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中學真的跌落神壇了嗎?

2019-07-18     李慕寒

轉自知乎

風光無限的黃岡中學為什麼突然跌下神壇?聽聽專家怎麼說。

中國經濟的發展,要求院校培養更多高素質的人才,因而我們有了大學擴招政策。大學擴招以後,大學生貶值,這意味著高考分數貶值,說的功利一點,也就是讀書的收益變小了。 為了應對這種情況,有兩種可選的方法:一種是黃岡、衡水模式,考更高的分數,彌補分數貶值導致的讀書收益減小的問題,如果考600不夠了,那就想辦法考650分,將考高分的技術發展到極致。

另一種是減小讀書的成本,這裡的成本不是指金錢成本,更多地是指學生的健康成本,表現為各種私立中學的興起,這些私立中學,以學生的心理和身體健康、人格發展、興趣培養等為優先目標,分數則是第二位要考慮的,其結果就是學生們中學畢業的時候,高考分數可能少考了幾十分,但是眼睛沒近視,身體更健康,這就是降低了讀書的成本。

就目前來看,兩種方式都有市場,但黃岡和衡水的衰落是註定的,中國經濟越發展,它們就越沒有市場。在二十年前,讀書的收益是極高的,真的可以改變命運,那時候讀書的成本再高家長都不會有怨言,砸鍋賣鐵,甚至賣血也要供應孩子讀書,那時候老師打孩子被認為天經地義,家長不會責備老師,反而會感激老師對自家孩子的教導。

現在呢,老師罵一下孩子可能都不行了,更別提打。 根本的原因是,教育是社會的一個子部分,社會的變化決定著教育生態,拋開基本經濟狀況談教育是沒意思的。經濟越發展,人就越重要,教育必將越來越轉向對人本身的關懷,那時候,以學生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童年歡樂,來換取分數的做法必定逐漸消亡。

跌下神壇的黃高?—黃岡中學回憶錄

想起我當年在母校黃岡中學備考時,英語老師亢玉芝會像媽媽一樣給我們做心理放鬆。學校也是,儘量讓我們休息好,高考前一周放假,學校的階梯教室分配給我們班住讀生自習,走讀生偶爾也會來一次兩次。偌大的階梯教室,稀稀拉拉或坐著,或躺著我們的同學,地上到處散落著大大小小的紙飛機,氣氛安寧祥和。和今天相比,那時高考才真正算得上改變命運,大學免費,畢業包分配。而且十分之一的錄取率,競爭比現在慘烈得多,可是面對高考,母校真的是舉重若輕,和風細雨。

想起學校的種種,忍不住打開頭條,輸入「黃岡中學」四個字,滿屏卻是關於黃高衰落的文字!雖然早已知道這個結果,可作為當初的學子,今日的人師,我還是有太多太多想說。

黃岡中學,我們本地人簡稱黃高,她的鼎盛時期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我從1987年到黃高學習至1993年,整整六年,親眼見證了黃高的崛起至聞名全國,現在又看到了人們對她的非議。大學畢業後我一直省城的一所中學工作,對母校的關注從未停止。

的確,剛到省城工作時,我感到母校和我見到的很多中學大不一樣,不同的管理方式,不同的教師風格,不同的學生風格,我才深深體會到母校那時的領先和偉大絕對不是神話,那不正是每所高中都該有的正常樣子麼?!所有自習歸學生自己掌控,老師偶爾進班答疑,紀律根本不用老師管,教室就是理所當然的靜悄悄學習的聖地,沒有任何書本以外的收費,作業都是老師自己編寫的油印紙,圖書館每天向學生開放,不僅有最新的報刊雜誌可讀,每位同學還有借書證可借書,老師兢兢業業,只管講課和設計相關練習,學生自覺學習,老師講到哪兒,練習自覺做到哪兒,學生視老師為父母恩人,老師視學生為子女。自己當老師後才知道,原來就算省城的中學圖書館能對學生外借書籍也不多,同行們大多選用現成的資料,省城的老師們有另外的辛苦,管自己的教,還要管學生的學,晚自習幾乎都是老師在上課,城裡學生學習的自覺性還真不如農村的學生,運動會班主任是重要角色,絕對不能缺席,害怕學生出事,省城教育局比家鄉的多得多,省里的,市裡的,區里的經常下校檢查,老師學生應接不暇,疲於應付。

所以我想,一個正常的學校被稱為神壇,大約是太多學校的不正常吧!

黃高名氣大振時,大概是因為兩位師兄庫超和王崧同時被選入了僅有六人組成的數學奧林匹克國家隊,並同時在國際上獲得獎牌,那幾年,除了數學,還有物理,化學等學科相繼獲世界奧林匹克獎牌,每年保送清華北大的多達幾十個。得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金牌兩次的王崧比我高一屆,放學和我同一個方向,因此我們常常隨這位高高胖胖「二」師兄回家,看他背著很舊的軍綠布書包,帶著很古董的油布傘,憨厚樸素得近乎有點傻。那時黃高每天下午都有一小時的自由活動時間,每個年級都有若干個理科興趣班,每周利用自由活動時間授課兩次,暑假集訓,全免費,所以有人得獎也不算稀奇吧。語文組的老師每周也開展講座,同樣吸引大批喜歡文科的學生!如此而已,再正常不過!

跌下「神壇」的開始,大約是奧林匹克竟賽不再得獎了吧。金牌教練被大城市紛紛挖走,老師們開始北上南下,我的高中時的正副校長一個在深圳,一個在廣東惠州,理科班主任現在廣州,文科班主任現在北京……黃高所在的小城黃州經濟並不發達,給不了老師優厚的待遇,更何況黃高生源還是以農村的貧困生為主的。在這樣的情況下,黃高確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即使有那麼一點點退步也是可以理解的。今天,像黃高這樣,為農村學子堅持素質教育的學校依然不多。

所以在我看來,黃高從來就就沒上過神壇,它是踏踏實實地做培養全面人才的教育,不僅教書,而且育人,沒有沾上急功近利的壞毛病罷了。如果說黃高退步了,那只是片面看競賽和升學率,黃高的基本辦學理念依然沒變。真正的教育應不惟分數,不惟升學率,和那些不斷湧出的超級中學,「高考工廠」相比,黃高的堅持尤其難能可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e3fFWwBmyVoG_1ZHGT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