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頭條】關於呼吸道疾病,官方提醒:新冠疫情本月或回升

2024-01-16     中國小康網

原標題:【財智頭條】關於呼吸道疾病,官方提醒:新冠疫情本月或回升

圖源:央視新聞

隨著寒假和春節假期臨近,人群大規模流動和聚集可能加速呼吸道疾病傳播風險。當前全國季節性流感等呼吸道病原體流行情況如何?公眾如何做好防治?怎樣強化醫療力量配備?

國家衛生健康委14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並發布健康提示。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介紹,元旦以來,全國醫療機構發熱門診接診量呈波動下降趨勢。當前的呼吸道疾病仍以流感為主,新冠病毒感染處於較低水平,醫療服務總體平穩有序。在新冠疫情方面,中疾控專家在會上表示,新冠疫情可能在本月回升,JN.1變異株大機率將成我國優勢流行株。

中疾控:新冠疫情可能在本月回升,JN.1大機率將成優勢流行株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國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介紹,近期多渠道監測系統數據顯示,元旦假期後全國新冠疫情仍處於較低水平。其中,哨點醫院新冠病毒檢測陽性率保持在1%以下,JN.1變異株占比呈現上升趨勢。

專家研判認為,我國將繼續呈現多種呼吸道病原交替或共同流行態勢,短期內仍將以流感病毒為主。受國外JN.1變異株持續輸入、國內流感活動逐漸降低和人群免疫水平下降等多因素影響,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可能在本月出現回升,JN.1變異株大機率將發展成為我國優勢流行株。

中國疾控中心:部分省份乙流占比超甲流

近期乙流感染整體呈上升趨勢,甲流和乙流的區別是什麼?如何辨別?

據王大燕介紹,季節性流感包括甲型H1N1亞型、甲型H3N2亞型以及乙型流感。監測數據顯示,我國南方省份自10月上旬、北方省份自10月下旬先後進入本次流感流行季,前期以甲型H3N2亞型流感病毒為主要流行株,北方省份近5周的乙型流感病毒占比持續上升至57.7%,南方省份近3周的乙型流感病毒占比持續上升至36.8%,部分省份的乙型流感病毒占比超過了甲型流感病毒。

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是通過病毒的基因和蛋白的序列特徵加以區分的,它們造成的季節性流感,在臨床症狀上難以區別。如果要區別和鑑定是甲型還是乙型流感病毒,需要靠病原學分型檢測,如核酸檢測、抗原檢測。

同一個流感流行季,通常都會出現流感病毒不同的型別和亞型共同流行,只是占比不同。得了甲型流感後產生的免疫反應,對乙型流感不能提供有效的免疫保護,也就是說,即使本次流行季得過甲型流感,也有可能會再次感染乙型流感病毒。目前,流感疫苗中包含了甲型H1N1亞型、甲型H3N2亞型和乙型流感組分,建議高風險人群儘早接種流感疫苗。

不同呼吸道病原體可同時或交替感染

剛感染過甲流的患者,是否會再感染乙流?重複感染會加重病情嗎?什麼樣的人群建議服用奧司他韋?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介紹,冬季是呼吸道疾病多發季節,包括甲流、乙流、新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及支原體等,這些病原體感染後建立的免疫不持久,可以反覆感染。同時這些病原體沒有交叉保護性免疫,可以同時感染或交替感染。

短時間內重複感染,由於感染建立的免疫仍然存在,病情常常更輕;但不同病原體同時感染時可能導致病情加重,尤其是呼吸道免疫屏障受到損害,細菌感染風險加大,尤其是老年人、幼兒及有基礎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現病情惡化。

王貴強建議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症狀要及時進行鑑別診斷,進行抗原或核酸檢測,明確診斷後可以針對性治療,如流感可以應用奧司他韋或瑪巴洛沙韋等抗流感病毒藥物,老年人、兒童和有基礎性疾病的患者更要早期使用抗流感藥物。若是新冠病毒感染,則早期應用抗新冠藥物,緩解症狀、縮短病程、降低重症和住院風險、降低進一步傳播風險等。

呼吸道疾病對心血管會造成哪些影響?

