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愛發脾氣的寶寶,順從或打罵,只會毀了你的孩子

2019-05-22   巴布閱讀館

為人父母或職業是老師的人都知道,孩子都有兩面性,一面是是天使,一面是「惡魔」!尤其是隨著寶寶漸漸長大,有了自己的性格之後,「惡魔」的一面就會更加顯現,家長就更加難引導了。

碰上哪些沒有耐性,愛發脾氣的寶寶,簡直就是育兒家長的災難!


小編之前就聽到一位媽媽的抱怨說:孩子2歲之前,特別乖,都不怎麼哭鬧。但是隨著他有了自己的愛好和意願之後,簡直變成了小惡魔,吃飯不聽話,想要什麼一定要得到,不隨心愿就爆哭!而且特別難哄,一哭鬧就是半個小時以上,真是讓我這親媽都感覺心累!

每個孩子都會經歷叛逆期

不僅僅青春期才會出現叛逆行為,其實大部分孩子到了2歲左右,都會經歷第一個叛逆期!這個時候他們有了自己的喜好和領域意識,開始了自我覺醒的第一個階段。


如果說一歲以前,是孩子和媽媽的「蜜月期」,那麼2歲左右就會進入一個磨合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哭點真的很迷,魔幻程度堪比女朋友的心思!作為父母也要拿出哄女孩子的耐心來積極引導!不過也不能像女朋友一味地寵,要告訴他們那些是對的,那些做法是錯的,具體應該怎麼做!

寶寶發脾氣時,心裡在想什麼?

其實很多孩子發脾氣時,並不會認為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因為不管哪個年齡段,孩子發脾氣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我生氣了,是因為我在成長,我的其他能力跟不上思維的發育。

其實這也不是不合理,因為他們還不到五歲,很多事情都不能自理,擁有的東西的也是外界給予,是十分有限的,所以他們往往領域意識很強,很難學會分享。


他們在對外界發脾氣時,其實並不是真的意願表達,其實是小孩向我們發出的求救信號:我不是在找事……我只是太小了,我困惑、緊張、筋疲力盡,可不可以抱抱我?

這個時候,作為家長一定要了解的一點就是:這個時期的孩子,因大腦負責情緒調節的部分還沒發育成熟,孩子根本不知道怎麼讓自己平靜下來,需要你來引導。

寶寶發脾氣時,如何引導?

很多時候,家長在寶寶發脾氣時,不是順從溺愛就是棍棒毒打!其實這些方式都是錯誤的,很可能會毀了你的孩子!

這個時候「溫柔不失堅定」,通過跟孩子溝通解決問題,才是最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

1、幫孩子把情緒平靜下來

其實發脾氣本身是無害的,阻止發脾氣才是。認識到情緒的存在,才是調整的第一步。

但是因為這個時期的寶寶,大腦發育還不是很健全無法自己做到調節情緒,所以需要家長幫孩子把情緒平靜下來。

引導孩子接受情緒、尊重情緒、承認自己發了脾氣,然後再告訴孩子哪些情況下發脾氣是不對的,為什麼不對,下次應該怎麼做。

2、學會擁抱孩子

孩子發脾氣很多都是希望得到更多的重視和愛,家長不要以成人的思維來要求他們。特別是一些情商低的大人,總是認為孩子在無理取鬧,沒有耐心,在孩子哭泣的時候放任不管,認為他們沒哭夠,哭夠了就不鬧了。


在孩子哭泣的時候,正確的做法是:蹲下來與孩子平視,真誠地看著她的眼睛,告訴她生任何人的氣都沒有問題,是正常的情緒表現,爸爸媽媽依舊愛你!

3、設置規則,溫柔而不失堅定

孩子敏感又機靈,這一次用哭鬧達到目的,下次就會記住這個「捷徑」。告訴他擁有發脾氣的權力之後,還要告訴他「凡事有度」。

提前設限讓孩子知道「規則」的存在,比如去遊樂場玩一個小時就回家,提前就要說好,說到就要做到。

4、尊重孩子的意願,學會交流

在任何時候,交流和理解都是對孩子教育最好的方式。而且家長必須要意識到一點:那就是交流一定是雙向的,而不是大人一味地講道理。

停下來,聽聽孩子的感受,問問他想被怎麼對待,像尊重一個成年人那樣,尊重你的孩子,因為他也是獨立的個體。

總而言之,叛逆期是親子關係的挑戰,也是彼此成長的契機。孩子喜歡在家裡表達全部情感,是因為他們覺得能被傾聽和理解。所以碰到愛發脾氣的寶寶,千萬不要再一味地順從或打罵,這樣做只會毀了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