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贈給好友一首勉勵詩,短短4句,便能燃起我們的鬥志

2019-10-14     慶余

在漫漫人生路上,我們會遇到困難和挫折,會苦累、迷茫,也會焦慮不堪。而要解決這些,除了要自我調節,還需要來自於他處的勉勵。包括我們的親人、朋友,以及詩詞歌賦等。以詩詞為例,現今的我們品讀古詩詞,很大程度上便是為了能夠從中汲取到利於我們前行的精神動力,它能燃起我們的鬥志,使我們樂觀向上。

譬如,李白《行路難》中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陸遊《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它們無不具有催人奮進的藝術力量。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贈劉景文》,便是一首讀後能燃起我們鬥志的經典作品。

《贈劉景文》出自於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之手,是蘇軾贈給好友劉景文的一首勉勵詩。在這首詩中,蘇軾主要通過對秋末冬初景致的描寫,以其傲雪凌霜的氣節、堅貞不屈的品格,來勉勵好友困難只是一時,要積極樂觀,不要意志消沉。字裡行間,也透露了蘇軾的廣闊胸襟。全詩托物言志,意境高遠。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蘇軾的這首《贈劉景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詩的開篇兩句「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蘇軾主要描繪了一幅殘秋的圖景。它的意思是說,池塘中曾經碧葉接天、紅花映日的荷花早已經凋謝,枯敗的荷葉也再沒能夠遮擋風雨般舒展的樣子。菊花凋謝後,也只剩下花枝還在傲雪斗霜。荷花與菊花,是兩種分別在夏、秋獨占勝場的花。蘇軾這裡寫出荷、菊花的凋謝,便是為了襯托橙橘在冬天裡的一顆歲寒之心。

另外,蘇軾這兩句詩還有一個高明之處。蘇軾不僅寫出了荷花與菊花的凋謝,還突出了荷葉與荷花、菊枝與菊花的相互映襯。即在蘇軾看來,荷花的真正凋謝,不是花敗,而是葉盡。荷葉與荷花的關係,就如李商隱《贈荷花》中所說的「此花此葉長相映」一樣。而世人都說菊花傲霜獨立,具有孤標傲世的品格。但它要想有這種品格,就離不開它挺拔勁節的菊枝。

最後兩句「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意思是說,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記住,就是這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秋末冬初的時節啊。說起詩歌中的秋冬,古人寫起詩詞來,大多氣象衰颯,滲透著傷感情緒。蘇軾卻在這裡一反常態,寫出了秋冬時節的豐碩景象,仍然給人一種如同春天般的勃勃生機之感。

因為這首詩是蘇軾贈給好友劉景文的一首勉勵詩,並且蘇軾見到他的時候,他已經五十八歲。所以蘇軾這裡的橙黃橘綠,碩果纍纍、成熟豐收的一面。便是為了說明人到劉景文這個年齡,正是人生成熟,大有作為的時候。在這個時候你劉景文要做的便是要珍惜大好時光,積極進取,不要妄自菲薄啊。另外,橘樹和松柏一樣,亦能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堅貞不屈的氣節。

由此可見,蘇軾在這首詩中除了勉勵好友外,還讚賞了好友的品格和秉性。如此一來,這首詩在表達上便融寫景、詠物、贊人於一爐了,足見蘇軾詩歌造詣的高超。對於現今的我們而言,品讀蘇軾這首詩,就如同跨越時間和空間,獲得了蘇軾對我們的勉勵。無疑它讀後能燃起我們的鬥志,催人奮進。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9pJK0G0BMH2_cNUgCus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