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因涉嫌假冒註冊商標罪,玉環男子林某被移送玉環市檢察院審查逮捕。其侄子馮某因為替林某攬下犯罪事實,也將面臨法律嚴懲。
去年12月,玉環市檢察院受理一起報捕案件,犯罪嫌疑人馮某生產假冒註冊商標「本田」「豐田」等10種汽車剎片數萬套,涉嫌假冒註冊商標罪。
圖源:網絡(圖文無關)
檢察官助理張丹芳仔細完成閱卷摘錄工作後,發現這個案子並不簡單,犯罪嫌疑人存在頂包可能。向員額檢察官張敏玲彙報案情後,兩人從市場監督管理局提交的材料入手,在將現場查獲情況及所有到案人員的筆錄按照時間順序排列查驗後,疑點浮現。
檢察官調查發現,起先,一個叫林某的人,曾向市場監管局承認涉案的假冒註冊商標產品是其生產的,還租用了倉庫進行存儲。證人羅某也證實,倉庫是林某租用的。
然而一周後,馮某主動向市場監管局承認,自己才是制假者;緊接著,林某「翻供」,指認馮某才是真正的生產者……
案件進入訴訟程序之前迷霧重重,但因為馮某一口咬定自己就是嫌疑人,且多名人員指向馮某是涉案產品的生產者,市場監管局將案件線索移送警方。警方以涉嫌假冒註冊商標罪對馮某立案偵查,並提請批准逮捕馮某。
根據多年的辦案經驗,張敏玲和張丹芳查看了警方的訊問、詢問筆錄及書證,通過比對快遞單、銀行明細等,發現嫌疑人馮某的銀行明細較為簡單、交易數額不大,不能反映出其經商辦企可能。反倒是林某與多人、企業頻繁轉帳,資金進出數額較大,不能排除其經營企業的合理懷疑。與此同時,檢察官發現,2017年,林某曾因犯假冒註冊商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4年。
最終,警方及市場監管局的工作人員在林某實際經營的某公司展開調查,當場查獲假冒註冊商標的汽車剎片千餘件。
林某交代了,自己生產假冒品牌剎車片被市場監督管理局查獲後,曾主動承認這些剎車片是自己生產的,但事後猛然想起,自己之前就因犯假冒註冊商標罪被判刑,正處於緩刑期,如果這次再被抓,後果嚴重,於是他想到了讓無業且單身的侄子馮某頂替自己,同時慫恿羅某(情節輕微,不做處理)等人作偽證。
浙江法制報(記者 張宇洲 通訊員 林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