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遼闊的疆域造就了多種多樣的文化,也形成了南米北面、南甜北咸、東酸西辣等很多地區差異,時間久了大家也習慣性的將自己歸為北方人或是南方人來站隊說話,讓更多人了解到南北方人在生活中的種種差異,包括其背後蘊含的一些地域性文化。
其實南北方的一些差異大部分都體現在飲食和節日方面,這南方和北方在過中秋節上就有著不少的差異,以前網絡、交通不發達,都是各過各的也不清楚對方是怎樣過中秋的,但現今不一樣了,在網上交流或是親自去體驗不同地方的節日文化後發現,原來中秋節還能這麼過?
從過中秋節的3個不同習俗,判斷你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挺準的
在吃節日傳統食物上,南北方几乎從來都沒有統一過,元宵節南方人喜吃湯圓,北方人則愛吃元宵,端午吃粽子南方人喜歡吃鹹的帶肉的,北方人則喜歡吃甜餡蘸白糖的。
這中秋節的月餅也是一樣,南方人多喜歡吃蛋黃蓮蓉、鮮肉、椒鹽、雲腿、流心奶黃這些多少帶點咸口的月餅,而北方人則更喜歡五仁、棗泥、豆沙、山楂等經典的甜餡月餅。
而且也是近兩年才知道,這南北方人在吃月餅的方式上也有著大不同,北方人拆了月餅包裝後都是直接拿著一整個月餅咬著吃,但大部分南方人都會將月餅切成六塊或八塊,用小叉子插著慢慢吃,最好旁邊再配上一杯清香的茶水。
北方人看了南方人這一吃飯表示「吃個月餅這麼費勁,直接啃不香麼?」,而南方人也表示「你們這樣一整個炫,真的不膩麼?真的能消化得了麼?」,然後南方人還會默默掏出一個超大個的月餅問道「這麼大的月餅,你們也不配刀叉一口炫麼?」。
中秋除了吃月餅外,也還會有一些其他的食俗,於是乎差異再次出現。北方的節日食俗相比南方的來說真的有些稀少,基本都是一盤餃子走天下,過年吃餃子、立春吃餃子、入伏吃餃子、立冬吃餃子,中秋節慶團圓那也得包上一頓餃子吃吃,畢竟餃子是團圓吉祥的代表,那南方人可能就會問了「這餃子吃完了,那還能有肚子吃月餅麼?」,北方人豪爽表示「這月餅就是個飯後甜點,剛好填填縫。」
而南方的中秋食俗那就很多了,有的要吃芋頭,有的要吃鴨子,有的要吃大閘蟹,不過吃的最多的還是田螺,這也是一項由來已久的食俗。這中秋前後田螺正是肉質肥美鮮嫩的時候,炒好後端上桌,越啜越香,越啜越上頭,甚至有句俗話說「對月啜螺肉,越啜眼越明」,形容的便是南方人中秋吃田螺的場景。
但若是讓北方人和南方人一起坐在一桌上吃田螺,可能會想「這田螺是挺好吃,但真的不能先給我找根牙籤麼,南方人到底是怎麼能輕鬆的就嗦出螺肉來的!」
北方和南方在過中秋節時,進行的一些傳統活動也都不一樣。北方人過中秋的傳統習俗比較少,大部分都是先去親朋好友家串個門送上節禮,到了晚上再一起吃頓團圓飯就結束了,頂多再去戶外賞賞月,就算是過中秋了。當然也不乏一些地區有單獨的中秋民俗活動,比如山西人會進行拜月儀式,北京人會講究玩兔兒爺,蒙古族人則會騎馬追月。
南方人過中秋則會熱鬧的多,像廣東人會在中秋節吃柚子,吃完柚子還會把柚子皮戴在頭上扮柚子,寓意聰明伶俐、保佑平安,潮汕地區則講究拜月娘,孩子們會提著花燈滿地跑。
而廣東隔壁的鄰居福建,當地的閩南人會玩一種名為「博餅」的遊戲,根據投擲骰子,根據點數獲得不同大小的月餅和獎品,歡樂的氣氛相當濃郁。另外像廣西的一些地區,人們還會相聚一起賞月,然後賽歌賽舞徹夜長歡,基本各地都有著屬於自己過中秋的獨特習俗活動。
總的來說這南北方在過中秋節時的差異還是很大的,包括食俗、節日氣氛、文化內涵等多個方面幾乎都存在著不小的差異,當然也正是有了這些差異,才讓每個節日都變得更有意思,讓大家感受到更多不同的文化。如果大家還知道哪些關於南北方過中秋的差異,或是哪個地區過中秋的獨特習俗,也歡迎在評論區分享留言。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喜歡專注吃喝玩樂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譜和美食趣聞,關注我,和你一起分享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