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給了我生命,但是我沒有身份,是海寧公安給我找回了身份!」54歲的李龍英,拿著屬於自己的第一張居民身份證,心情無比激動。
「小奇快跑」暖心服務隊貴州行視頻
這事成了龍英阿姨揮之不去的困擾
54年前,李龍英出生在貴州省納雍縣一個普通農村家庭里。幼年時起,家裡一直沒有給她上過戶口,雖然這種現象對當時的貴州偏遠地區來說並不在少數,但卻給困擾了李龍英整整54年的身份問題,埋下了隱患的種子。
在1993年,李龍英來到了嘉興海寧許村,認識了自己現任丈夫施大伯。施大伯比李龍英大9歲,兩人一見如故,也就在這一年中,施大伯和李龍英組成了一個幸福的小家庭。
26年過去了,村裡的人大多知道施大伯娶了個精明能幹的媳婦,夫妻兩育有一兒一女,鄰里關係融洽,生活很美滿幸福。但只有熟悉他們的人才知道,這個李龍英其實是一直是「黑戶」,沒有身份證和戶口簿,因此一直沒能和施大伯辦理結婚登記。
發自肺腑的求助:「幫我找回身份!」
2019年3月16日,施大伯陪著李龍英來到許村派出所戶籍窗口。簡單的自我介紹過後,李龍英向接待她的民警道出了埋藏在心底54年之久的那句渴望:「我想找回我的身份。」
54年來沒有戶口沒有身份證,能想像得到這是怎麼的生活嗎?就像照不到陽光的「黑人」,沒有社會保障、不能辦理婚姻登記、無法正常出行。
通過進一步交談,民警了解到:1993年,28歲的李龍英與人乘火車結伴離開貴州老家,來到了遠在1800多公里外的浙江海寧。李龍英的父母都沒文化,父親又過世的早,所以她離開貴州老家的時候還沒有戶口,起初也並不為此感到什麼不便。
但是時過境遷,而今最令李龍英無奈和焦急的是:「現在年紀大了,買不了保險,也不能去上班,來許村這二十多年來都是在家裡織布干雜活,從來沒有出去過,請你們派出所幫幫我們!」兩人此行的目的,就是希望能為54年來無戶口的李龍英落戶。
接到李龍英的求助後,許村派出所十分重視,立即指派社區民警段成多次前往李龍英所在許村鎮盪灣村了解情況,發現情況與李龍英自述的大致相符。
尋找自我的道路上,絕望中發現希望
要為李龍英辦理落戶,首先就要核實身份。民警根據李龍英提供的自己的姓名和籍貫信息,經過全國人口系統里查詢,總共找到1200多名叫李龍英的貴州籍女子。但是經過逐一比對核查,均未發現符合情況人員。
隨後,民警採集了李龍英的相片,嘗試了人臉比對查詢,結果還是一無所獲。一時間,調查陷入了僵局。李龍英得知查詢毫無進展後,也一度感到絕望。
解開僵局最好的方案就是查找新的線索,找到新的突破口。為了發現更多有價值的線索,民警多次通過與李龍英聊天的方式,多方面引導她想起對老家的點滴回憶。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年5月初的時候,李龍英回憶起:自己的老家在貴州納雍縣水東鄉,家裡有個妹妹小名叫「么妹」或「小萍」,去世的父親叫李隨方。民警立即聯繫了納雍縣水東鄉的三個派出所,根據這些線索逐個核對詢問。得到的反饋只有一個:「沒有對得上號的戶籍信息」。
所謂「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在民警們一愁莫展之際,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傳來了。接貴州警方反饋:家住貴州水東鄉獨山村的李某妹,家庭情況與李龍英描述的很相似,極有可能就是李龍英的親妹妹。
「小奇快跑」再次出征,龍英阿姨終於拿到了身份證
許村派出所結合前期調查、網上研判和市局政策支持,決定著手從李有妹原戶籍地貴州省納雍縣水東鄉開始倒查,並制定了《海寧市公安局許村派出所關於解決盪灣村無戶口人員李龍英登記戶口問題的實施方案》,計劃由民警陳小奇帶領2名「小奇快跑」暖心服務隊成員,帶著李龍英和施大伯一同出發,前往貴州省納雍縣公安局水東鄉派出所。
出發日期定在了8月6日,啟程當日,李龍英和老伴施大伯心情有些忐忑,前面的路怎樣,一切都是未知數。
因李龍英沒有身份證,無法正常預定購買火車票,所以民警陳小奇與杭州高鐵站工作人員溝通後,才成功幫李龍英買到了前往貴陽的火車票。
8月6日下午15點07分,李龍英跟著「小奇快跑」暖心服務隊順利乘上了前往貴陽北站的高鐵。一路上李龍英一直望著窗外的風景,進入貴州境內時,她不停地念叨著:「當年就是這樣的大山……」
