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紫砂技藝在師徒之中代代相傳,心口相授
一代宗師隨著歲月老去,徒弟繼而為師。
匠人精神,永遠以器物的方式不斷傳承。
這既是傳統文化的延續,亦是東方美學的回歸。
紫砂江湖匠人,為每一位手工藝人,打造有溫度,有價值的媒體資料。
紫砂江湖圖文工作室 丨出品
江南水鄉,人傑地靈。宜興素有著「著名陶都」的美譽。出生在這裡就註定和「陶」有著千絲萬縷不可分割的情結。1974年生,由於家隔壁就是江蘇省陶瓷藝術名人、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吳亞平老師的工作室。從小耳濡目染對紫砂創作表現了極濃厚的興趣,所做的作品也得到了吳亞平老師的鼓勵認可,於1996年正式拜師吳亞平老師,承其門下。
秀外慧中,溫柔婉約的性格,為人低調。力求做好每一把茶壺、注重傳統技法的同時又不斷突破創新。作品以光素器為主,也經常和一些知名畫家合作,將畫、刻、泥繪技能在壺上加以點綴。構思新穎、壺風細膩雋秀,不失古韻,又具時代特徵。後又經紫砂工藝大師徐漢棠精心指導,其壺藝更加精進。兼其聰穎好學、博採眾長,在長達25年的制壺道路上,壺風日趨成熟,形成自己的迥異風格。
藝術的美是需要不斷的追求和探索的,喜歡四處旅遊的董梅萍也一直堅信這點。每次旅行,會特別關注各個地方的人土風情和地域特色。而這些都能帶給她激情和鮮活的靈感,將這些情懷注入到她的新作品當中,所創的作品風格獨樹一幟,受到眾多紫砂愛好者的好評。
也因旅遊中的一次機緣,讓她後續的的紫砂發展之路發生了轉折。旅途中的人往往期待不同的見聞,見識不同的自我,「個性化」和「私人定製」是每個在路上人的期待,旅途歸來後,她於2001年在宜興市內開了第一家專門展示紫砂作品的「豪勝紫砂」工作室。目的是想讓更多的年輕人直面紫砂、對紫砂有更多更好的了解。宣傳宜興的紫砂文化。同時把為不同需求的客人量身定做紫砂壺和禮品壺作為發展規劃。因為量身定做一把讓客人滿意的紫砂壺,不僅要把客人的想法真正的融入到作品當中,在壺的泥料、質量、造型、設計上也都需要更為努力、用心。
2014年《漢棠石瓢》榮獲金福杯江蘇省工藝美術精品大獎賽金獎
2015年《漢扁壺》被宜興市美術館宜興徐悲鴻紀念館收藏
丨掇只壺
「掇只壺」也稱「掇壺」、「掇子壺」,是紫砂壺造型中特有的一種壺型,像是把許多球狀和半球狀堆積到一起。此壺造型是壺鈕、壺蓋、壺身由小中大三個順序排列的球體組成。
壺腹為大球,壺蓋為小球,似小球掇於大球上,一圓疊一圓,連綴堆疊、承上啟下。反面陶刻一竹加以點綴。整壺顯得飽滿敦實、渾樸醇厚、端莊大氣。
丨石鼓壺
此壺創作靈感源於麗江本地傳統民族樂器--麗江手鼓。壺身仿鼓、形制圓潤、壺身篆刻銘文似樂譜潺潺。
壺流根部較大作灣流式、耳形把,恰似在用耳聆聽美妙之旋律。壺鈕設計別致,壺蓋似一銅鑼覆於鼓上,相映成趣。以器傳神、以物傳聲。整器線條流暢雅致、簡約大氣、氣韻生動。
丨乳鼎壺
此壺呈圓腹、上寬下收、短曲流、環狀柄、乳鼎鈕。整壺豐滿圓潤、線條挺闊流暢而富有張力。色澤溫潤細膩,充分體現了紫砂的特質。壺身形體飽滿,渾圓如珠、光滑細緻:壺嘴、壺把、壺鈕與壺身搭配協調、比例勻稱。
一枝翠竹從壺身伸展至壺蓋,更顯秀潤雅致。底為平底,無三足而立,依然端莊典雅,不失風韻。
丨蓮韻壺
佛謂「蓮由心生,心生萬象」。此壺以蓮子壺為原型,壺身用蓮花之花瓣加以裝飾,遠觀似佛端坐於蓮台之上,彰顯「慈悲為懷,普度眾生」之佛韻。
整體形似一顆蓮子,壺身飽滿、肩頸舒展、張弛有度,口蓋略大,弧形蓋頂與飽滿的壺身相互呼應,融為一體。盡顯古樸敦厚、清秀俏麗之美。
丨高虛扁壺
