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魚吃過的都說好吃,今天來盤盤它。
石斑魚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產魚類,廣泛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海域,在我國主要分布於台灣海峽以及南海海域。由於石斑魚具有富含營養、肉質鮮美、低脂肪、高蛋白等特點,是高檔筵席必備之上等食用魚。其價格昂貴,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是我國沿海地區重要的養殖魚類之一。
過去常說石斑魚是石斑魚亞科(Epinephelinae)魚類的總稱。
在1993年,國際糧農組織(FAO)出版的 FAO SPECIES CATALOGUE VOL.16. GROUPERSOF THE WORLD中的分類是這樣的:
隸屬於硬骨魚綱—輻鰭亞綱—棘鰭總目—鱸形目—鱸亞目—鮨科(讀音:[yì])—石斑魚亞科—
其中包含15個屬,分別是
煙鱸屬(Aethaloperca)
鴛鴦鮨屬(Alphestes)
光顎鱸屬(Anyperodon)
九棘鱸屬(Cephalopholis)
駝背鱸屬(Cromileptes):老鼠斑
鱗鮨屬(Dermatolepis)
石斑魚屬(Epinephelus):老虎斑、龍膽石斑魚
角紋鮨屬(Gonioplectrus)
纖齒鱸屬(Gracila)
喙鱸屬(Mycteroperca)
副花鮨屬(Paranthias)
鰓棘鱸屬(Plectropomus):東星斑
貧鱸屬(Saloptia)
鳶鱠屬(Triso)
側牙鱸屬(Variola):燕尾斑
下美鮨屬(Hyporthodus)
橫線為中國沿海屬種類
在2011年出版的Groupers of the World中,不但將石斑魚從"亞科"提升至"科"的地位,還恢復了其中一個曾經被取消的屬——下美鮨屬(Hyporthodus)的分類地位。這個屬曾經是個有效屬,然而因為其中的種類與石斑魚屬(Epinephelus)中種類形態相似,後來歸為了石斑魚屬中。
簡單的說呢,石斑魚科現在有16屬了
那我們大中國有幾屬幾種呢,其他國家和地區咱們就不研究了
中國沿海分布的石斑魚類有11個屬65種 (上面屬類中有下劃線)
台灣海峽尤其是澎湖列島海域,不僅有黑潮支流的加溫效應,且多有淺灘、峽谷、海島、礁石,珊瑚礁資源豐富,非常適合石斑魚類棲息,其石斑魚種類較東海、南海更為豐富。
大部分石斑魚類為雌性先熟的雌雄同體魚類,即初次性成熟時為雌性,作為雌性參與繁殖後的一年至數年後,雌魚開始性逆轉成為雄魚。由於石斑魚太受市場歡迎,以致於許多未成年石斑魚被捕獲成為餐桌上的佳肴,無法繼續繁衍下一代。現在中國就限制捕撈的石斑魚必須大於半斤。
石斑魚非常肥大,體重可達一百千克,它們在海底等待小魚、章魚或者蝦蟹等生物靠近,一口吞噬,它們的牙齒不多,吞噬獵物之後,是靠著咽頭裡的牙板把食物碾碎。
1、東星斑
身上布滿白色的幼細花點,形似天上的星星,因而稱為"星斑",至於"東"字,是因為它產自中國東部的東沙群島。東星斑的色澤有藍色、紅色、褐色及黃色等,體形比一般斑魚瘦長,頭部細小。藍色的眼睛中有烏黑的瞳仁。東星斑因為頭部細小,肉較多,而且顏色雪白。
東星斑
東星斑
2、老虎斑(也有養殖)