海寧到貴州納雍 1800多公里路
火車抵達了貴陽北站時,已經接近凌晨。經過一夜休整,8月7日上午,大家從貴陽北站出發,踏上了為李龍英尋找家的征程。
納雍縣水東鄉派出所位於離貴陽市區有190公里外的深山裡,有一半以上的路都是爬山路,而且路況十分複雜,不少區域存在山體滾坡和路面斷裂的危險。「小奇快跑」暖心服務隊一行人所乘坐的車子就是在這樣險峻的道路上,開了將近4個小時的車程,終於到達了水東鄉派出所。
當地派出所盧所長熱情地接待了「小奇快跑」暖心服務隊。在民警陳小奇向盧所長講明情況後,盧所長積極配合支持李龍英身份信息的查找工作。
可能是踏上了久違的家鄉的土地,李龍英在與家鄉警方的交流中,那些遺忘的家鄉話竟然漸漸變得熟練起來。正在李龍英沉浸在回到故鄉的喜悅中時,大家聽一個不好的消息:原本最有可能與李龍英有親屬關係的李某妹暫時聯繫不上了。 但是,當地派出所的民警並沒有放棄,他們繼續從厚厚的原始檔案中尋找有關李龍英的戶籍信息。
很快,民警發現了一條新的重要線索,這條線索也瞬間點燃了在場所有人的激情:水東鄉獨山村的村民李傑,有非常大的可能性是李龍英現存的親人,而最好的核實辦法,就是趕到獨山村當面核實。
為了儘快核實情況,納雍縣水東鄉派出所開闢「綠色通道」,將李龍英的戶口問題列為「疑難戶口」,為其特事特辦。在盧所長的帶領下,「小奇快跑」暖心服務隊又開了1個小時的盤山路,前往水東鄉獨山村村委會收集相關材料。
隨後,村書記又安排李龍英與李傑見了面。兩人越聊,發現吻合的內容越多,「原來你是我的侄兒啊!」確認身份後李龍英拉著李傑的手不肯鬆開。李傑也十分開心,他對李龍英和施大伯說:「家裡親人都去的早,我們是老李家唯一的親人了!」
「這下好了,終於能夠確定你的身份了!」民警陳小奇高興的說。「現在我們還需要給村委負責人和相關當事人都做下調查筆錄,雖然需要詢問的人和要做的筆錄不少,但是我們不怕,因為這些完成後,就可以下山去給李龍英落戶了。」水東鄉派出所盧所長也笑呵呵的告訴大家接下去的流程。一時間氣氛十分融洽。
已經多年沒有見到姑母李龍英了,李傑激動異常,他將眾人帶到自己家中,盛情挽留大家一起吃晚飯。
簡單的晚飯過後,「小奇快跑」暖心服務隊再次回到了水東鄉派出所。回來的路上,民警陳小奇心裡一直記掛著為李龍英落戶的事情,通過溝通,在水東鄉派出所民警的支持下,當天晚上19時30分許,李龍英的補落戶的手續完成,她終於拿到了屬於自己的戶口本,再也不是「黑戶」了。站在一旁的老伴施大伯也忍不住拿起她的戶口本仔細端詳起來。
但由於貴州二代身份證辦理手續與浙江不一樣,需要在當天晚上19時前領取二代證辦理憑證才能受理,而此時早已過了受理時間,只能等第二天早上上班以後,才能受理。
「只有等最後一步完成,我心裡的大石頭才能落地呀!」為了最方便、最快捷的幫李龍英完成二代身份證辦理,陳小奇提出就在當地住一晚吧,大家紛紛響應陳小奇的建議,於是大家不顧山中艱苦的環境,住在了離東鄉派出所不遠的一家「小旅店」中。
人生中第一張身份證,人生中第一次坐飛機
8月7日上午9時,李龍英順利的採集下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張二代身份證人像。並在半小時後拿到了臨時身份證。
看著李龍英和老伴施大伯因為解開多年心結而露出的笑容,「小奇快跑」暖心服務隊的成員們也發自內心的高興。
當天下午17時許,李龍英拿著人生中第一張身份證通過了機場安檢,體驗了人生第一次空中旅程。在飛機上,李龍英和老伴施大伯還興奮地告訴陳小奇,回海寧第一件事情就是去領結婚證,「今後,我們就是合法夫妻了!到時候還要和兒子、女兒一起好好慶祝一下!」
至此,「黑戶」54年的李龍英,終於圓了「落戶夢」。
「小奇快跑」
海寧市公安局許村派出所創新推出「小奇快跑」暖心服務團隊,這支由許村派出所民警、輔警、許村鎮公共服務中心大廳主任、村(社區)書記等32人組成的團隊,積極開展疑難糾紛調解和戶籍業務、困難幫扶等業務。自團隊成立以來,已經解決疑難複雜問題59個,其中重戶問題16個,疑難戶口遷移問題7個,其他問題35個。陳小奇同志作為一名黨齡32年的老黨員,在這個團隊中發揮著先鋒模範作用,帶領團隊在為人民服務的道路上增光添彩。
工作中的陳小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