容易衝動的青春期,平衡他愛冒險和愛競爭的天性。

總結:6歲之前,男孩和女孩沒有根本的區別。母親可以是主要的撫育者,但父親也可以承擔這個角色。重要的是有一兩個關鍵的人愛他,在他的幼年期,把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這樣他會一生都有內在的安全感,他的大腦會獲得親密交流的技能,喜愛學習和互動。

第二個階段(6-14歲) 啟蒙少年

大概在6歲左右,男孩會有一個大的轉變,他開始模仿超人、蝙蝠俠等這類的男性英雄的動作,喜歡揮槍舞棒,製造一大堆的噪聲(和麻煩),更重要的是他開始很粘父親,如果父親缺位,那麼他會粘身邊的其它成年男性,向他學習,模仿他。如果得不到父親的注意和關懷,很多男孩開始出現行為問題,如打架、具有攻擊性、在學校不服管教等。

父母的作用

1)母親 雖然男孩開始粘爸爸,但不意味著母親就不重要了。社會對於男性的要求通常是堅毅頑強,其實能夠勇於面對內心情感,有溫柔、愛心一面的男性人格更完善,婚姻和人際關係更加協調。 母親應該讓男孩知道她一直會支持他愛他,男孩還可以和母親很親密,保持柔軟的內心。有的父親抱怨兒子和媽媽太親了,其實不是妻子做的太多,而是他和兒子的互動太少,在活動現場,有一位父親完全不知道孩子的學習情況,甚至不知道孩子的數學學了什麼,會背哪位詩人的作品,簡直一無所知。可見,一個爸爸如果懷著抱怨或者漠然等消極的態度與孩子相處,只會把彼此的關係推得更遠。

如果母親為了讓男孩堅強,突然疏離他。男孩為了壓抑悲傷,會關閉自己原本和母親相通的一面:愛意和溫柔,因為這些情感不再得到母親的回應。這樣的男孩長大後往往人際關係僵硬,感情單調。所以母親們,不論你的兒子是五歲還是十五歲,你都可以多多擁抱他。尤其是一些因為各種原因導致婚姻破裂的家庭,媽媽的離開對孩子的打擊是非常大

2)父親 雖然6-14歲的男孩可能依然依戀媽媽,但他事實上逐漸更加專注於男性角色能夠給予他的東西。相比母親,他們更注意父親說的話,更願意向父親學習。

6-14歲這幾年是父親影響兒子的最寶貴的時機,父親這段時間應該花更多時間認真的陪伴兒子,讓孩子看到一個負責任的父親形象。如果這段時間父親缺位,那麼男孩會轉向尋找其他能夠教導他的男性。很可惜在當今的學校里男教師越來越少,很多男孩只能在年長一些的同伴中吸取力量,所以在學校中會有男孩的小團體甚至幫派。沒有年長、值得尊敬的男性的引導,這些同齡人的團體在混亂中探尋方向,接觸如暴力、過早的對性的錯誤認識、吸煙等不良影響。

在活動現場,有一位爸爸放棄了外地高新,回到孩子身邊,把工作地點放在孩子學習地點的周邊,這樣既可以保持生活來源,又能夠每天陪伴孩子,這是一個一舉兩得的辦法,很可惜,有這種認知的父親並不太多。

下面一些基本的爸爸與孩子的相處之道,可以供工作繁忙的爸爸一些參考:

1.擠出時間

把時間擠出來陪孩子,這是做父親最重要的基礎保障,如果你一周工作50-60小時,你很難成為好父親。如果你的兒子在生活中出現了問題,那麼是你的責任。父親應該提升自己的職業能力,尋找到更合適的工作,同時可以每天拿出時間和兒子相處、引領兒子的成長。

2.表達你的感情

男孩子喜歡擁抱、玩耍、摔跤,爸爸除了陪孩子玩這些,也可以通過讀書、講故事、並坐聊天、和聽音樂等安靜一點的活動和兒子建立緊密的關係,爸爸要真誠的讚賞孩子的努力或者創意。有些爸爸害怕這些會讓兒子娘娘腔,但事實恰恰相反,經常溝通交流的父子關係會促進孩子自信心的發展。