石斑中的普通品種,身體黃色至淺褐色,以金黃色最靚,有五塊不規則的深褐色斑紋垂直排列,全身布滿密集的細小褐色斑點,在斑紋上的斑點顏色較深,尾柄的後半部有黑色鞍形小斑紋,魚皮厚,頭腩豐滿,多肉爽脆。老虎斑蛋白質的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除含人體代謝所必須的胺基酸外,還富含多種無機鹽和鐵、鈣、磷以及各種維生素;魚皮膠質的營養成分,對增強上皮組織的完整生長和促進膠原細胞的合成有重要作用,被稱為美容護膚之魚。尤其適合婦女產後食用。
老虎斑
3、龍膽石斑魚
龍膽石斑魚主要產地在東南亞、澳洲海域,在我國的南海(南沙群島)亦曾發現,但數量稀少。跟老虎斑一樣都屬於石斑魚屬。
龍膽石斑魚
4、老鼠斑
也叫青斑、鰵魚、駝背鱸。身體為奶油色,黑色斑點布滿全身,讓人感覺很喜慶。主要分布於印度洋的礁石地區,能長到50厘米。帶有斑點的身體能迷惑敵人,保護自己。因容易飼養,所以會長得很快。老鼠斑因為頭長嘴尖,形狀酷似老鼠而得名。
老鼠斑
5、燕尾斑
是星斑中尾部最為突出的,因形如燕子尾般開叉而命名。色澤鮮紅搶眼,魚肉雪白飽滿,滑嫩無比。惟其缺點是見光即死。難於飼養,所以漁民捕捉後會養一段時間,待其適應光度才敢放入缸中飼養。
6、紅斑
紅石斑魚是石斑魚的一種,又叫頜斑石斑魚。紅石斑魚是一個很脆弱的品種,繁殖期很長,生長期也相當長,漁民很難分清紅石斑魚的年齡,以至於捕撈了大量未長成的魚。
紅斑
7、玳瑁石斑魚
玳瑁石斑魚又稱花頭梅、花狗斑,體長橢圓形,側扁而粗壯,頭部、體部及各鰭淡色,全身密布如玳瑁般不規則的圓形至六角形暗斑,斑間隔之狹窄自成網狀圖案;腹部在胸鰭基部前方具2條暗色帶,胸鰭顏色較暗,帶有深色不明顯的斑點。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由日本至澳洲。台灣各地皆有產,以澎湖產量較多。
玳瑁石斑魚
8、蜂巢石斑魚
蜂巢石斑魚有許多別稱,如網紋石斑魚、蜂巢格仔、六角格仔、蝴蝶斑、牛屎斑等,這是因為它的魚體呈淺褐色,上面布滿深褐色蜂巢狀斑點。腹部斑點間隙較背部為寬,各鰭均具與體色斑點一致的斑點。蜂巢石斑魚是珊瑚礁盤內最常見的魚類,肉質鮮美。分布於熱帶印度洋和太平洋淺水海域。在我國見於南海。
蜂巢石斑魚
9、雲紋石斑(油斑)
雲紋石斑,國內一般稱之為電紋石斑魚,一般體長13~15厘米,體側有6條暗棕色斑帶,除第一與第二帶斜向頭部外,其餘各帶均自背部伸向腹緣,各帶下方多分叉。體側和各鰭上皆無斑點。雲紋石斑是石斑魚類中的佼佼者,魚肉品質較好,目前大量出口到國外,是我國出口創匯的重要魚類之一。雲紋石斑的油脂含量很豐富,因此也被稱為油斑。
雲紋石斑(油斑)
10、金錢斑
金錢斑是石斑魚的一種,因身上有六角形斑點而得名,它的花紋如銀幣大小,因而被叫作金錢斑。價格昂貴,花紋細膩,魚性兇猛,肉質雪白細嫩,口味鮮美,魚中上品
金錢斑
11、尾紋九刺斑
尾紋九刺斑,又名尾紋九刺鮨、尾紋九棘鱸、霓鱠、珠鱠,魚以其尾部二白色斜帶極易辨識;體前半部鮮紅色,後半部較暗;但有時也會變成暗色斑駁。性兇猛、機警,具領域性。可食用,味鮮美。很多無良商家把這個跟紅東星斑混在一起售賣,兩者有時不好區分。
尾紋九刺斑
12、芝麻斑
芝麻斑是指一種暖溫性的中下層魚,在潮汕有人又簡稱為麻斑,身體深棕色,長滿像芝麻粒般微赤的圓點,魚體呈紡綞形,尾鰭後緣截平,背鰭軟條部、臀鰭及尾鰭有單純的白色,常年生活在海岸邊岸礁區里。生性兇殘但機警,以肉食為主,飢餓時也會自相殘殺,亦是雌雄同體,隨成長期由雌變雄,生長速度比較緩慢。
石斑魚種類還是非常多,只能寫冰山一角,如果你還認識其他石斑魚,歡迎與我們分享交流。
關注我,帶你看更多海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