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出你的圖片故事:簽約攝影師李愛民,神奇的泰山岱廟

2023-02-09     Uni旅圖

原標題:說出你的圖片故事:簽約攝影師李愛民,神奇的泰山岱廟

山東泰山岱廟是歷代帝王舉行封禪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地方,位於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南麓,岱廟創建於漢代 ,為泰山信仰的祖庭,有「秦即作疇」、「漢亦起宮」之載。 漢武帝時期(前140-前87年),漢廷於博縣境內建泰山廟(又名岱宗廟,後世習稱東嶽廟,即今岱廟的前身)。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四月,武帝巡東萊,過祀泰山。於泰山廟中植柏千株,夾廟之兩階,是為岱廟漢柏之由來。(百度百科)

泰山古建築群泰安岱廟其建築風格採用帝王宮城的式樣,周圍環繞1500餘米 ,廟內各類古建築有150餘間。總體布局上按照唐宋以來祠祀建築中最高標準修建,採用了以三條縱軸線為主,兩條橫軸線為輔,均衡對稱,向縱橫雙方擴展的組群布局形式。岱廟南起舊泰城南門,北至南天門中軸線上。

岱廟以其內部建築排列布局來展示儒家禮制觀念,整個建築群以一條南北向的縱軸線為中心,均衡的橫向擴展。位於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有:遙參亭大殿、岱廟坊、正陽門、配天門、仁安門、天貺殿、中寢宮、厚載門。仁安門與天貺殿之間有東西環廊聯繫,構成岱廟的中心封閉院落。

宋天貺殿

配天門

其主體建築——天貺殿位於高大的雙層品級台上,東環廊的中間為鼓樓,西環廊的中間為鐘樓。天貺殿建在中軸線偏後點,面闊九間,重檐廡殿頂,等級最高;後寢宮面闊五間,單檐歇山頂,低一個等級;配天門、仁安門面闊五間,單檐歇山頂,為門的形式,又低一個等級。

岱廟裡最有價值的文物當屬各種石碑,素有「岱廟碑林」之稱。有歷代皇帝和地方官員封禪泰山時的祭文,也有重修廟宇的紀錄,更有詩人的作品,所以後世亦稱之為石園勝地。

景區內的魯班殿,始建於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嘉慶年間又進行重修、擴建,至民國中後期被毀。為恢復這座古蹟經多方論證,景區於2012年6月6日在原遺址處,舉行了岱廟魯班殿修復工程開工典禮,於2015年3月份竣工,歷時2年9個月,終於讓這座古建築重現人間。殿前西側矗立《重修魯班廟記碑》,詳細記述了該殿修復的經過。

魯班殿

魯班殿

漢柏亭

連理柏

唐槐院與東側的漢柏院相對,位於岱廟西。原有延禧殿,舊稱延禧殿院,清末時殿廢,因院內有唐槐而名唐槐院。原樹高大茂盛,蔽蔭畝許,民國年間枯死。

雨花道院

雨花道院

後寢宮門樓

五鳳樓,這裡可以觀覽泰安古城的全景。

再來看看岱廟城四角的角樓,這是岱廟四個角樓的統一說辭 中國古代宮廷建築講究「四隅之制」。「四隅之制」是《周禮•考工記》中高等級建築的一種作法,後為帝王之家使用。古代稱四隅為「地維」或「四維」,即「東南巽,東北艮,西南坤,西北干」,其理論依據是「天圓地方,天有九柱支持,地有四維繫綴」。按照八卦方位設立,東南曰巽樓,東北曰艮樓,西北曰干樓,西南曰坤樓。古代建築運用四隅的形制不多見,岱廟城牆四角有角樓,充分說明了它的帝王規格。

干樓

干樓的建築理論依據是「天圓地方,天有九柱支持,地有四維繫綴」,按照八卦方位設立。

巽樓

艮樓

坤樓

東圍牆

北圍牆內

岱廟是泰山歷史上延續時間最長,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築群。岱廟古建築體現了儒家思想,反映了封建等級制度,也充分體現了祭祀文化的觀念。同時,還滲透著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的影響。從其設計理念,建築布局和規模來看,無不體現著中國古代的思想和文化淵源,是建築科學技術與藝術的精華。

本人拍攝理念就是靠靈感,什麼是靈感?我個人認為,所謂的靈感就是人們常提起的第六感覺。我每次的外出採風,基本上都是跟著靈感走,就像鬼附體,到了拍攝現場後,看著拍攝主題,就感覺好像在哪裡見過,但總想不起來曾在哪裡見過?!唉!管它在哪裡見過或沒見過,先拍片,拍完了拍拍屁屁就走人。

圖源:Uni旅圖社群

聲明:本文圖片著作權歸攝影師所有,本平台為有權信息網絡傳播展示平台,未經許可請勿擅用或轉載。如有異議,請附證據材料聯繫我們,以便及時依法處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9aa2d6a8b785fe3f7d0fc4388014b6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