扁壺器形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做酒器之用。虛扁壺便由青銅扁壺器等衍生而來。
此高虛扁壺在傳統的矮虛扁壺型上,壺身加高、壺肩摺合、合而中虛、線面屈曲和諧。壺嘴微翹、壺把弧線渾厚飽滿,均安於折肩上,使得虛扁壺形而不扁,卻浮生高昂氣度,更顯精實有神。
配以純正細膩的紫泥,整壺敦厚穩重、端莊肅穆、典雅深沉。
丨提梁井欄壺
「井欄壺」即井之護欄,是曼生壺系列之一。寓意:學識有如人生必備之水,唯不停汲取,才能修身養性,頤養天年。壺身雖圓似方、沉穩而不凝滯。壺身銘文「且聽風吟」四字,刀筆入神、意趣深遠。
壺嘴從壺身由大而小自然過渡,微微上翹略顯俏皮之感。折肩平蓋上綴一扁圓壺鈕,簡約大氣。提梁從折肩上緩緩延伸,極有韻味。整器方圓周正、古雅高絕、氣韻生動。
丨玉帶壺
壺體扁圓,肩部呈弧線過渡,銜接自然。直腹下收,壺身摺合、玉帶環身。引用宋朝蘇軾詩句中「鼎器手自潔」為壺身銘文。更添文人雅韻。
短灣流、圈把圓潤、壺蓋穹起、玉帶鈕,上下呼應。整壺色澤溫潤、造型生動、樸拙中見秀氣,醇和古雅。
丨葵仿古壺
亦稱「葵式仿古壺」在仿古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將傳統光素的仿古壺變成葵花式。以六菱葵瓣為圖案,嘴、把、蓋也用筋紋起線,用筋鑲、塊面轉折來表現製作。
壺鈕、壺蓋和壺身均做成六瓣葵花筋紋,上下銜接緊緻、子母線筋紋凹凸有致,氣勢挺拔貫通,壺韻彰顯。整壺如一朵盛開的葵花,充滿生命的活力和勃勃生機。
丨飄壺
以西施壺為原型,將原有的美人小嘟嘴改成微微上翹的一灣嘴,環型耳把,似俏皮少女撅著小嘴、雙手叉腰亭亭玉立,秀姿天成。壺身用鋪砂做兩道飄帶貫穿全壺,像美人裙帶飄飄,風姿綽約。
又似一顆流星在夜空中劃出一道銀亮的弧線。繁星點點,綴滿蒼穹,像在探尋著美好的未來。
丨方圓壺
壺體渾圓飽滿,線條流暢。形制勻挺柔和,壺身底部渾方向上漸收,折肩、短灣嘴,飛形耳把,三者搭配協調,比例勻稱。
壺身刻以歲寒三友之--竹,一隻魚兒在歡快暢遊。一副魚兒戲竹之畫面躍然壺上,趣味十足。壺蓋呈圓弧形,中間內凹,便於拿捏,遠觀似一頂帽子戴於折肩上,頓顯拙樸之憨態。
整壺上圓下方,寓意天圓地方,天地祥和。
歲月靜好,時光恬淡,日子忙碌而簡單,時光寧靜而淡薄。獨坐院子,點上檀香,泡一壺香茗,向歲月討一段素錦年華。讓每一個時光變得悠遠靜逸,感受此時的靜美,自在安然。隨性而行、隨心而靜。
這種閒適恬靜的生活狀態正是董梅萍所喜歡和追求的。為人低調、親近平和,性格含蓄內斂。一頭烏黑利落的短髮,更增添了她的知性美。
紫砂的材質獨特,元素豐富多變,將各種工藝結合藝術的形式表現,使之觀賞性強,寓意豐富。想你所想,用心設計,以努力做好每一把為客人量身定製並滿意的的紫砂壺為宗旨。在傳統的基礎上,積累知識,努力創新。在今後的紫砂創作道路上,知行合一,學以致用。希望所做的作品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和推崇。
二十幾年的制壺生涯,讓她對紫砂的文化和創新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對未來的發展規劃中,希望更多的人來了解紫砂、熱愛紫砂,宣傳紫砂。特別是年輕一代,後續打算攜手一些知名的陶藝家,畫家等。在幾個重要城市進行紫砂作品巡展,跟一些大學進行合作。不定期的舉辦紫砂讀書會,展示作品,把紫砂知識帶進校園,跟大學生互動、交流紫砂文化,讓紫砂的傳統文化能夠得以更好的傳播。
文章版權紫砂江湖所有,商業轉載請提前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