呼吸道疾病對於心血管會造成哪些影響?如何識別防治?

對此,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介紹,冬天呼吸道感染高發,不管是細菌感染、病毒感染還是支原體感染等,這些感染都能夠影響到心血管的健康,尤其是老年人群需要引起關注。最常見的是心肌受累,導致心肌炎;心律失常;早搏、心房顫動和心房撲動等。對於已有心血管疾病,比如高血壓、冠心病、心房顫動、心力衰竭的患者,可能會因為感染導致病情的加重甚至猝死。當然,大家還應該提高識別能力和防範能力。

第一,一旦出現了呼吸道感染,一定要積極治療,注意休息。第二,在呼吸道感染治療以後,我們呼吸道相關症狀,比如發燒、咳嗽、咽痛、流涕等症狀都逐漸好了,但是留下來一個胸悶氣短、胸痛等症狀持續加重,甚至誘發下肢水腫,或者是晚上出現睡著給憋醒了,非要半臥位,這樣一定要儘快到醫院就診,因為苗頭出來了,心血管病已經出現了,要進行一些相關檢查,比如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動態心電圖,還有心肌酶、心衰的相關指標等進行檢查,以明確心血管是不是受到了累及。

病原診斷很重要 須針對性治療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表示,公眾感染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病原體以後,建立的免疫力並不持久,可能出現反覆感染,且這些病原體之間也沒有交叉免疫,不同病原體可以同時或者交替感染。從而容易導致上呼吸道黏膜屏障受損,繼發細菌感染等。

專家建議,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症狀要及時進行病原診斷,明確診斷後針對性治療。通過針對性治療可以有效縮短病程,降低進一步傳播風險、降低住院和重症風險。

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表示,養護正氣是預防呼吸道症狀反覆發作的關鍵。患者在患病期間或康復過程中,規律的睡眠對於提升正氣非常重要。保持飲食清淡、營養豐富,不吃油膩辛辣刺激食品,注意防寒保暖。同時,不要亂用藥、亂投醫。

呼吸道感染容易誘發或加重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對此,專家特別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發生呼吸道感染,應積極治療,對於年齡大於65歲以上,既往有冠心病、慢性心率衰竭等病史的患者,不要出現感冒樣症狀後選擇忍耐,而要積極儘快到醫院就診。

國家衛生健康委:全國發熱門診接診量呈波動下降趨勢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米鋒介紹,元旦以來,全國醫療機構發熱門診接診量呈波動下降趨勢。當前的呼吸道疾病仍以流感為主,新冠病毒感染處於較低水平。醫療服務總體平穩有序。

隨著寒假和春節假期的臨近,人群大規模流動和聚集可能加速呼吸道疾病傳播。要做好監測預警,加強重點場所管理和重點環節防控。及時向老年人、孕產婦、兒童、慢性基礎性疾病患者等重點人群提供健康諮詢和轉診指導等服務,並為他們接種疫苗提供便利條件。

要積極調配醫療資源,優化就診流程,保障醫療用品供應。針對假日期間常見的運動傷害、事故外傷、心腦血管急症等做好醫療資源儲備,確保患者得到及時有效救治。

米鋒表示,元旦假期以來,南北互跨旅遊火爆出圈,南來北往的遊客盡情感受著不同的自然環境和文化氛圍。南北方氣候差異大,要關心目的地及沿途天氣變化和道路安全情況,關注身體健康,注意防寒保暖,謹防凍傷感冒,防滑防摔倒。

旅途中要注意飲食衛生。繼續堅持科學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保持社交距離等良好衛生習慣,出現呼吸道症狀及時鑑別、及時就診。

(微信公眾號「財智頭條」綜合自:澎湃新聞、文匯網、北京青年報、央視新聞等)

編輯:白靜

校對:風華

審核:龔紫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9a2caf655cdada80ac5e8955e9c2be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