3.放鬆一點

不要僅僅出於壓力或者責任感去和兒子在一起,有的爸爸聽一些講座或者看書知道要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價值,但他只是把這個當成一個責任或者壓力,而不是真正地享受。享受和兒子在一起的時間,選擇你們兩個人都喜歡的活動,不要把和親子時間變成學習時間,降低對兒子的壓力,逐步教會孩子你的技能,和孩子一起體會體育運動、遠足、種植等等活動的快樂。  

需要注意的地方

6-14歲的男孩會面臨幼兒期沒有碰過的問題,如校園欺凌、同伴歧視等,需要父母密切關注這些問題的表征。比如在學校受到欺凌的男孩通常表現出來有不想上學、缺乏同學朋友、零花錢丟失等現象。而另一個普遍的問題是男孩在這段時間的心智成熟度比女孩晚半年到一年,很多父母希望孩子能夠儘早入學,好搶先一步,其實男孩如果晚一年上學,才會和女孩同學旗鼓相當,才能比較自信順利的學習和適應學校生活。

總結:男孩6-14歲是父親為之奠定男性基礎的寶貴時期,再忙的父親在這幾年也應該擠出時間多關注兒子,即使是很小的事情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在夏夜散步、和兒子聊聊自己的成長過程、一起打球、拍拍兒子的肩膀告訴他他很棒。這些美好的記憶會滋養男孩,伴隨他的成長。

第三個階段(14歲-18歲) 走向成年

我們通常認為孩子從14歲到成年的過程順理成章的就是好好學習,多發展課外特長,進入理想的大學,然後找到體面工作。很多人都是這樣過來的,包括我們自己。

但直到最近這兩年,在面臨職業、家庭、環境的很多變化時,在失敗和嘗試、辛苦和快樂中,我才明白:我以前的自尊、驕傲、對自身身份的確認很大程度來自於我的技能、學位和工作,我的安全感來自於和家人、丈夫的關係,我對別人的判斷更多基於他的學位和職業,我從未真正關注過我社會階層之外的人,我也從未真正後悔過自己的過失和給別人帶來的傷害。我才意識到:如果沒有自給自足的心靈,如果愛只保留給自己,如果總是沾沾自喜的點數一些物質的收穫,我離成年還遠。

真正成年的人有自己的原則、有跌倒了爬起來的勇氣、有對朋友和家人的愛。這樣的成年人能面對家庭的矛盾、處理自身健康的問題、面對經濟環境的改變和職場技能更替的挑戰,他對自身的認同、和家人的關係和幸福感不會因為環境變化而輕易改變。

所以在孩子14歲到成年的這段時間,我們的目標不應該是名牌大學,而是如何培養他成年,我們要做的應該與男孩的前面兩個發展階段相反:繼續愛他,但要後退一步,讓他接觸外界的優秀的人,給他更廣闊的視野,給他幫助別人的機會,給他做決定和承擔責任的經驗。

男孩在14歲到成年期間的發展特點:

1.獨立思考

男孩在這段時間裡發育的重心其實在於他的頭腦。可以說青春期是男孩開始思考的年紀,他開始抽象思維,開始批判、分析自己、他人和他身邊的世界。青春期的男孩經常說這樣的話:「我父母總是說他們支持我,但他們不讓我去探索真正的自我」、「我愛我爸爸,但他有時候脾氣很暴躁,這是他的缺點」、「我媽媽人很好,但她總是讓別人順從她,不如意就要破口大罵」等等。他開始有沉默獨處的時候,用來思考、吸收、理清自己的感受,分析生活中事件的意義。父母們這時要相信我們在他幼年奠定的基礎,要信任他。

