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故鄉喚我回望那頭牛(組詩)

2021-02-18     奎先達坂西

原標題:雨水,故鄉喚我回望那頭牛(組詩)

李武兵

我佩服我家養的那頭牯牛

六十多年了

還記得我家養過的那頭牯牛

它長得格外壯實

脾氣很犟

犟得出奇

村裡的人家

沒有哪戶敢養它

可父親喜歡那頭牛能幹活

打量它的眼神總是炯炯發亮

農忙的日子

我最怯早晨去放牛

它太好鬥

有時,老遠看見別的同性

它就跑過去發威

人說牽牛要牽牛鼻子

我們家養的那頭牯牛不怕牽

它的鼻子死硬死硬

兩眼放射的光芒很瘮人

它犯野,會拖著我在草坡上狂奔

逼得我只好放了牛繩子

這樣可以免受皮肉之苦

由它去任性

從麥地邊路過

那頭牯牛想吃一口麥苗解饞

我就犟不過它

讓它啃上三蔸五蔸

這才讓牽開

急得我想哭

可這頭牯牛幹活肯賣力

父親喜歡使喚它

我在心裡怯著

卻也暗暗佩服它的強壯

那種雄性的鬥志

耙與耖,記得住鄉愁

鐵犁翻過的泥土成塊,用耙或耖將泥塊破碎,方可播種或插秧……

很多人進城後不記得耙與耖了

那些父輩使用過的農具

在我心裡是一種驅不散的鄉愁

還有父親勞作的身影

連同他吆喝耕牛的聲音

都刻在與犁鏵相關的記憶中

最是一隻喜鵲落在牛背上

看牛拉耙,看牛拉耖

看父親戴著篾斗笠

披著棕蓑衣,一步一腳泥水

在雨中整田的辛苦

農閒的日子

父親會把它們掛在土牆上

即節省空間,又防止地面的潮氣

鏽蝕它們的鐵齒

記得住耙和耖

記得住鄉愁

讓父輩用農事鑄就的品質

在時間的行走中

被我刻骨銘心

它快活起來就朝著遠處叫幾聲

那時的故鄉在夢中

輕輕的風從山坡上走過

茅草的葉子搖著螳螂的顏色

醉在安寧里貪眠

幾朵白雲把天空拭得很藍

水牛在坡下悠閒地散步

它快活起來就朝著遠處叫幾聲

哞哞的音質靠近心靈

一隻麂子站在草叢邊探頭探腦

惹得鄉間的孩子格外好奇

相互的訝異惹驚了麂子

逃生比食草更讓它著急

菱角的清香從湖岸漫進村裡

鯉魚產卵的聲音驚動了水鳥

菱葉覆蓋的湖面安然如夢

小小的水聲也能濺出動靜

那時的故鄉在詩里藏著

讓雲柔風輕

讓夢不醒

忘不了臥牛在披屋吃草的樣子

當兵離開老家半個世紀

走了好遠好遠的路

回望故鄉

涌動的情感會擰成淚水

打濕記憶

忘不了那頭牛臥在披屋

咀嚼稻草的聲音很悠閒很親切

它不像是因為飢餓而咀嚼

神情在欣賞窗外亮汪汪的月光

稻草還散發著田野的氣息

不時地從門縫蹓進我的夢裡

每夜都乖巧地給父親捂腳

我睡在他的身邊

童年的夢裡沒有恐懼

沒有蛇的影子製造慌張的情節

睡相安然

夢也安然

只那年我五天高燒不退

村裡沒有醫生

父母每天傍晚給我喊魂

從村野喊到床前

蒼涼的喊聲里有父恩母愛

一種溫暖湧進心裡

當兵離開老家遠行

多少年,我忘不了那次喊魂

常言說,魂歸故里

我知道,人老了戀鄉

故鄉,這是安放靈魂的地方

水牛的四蹄釘在田埂上不動

思念故鄉

夢也生動起來

小蝌蚪搖脫自己的尾巴

季節開始明媚地溫暖

走在返青的田埂上

聽蚓鳴,一聲聲,一聲聲

喚醒父親滿臉的笑容

其實,平日裡

父親總愛板著面孔

很少見他這麼爽快地笑過

農事白天黑夜地纏著父親的心思

愁緒填滿他的日曆

只是聽到蚓鳴

聽到土地甦醒的呼吸

他才會這麼笑著

滿臉田野的芬芳

跟隨父親身後的水牛

四蹄也釘在田埂上不動

鼻息放緩了節奏

生怕驚跑主人的興致

聽蚓鳴,一聲聲,一聲聲

這種徐徐緩緩的節奏

正是土地的心律

故鄉,我在夢裡

一回回懷念父親的恩情

也想俯身田野

聽一陣陣親切的蚓鳴

觸摸泥土的心跳

李武兵簡介:

原名李武斌,筆名春暉,先後任職於鐵道兵文化部、總政群工部,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現代格律詩學會理事,著有詩集《三月梨花飛》《鄉戀》《瑰寶集》《藍色的戀情》《愛心之吻》《李武兵抒情詩選》(上下冊),散文集《太陽鳥》,長篇紀實文學《自然之子》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9mOss3cB9EJ7ZLmJzOs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