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旋鏢一個個扎回來,「機關算盡」的歐陽娜娜,終於露出了真面目

2023-03-13     好歌獻給你

原標題:迴旋鏢一個個扎回來,「機關算盡」的歐陽娜娜,終於露出了真面目

昔日萬眾矚目的體壇偶像李寧,在退役後創辦李寧服裝,如今,李寧已經是國產服裝行業絕對的明星品牌、頭部企業。

「藝人的盡頭是商人」。李寧之後,有太多明星都想步他的後塵。

可惜,成功者寥寥,挨罵者卻多如過江之鯽。

看他們「磨刀霍霍向牛羊」的態度,就知道這些明星潮牌不是踏踏實實做服裝、做品牌,而是來「割韭菜」的。

他們明明可以直接上手去搶,但還是礙於臉面和體面,特意給大家畫了個品牌的大餅。

對於這樣的明星,大家肯定不會慣著他們,但凡被網友揪住,路人緣肯定是崩盤無疑了。

其中崩得最厲害的,除了最近被罵上風口浪尖,急了眼反懟網友「鍵盤俠」的鹿晗,還有一個,就是歐陽娜娜,她的口碑崩盤也是全方位的。

歐陽娜娜身上有許多對立面。

說她是明星,其實更像網紅,日常是拍照、拍vlog、分享穿搭。

她是「紅」的,但全網又沒多少個活粉,人氣與知名度十分割裂。

她青春無敵,人設是甜美、可人、受歡迎,但口碑又因割韭菜、看人下菜碟等一系列事情跌落谷底。

而這些所有的一切歸納到一起,又達成了一致的步調:算計粉絲、算計流量、算計同行。

機關算盡終將付出代價,迴旋鏢一個個扎回來,她也露出了「真面目」。在觀眾看來,歐陽娜娜的路人緣一敗塗地,就再正常不過了。

割粉絲的韭菜,聞者傷心、見者落淚

最為人詬病的,是她「割韭菜」上頭,算計觀眾口袋裡的仨瓜倆棗,且不止一次。

2022年11月,歐陽娜娜的個人品牌Nabi上線。

售價近千的浴袍、近千的睡衣、388一條的圍巾、438一件的衛衣、388一隻的玩偶、168一雙的襪子、148一個的眼罩。

輕奢價位,有與它匹配的設計和質量嗎?

有服裝行業的從業者指出,Nabi品牌售賣的浴袍,用料里有86%屬於價格低廉的滌綸,成本價在65元一件。

每賣出一件浴袍,歐陽娜娜小姐含淚血賺923元。

質量配不上價格,難道,賣的是設計?

幾乎所有產品都上下全白,浴袍全白、睡衣全白,和酒店裡提供的免費浴袍別無二致。

唯一能稱得上是設計的,可能是繡上的品牌logo。

這個連字體都算不上別出心裁的logo,就是歐陽娜娜自稱三年磨一劍的結果。

感動,淚目,她明明可以直接搶,但還是顧忌於體面,特意給你做了個品牌。

因為設計過於「極簡風」,定價過於離譜,有網友玩梗,在水杯上寫「nabi」,在紙巾上寫「nabi」,在口罩上寫「nabi」。

落筆,即是歐陽娜娜獨家設計的誕生,二手網站上一放,定價999,不包郵。

她以體面之姿,行割韭菜之舉的事情,遠不止這麼一件。

2022年9月,推出個人潮牌前的兩個月,歐陽娜娜置辦了自己的音樂藝術展,票價42元。

藝術嗎?

不見得,更像是網絡流行審美薈萃。

「我在三里屯很想你」、「想你的風還是吹到了這裡」……

這些土味情話路牌,不就是一度風靡朋友圈,又被叫停被拆除的「浪漫路牌」?

所謂的藝術裝置,是少女風床鋪、蒸汽波燈牌、復古娃娃機、復古唱片……

很眼熟,這不就是網紅自拍館、網紅打卡聖地?

「ins風」、「澀谷風」、「原宿風」、「純欲風」……

這一個個網絡流行審美風格,因大明星歐陽娜娜升咖,搖身一變,也可以叫做藝術了。

2021年8月,歐陽娜娜還曾辦過一場線上演唱票,美其名曰「回饋粉絲」,但入場券需要6元。

算計流量,挖空心思營銷炒作

相比於個人潮牌、藝術展,這種割韭菜之舉,在立人設、營銷炒作這些事情上,歐陽娜娜和她的團隊明顯要上心得多。

至少,做這種事情尚需要她親力親為。

但不變的,仍是掛著羊頭賣狗肉。

「每個女孩都想活成歐陽娜娜」,堪稱網際網路明星營銷失敗案例之一。

無論是其狗皮膏藥本質,還是其中透露出的價值觀,無一不槽點滿滿。

把這個營銷標語拆解開,女孩們為什麼要以歐陽娜娜為理想人生標準?

