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在網際網路中的地位可見一斑,甚至可以說,它是比搜尋引擎和社交軟體更強的流量入口。
微軟IE6當年在2001年作為Windows XP的默認瀏覽器發布,比Chrome首次發布還要早六年。
但是,谷歌Chrome卻後來居上,如今的市場份額毫無壓力地位居全球第一。
近日,YouTube的前工程師Chris透露了一個有趣的故事,講述谷歌工程師們是如何通過「陰謀」手段打敗IE6的。
在微軟最輝煌的年代,IE一直都是系統里的默認瀏覽器。
但微軟卻不肯投入相應的人力物力去修復IE6中的大量bug,這導致IE有各種各樣的兼容性錯誤。
Chris表示:「IE6一直是我們網站開發者的噩夢,每次網站疊代升級至少需要一到兩周時間用於修復IE6中的bug,這很讓我們很痛苦。」
當時,IE6用戶占YouTube網站流量的18%左右,用戶規模非常大,所以上級要求YouTube必須兼容IE6。
此時,這群已經被bug搞到心態崩潰的工程師們,決定「膽大包天」地先斬後奏,剷除禍根。
他們集體謀劃了一場 「殺死」 IE6,並將其用戶遷移至其他瀏覽器中的行動。
於是2009年7月的一天,在沒有正式許可的情況下,Chris和他的同事們在YouTube網站上方,放置了一個Banner「警告」,聲稱對IE6的支持即將結束。
橫幅上寫著:YouTube將放棄對IE6的支持,請升級到主流瀏覽器。
橫幅旁邊是隨機出現的主流瀏覽器的下載連結,包括Chrome,Firefox,IE8以及Opera等。
橫幅上的內容十分模糊,所以這種聲明實際上毫無意義,也完美地規避了歐盟對於反競爭行為的要求。
這種誤導用戶的行為帶來的效果非常明顯,當這一聲明發布一段時間後,YouTube的IE6用戶迅速從25%下降至10%左右。
隨後,深受IE6其害的Google其他團隊也紛紛效仿Chris,在網站中添加了類似的橫幅警告。
YouTube和谷歌高層管理人員最終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但為時已晚。
谷歌內部開始默認這種「殺死」競品帶來的效果,高層不情願地得出結論,認為這種手段是合理的。
這一計劃也成功獲得了最終勝利。
2012年4月,IE6的使用量已降至1%以下,甚至微軟自己也預訂了蛋糕、T恤和香檳慶祝IE6的死訊。
微軟並不擔心,因為當時IE10即將出現,它們甚至為IE6即將死亡感到自豪。
網友則表示:做前端的都想殺死IE,任何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