2.情緒多變

青春期的男孩是多變的,容易情緒化。

為了探索自我,他會嘗試不同的行為方式,他可能會一時很自信,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一時又憂鬱害羞。一會像個學究型,一會像個嬉皮士。父母們有時會很不喜歡他的一些言行,比如染頭髮、帶耳環、批判別人等,但只要我們記得一點,就可以平靜的對待他,與他溝通.他的行為不是針對我們的,不是故意讓我們難堪生氣的,他只是在探索自己,去了解這個世界,或者通過一些言行,希望被他的朋友們接納。

3.從否定到肯定

青春期的發展有兩個階段,從13歲到16歲左右(大概就是高中階段),男孩子們帶著美好的希翼去探索世界,他們期待發現真善美,但卻失望的發現醜陋、不公和人性的缺點,他們幾乎對所有的事情都持否定態度,他們對事情的批判會毫不留情、犀利準確。但到了青春期的末尾(大概是進入大學後),男孩們從希望破滅到接受現實,希望改變現實中的不公,開始期待新生活。

4.精力旺盛

這段時間裡,男孩的荷爾蒙會是幼年期的800倍,身體飛速發育,很多男孩整天坐立不安,打球跑步等成了他們最喜歡的事情。所有的男孩這時都應該有體育活動,父母們應該幫助他尋找適合自己的活動。雖然籃球、足球等非常盛行,但不是所有的男孩都喜歡或適合團體運動,內向一點的孩子可以練習游泳、自行車、摔跤等個體運動。

父母的角色

1.存在的問題

在這個階段,男孩的荷爾蒙和身體發育推動男孩進入成年人的角色,他們渴求更多精神層面的互動,希望能夠追隨激情和夢想。而我們的教育體制只是給了男孩們更多的課業。那些讓父母恐懼的事情比如吸毒、犯罪、醉酒等往往是因為男孩找不到可以追求光榮和實現英雄夢的途徑,他們看著廣漠的社會,找不到可以信仰和跟隨的人。

2.建立溝通的基礎

父母要做的不是關注於男孩這時讓你煩惱的表面問題,如染髮、肥腿褲等。我們要透過這些表面,去發現男孩內心對獨立人格的追求;在男孩們抱怨的話里,理解他們的正面述求。比如「爸爸,你總是不理解我」,是否意味著他其實需要你的支持和認可?「我恨你!」是否是表達他感到受傷?「我找什麼樣的女朋友不關你的事」是否意味著「我需要隱私,我需要更好的把控我自己的生活」?

3.避免過度養育

現代父母往往過度關注孩子的成功,他們為孩子聘請昂貴的私教,送孩子參加各種特長班和比賽,拚命把孩子往名牌大學裡推,幫助孩子選擇研究生學院,甚至幫助孩子投遞簡歷。這種過度的幫助不僅限制孩子成為獨立的人,而且人為的把孩子的發展劃定了一個框框,限制孩子發展的可能性和孩子的想像力,甚至導致孩子抑鬱和焦慮。

4.邁向成年

不經過彎路和錯誤,男孩無法認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習得勇氣和堅持。我們能做的是為他們提供成長的機會,接受更多優秀的成年人的輔導,邁向成年。

家庭可以在男孩一定的年齡,舉行小小的儀式,宣布他將成年,告訴他成年人的責任和對他的期許,討論他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如性、交友問題、飲酒等。另一重要部分是為他尋找一位或幾位人生導師,比如一位體育教練、家族裡有成就長輩、最好是父母自己。人生導師願意關注他成長、願意輔導引領他、給他提出挑戰、關心他不要犯致命錯誤,找幾個志同道合的家庭結成家庭教育團隊,就如同卓越父母成長營,爸爸們或者叔叔們會定期帶男孩們去遠足野營,分享成長的經驗,討論一些問題,回答男孩們的疑問,每一個男孩都會有一個男人代表他、捍衛他、提升他。

總結:在14歲到成年的階段,男孩漸漸脫離家庭,渴望成為更好更獨立的人。我們父母需要把視線超越上大學這個門檻,關注成年的真正意義,為他尋求可以輔導引領他的優秀成年人,給他獨立發展的空間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