因為她「出生就是小公主」、「有貌有才」、「受人歡迎」。

「出身就是小公主」這一條,依據是:「爸爸歐陽龍曾是男演員,當過節目製作人,現在橫跨政商兩界;媽媽傅娟是資深藝人;姑姑歐陽菲菲曾經更是與鄧麗君齊名的一線歌星。」

除此之外,還有「林青霞從小看著她長大」,「家住令陳漢典艷羨的台北豪宅」、「姑父是日本貴公子」……

她穿衣自由,有數不盡的奢侈品,穿不完的匡威,探不完的高檔餐廳。日常就是拍拍拍、買買買。

不僅出身好,還有貌有才。

6歲開始學大提琴,7歲就考入少年交響樂團,成為大提琴首席。

年僅10歲便舉辦自己的生日演奏會,連辦三場巡迴獨奏會。

13歲時,考入錄取門檻相當高的柯蒂斯音樂學院,並獲全額獎學金,成為郎朗的校友。

14歲時,身上多了個「女作家」頭銜,和媽媽合作出書,全國各地辦簽售會。

上《天天向上》,「憑氣質和才華把豆瓣女神南笙秒成渣」。

《偶像來了》錄製半途,跑去開了內地巡迴演奏會,成為北京國家大劇院年紀最小的演出者。

更有好人緣、乃至強悍的異性緣,簡直就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人間極品」。

和劉昊然、陳飛宇互動親密又美好,他們好像都對她有意思,每拍一部戲,收穫一個新CP,號稱「男神收割機」。

拍攝《破風》,和三位男主角打成一片,崔始源說要等她六年,彭于晏是她的好朋友、竇驍是她的好哥哥。

王源、陳學冬、房祖名,這一圈男星,都與她交情不淺。

因為異性緣實在好,好得讓人艷羨,一些網友忍不住向她取經。

據網友說,也不知道是哪個網友先說的,用她的頭像容易脫單。

還有人一本正經分析起她與男明星之間的相處模式,眼神、打扮、小動作、話語……

諸如此類,試圖通過模仿她,博取異性的好感。

經由「營銷鬼才」楊天真之手,「女孩都想活成歐陽娜娜」的口號,在某一段時間裡,的確是成功的。

但日子久了,口號泛濫了,人們就察覺出異常了。

本質,是歐陽娜娜與經紀公司的合謀,試圖抹煞一部分女孩們的心智,號召她們進行崇拜。

而崇拜本身又無根無基,毫無內涵,甚至於荒誕。

崇拜她「起點高,出身好」,翻譯過來是「家境人脈即一切,努力無意義」。

羨慕她「吃穿用度自由昂貴花銷大」,翻譯過來是「消費主義」。

崇拜她「和男明星處得好」,翻譯過來是「自我價值、人格魅力的證明還得掛靠在『異性緣『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上」。

更何況,這個營銷本也有「掛羊頭賣狗肉」之嫌。

比如,她柯蒂斯預科未念完,中途逐夢演藝圈,還以「大提琴藝術家」之名行走江湖的經曆本身就遭人非議。

再比如,她與男藝人的相處方式,在網絡上本就貶多於褒,甚至絞殺了她的路人緣。

路人緣不佳的明星營銷「好人緣」,可信度和可行性不高。

還比如,措辭用「每個女孩都想」,透露著一股滑稽的虛假宣傳感。

也不是每個女孩都想。

比如9歲就拿百花獎最佳新人獎的張子楓,14歲拿金馬的文淇,就不想成為只會「螞蟻競走」和「加油鹿小葵」的歐陽娜娜。

算計同行,「看人下菜碟」修煉到爐火純青

她要塑造「人見人愛」的人設,也難免把同行當道具使。

同性是炒作閨蜜情的利器。

前腳與宋祖兒用同款手機殼,穿同款衣服,通話兩小時,一起直播,親親抱抱。

中間還加贈一個林允。

後腳上《嚮往的生活》,抱怨「在娛樂圈裡沒有太多好友」,然後在一期節目錄製的短暫時間裡,迅速和張子楓成為閨蜜。

此後是一樣的程序:一起逛街,一起拍照,吃穿用度同款。

往後,閨蜜席又多出一張凳子,上面貼的是「任敏」的名字。

她們牽手走紅毯,一起穿公主裙。

她的藝術展開幕,劉昊然、張子楓、李現、春夏、喬欣、汪蘇瀧、關曉彤、徐夢潔等一眾圈內好友前來助陣。

這不朋友挺多的。

那「沒有太多圈內朋友」的意思是凡爾賽,還是「其實和他們都不太熟,他們只是我立人設和宣傳的工具」?

而長得好看,又擁有眾多女粉的男星則是炒CP的利器。

《吐槽大會》上,龐博調侃她說:「每拍一部戲,別的演員負責演戲,她負責宣傳。」

確實,每拍一部戲,她便包圓了炒作CP這一活計。

拍《北京愛情故事》和劉昊然炒,拍《秘果》和陳飛宇炒,拍《是!尚先生》和陳學冬炒。

上《潮流合伙人》與范丞丞組CP,上伯克利與王源組CP……

具體的操作方式是肢體接觸,以及曖昧的互動。

比如,角色扮演「樹袋熊」。

比如,未經許可進對方房間,動對方衣物,以彰顯親密。

比如,可以當作言情小說細節描寫素材的小動作。

比如,以宣傳為名的曖昧互動。

比如,語焉不詳的回應。

比如,工作室點贊炒CP文章。

她在鏡頭前,她的團隊在通稿里,都深諳如何彰顯與某一個人的親密程度:抱抱親親貼貼、用同款、叫爸爸、索取安慰……

這些小動作本無傷大雅,但用得多了,就難免致使真誠感流失,滑向「賣弄技巧」、「賣弄心機」,招致「綠茶」罵名。

偶爾也露出馬腳,露出把人工具化,看人下菜碟的本質。

推出品牌時,她給人送禮,請別人幫忙推廣。

給「豪門闊太」奚夢瑤的是一整套。

給周雨彤的是三件套。

網紅出身的林小宅則只有一隻玩偶。

給具有帶貨效力的幾十萬粉的博主是一整套。

給幾千粉博主的則是一條圍巾。

送禮物也分三六九等,這個嘲點是抹不掉了。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聲名

營銷「女孩們都想活成的樣子」失敗,遭群嘲了,她另行策略,賣起慘來。

《嚮往的生活》里,她哭訴不開心的事情太多,每晚都睡不著。

她鑽進何炅懷裡哭,鑽進張子楓懷裡哭,在場的同輩前輩都停下話題,一起安慰她。

《拜託了冰箱》里,何炅替她的「螞蟻競走」名場面開脫,歸咎於剪輯、設定和導師,說她背負太多,受了太多委屈。

她在一旁聽著,連連點頭。

她哭了,但作為觀眾,作為一生收入可能僅是她年收萬分之一的人群,我們實在沒辦法共情她。

因為她的哭泣與抱怨里,有太多「得便宜還賣乖」的不適感。

靠著身世進圈,靠著營銷出圈,占盡紅利,卻無一代表作,難道不是「德不配位擠占資源」?

而她本人與團隊對人設與營銷的迷信,也成為了日漸浮躁的演藝圈的註腳。

技能是拍vlog、拍照、妝容、提供人生理想模板,要真仔細劃分工種,她只能歸類於「網紅」。

但只要她想,她便有拍不完的戲,上不完的綜藝。

想進圈賺快錢了,說:「我不希望大提琴是我人生的唯一。」

演技太差被罵了,說:「我拍戲隨緣,以後重心還是放在音樂上。」

轉頭又見她進組,拍起了古偶。

片場是她家,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都嘲笑她全網無活粉,都嘲笑她業務能力差,演戲唱歌都不行,都嘲笑她只會營銷與炒作。

但荒謬的是,她也的確紅了。

這難道不是「劣幣驅逐良幣」的最佳演繹?

她的紅,消解了實力與誠懇的重要性,也消解了實力派演員們發展空間。

已經得到的太多的錢與名。

到頭來,還要把自己急功近利的後果,歸咎於觀眾不夠寬容。

她哭,她抱怨起娛樂圈太難混。

別人把演藝圈稱作是「高危職業」,她也好意思來摻和。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聲名。

著迷於營銷、人設、賣慘、當網紅,的確能迅速攫取流量,但消耗的是路人緣與未來的發展空間。

她兩條路被堵死。

實力派當不了,沒有作品,出道多年的記憶點很多,但令人啼笑皆非:「螞蟻競走」、「加油鹿小葵」、「vlog拍得不錯一女的」、「專屬攝影師崔峻超很會拍」、「娜比富家千金妝」……

當然,不是沒有憑藉好作品挽回口碑的可能性。

但天賦的不足,需要多大程度的努力彌補?

摒棄浮躁的心性,又需要付諸多少決心?

她真的能做到嗎?

當偶像也沒人買帳,因炒CP被一眾男藝人粉絲圍剿,一系列割韭菜的行為也早已敗盡了路人緣。

多可惜,看似吃盡了青春的紅利,實則浪費了大好青春。

路越來越窄,人越來越迷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9be4ed9e88de4c312f0aaaeb36a5b7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