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視為「蜀中無大將」的典型的廖化,曾經兩度擊敗曹魏名將郭淮

2022-08-13     仲安筠

原標題:被視為「蜀中無大將」的典型的廖化,曾經兩度擊敗曹魏名將郭淮

宿劉溫書齋(張喬)

不掩盈窗月,天然格調高。?涼風移蟋蟀,落葉在離騷。?回筆挑燈燼,懸圖見海濤。?因論三國志,空載幾英豪。

有句話說「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意思是蜀漢後期人才匱乏,只能用廖化這樣的庸才。雖然網絡上一度將這句話的意思進行所謂的「反轉」,但我們看這句話產生的語境(出自清末小說《掃迷帚》第二十四回,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看看,這裡不贅述),就能知道上述的意思是正確的。在很多人眼中,廖化的能力不足,算不上將才。然而這種認識其實是有失偏頗的,被視為「蜀中無大將」的典型的廖化,曾經兩次擊敗曹魏名將郭淮。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件事。

廖化其人

廖化本名叫做廖淳,是荊州襄陽人,曾經是前將軍關羽的主簿。關羽被江東擊敗,荊州被孫權奪取,廖化一度投降東吳。廖化想要回到劉備身邊,於是詐死了一回,然後帶著自己的母親日夜兼行往西邊趕,正遇到劉備發兵要打東吳,兩個人在秭歸碰了面。當時蜀漢軍隊剛剛攻克了巫縣、秭歸,擊潰了陸遜、李異、劉阿等吳將,勢如破竹,馬上就要出川了。廖化回來投奔自己,劉備也很高興,讓廖化領宜都太守。

結果馬上劉備就被懟回川了,在永安病死了。廖化這個宜都太守也沒當上。不過廖化在蜀漢的仕途還算不錯,後來官至右車騎將軍,而且名聲也不錯,與王平(鎮北大將軍)、句扶(一說勾扶,《三國志》記載為左將軍,《華陽國志》記載為右將軍)、張翼(左車騎將軍)並稱,時人稱為「前有何(王平)、勾,後有張、廖。」

廖化與郭淮的兩次交手

郭淮是所謂的「曹魏邊境四名將」之一(《三國志》將郭淮、牽招、田豫、郭淮合列一傳),和魏延、諸葛亮、吳懿、姜維等蜀漢名將都交過手,後期都督雍、涼軍事,是曹魏的一個重要將領。廖化也和郭淮交過手,而且兩次擊敗了郭淮。

一、公元238年

在蜀漢延熙元年,曹魏景初二年(即公元238年)八月,曹魏的燒當羌發生叛亂,在九月,蜀漢陰平太守廖化對曹魏守善羌侯宕蕈的軍隊發動進攻,前後僅有一個月,應該是協助燒當羌的起事。郭淮當時是雍州刺史,他本人可能是去協助涼州刺史平叛去了,也有可能幹別的去了,只派遣廣魏太守王贇和南安太守游奕兩個人率軍對付廖化。

雖然沒有郭淮和廖化直接交手的記載,但王贇和游奕畢竟是郭淮手底下的兵。而且曹魏軍隊的排兵布陣郭淮可是心知肚明的,而且還得意洋洋地送給魏明帝曹叡看,聲稱擊敗廖化指日可待。當時王贇和游奕分兵從東、西兩面包圍廖化,中間隔著山地。這種布陣方式範圍很大,但是也十分鬆散,容易被人抓住薄弱處集中兵力攻破。曹叡看了王贇和游奕的軍事部署,一下就發現了問題,並且命令郭淮改動游奕的一些布置不妥的兵營。但是這個命令還沒到郭淮的手上,這邊就出事了。廖化擊敗了游奕的軍隊,王贇也被亂箭射死。

廖化這邊取得勝利,不過燒當羌的實力確實不夠強,很快就被擊敗。廖化沒能完成協助燒當羌的任務,擊敗王贇和游奕後也沒有了下文。不過這也足以體現出廖化的軍事能力,以及郭淮面對廖化時的不妥之處。

《三國志·魏書·明帝紀》:「秋八月,燒當羌王芒中、注詣等叛。」

《魏書》:「九月,蜀陰平太守廖惇反……雍州刺史郭淮遣廣魏太守王贇、南安太守游奕將兵討惇……奕軍為惇所破;贇為流矢所中死。」

二、公元247年(《三國志·蜀書·後主傳》、《姜維傳》記載為公元247年,《郭淮傳》記載為公元248年,小編姑且以前者為準)

在蜀漢延熙十年、曹魏正始八年(即公元247年),時隔十年的時間,廖化和郭淮這對老對手又一次交手。當時隴西郡、南安郡、金城郡、西平郡等地的羌人首領餓何、伐同、燒戈、蛾遮塞等人發生叛亂,另外涼州胡人首領白虎文、治無戴等人也呼應,向蜀漢求助。雖然當時蔣琬已死,反戰派的費禕上位,但這次隴右地區的叛亂畢竟是一個機會,蜀漢的支援也可以向其他羌、胡族首領做個榜樣,收攏他們的民心。於是姜維出兵呼應隴右諸羌、胡人首領。

這次戰爭主要還是集中在姜維、郭淮、夏侯霸和各羌、胡族首領身上,具體的過程小編就不在這裡說了,主要說說郭淮和廖化之間的戰事。當時餓何、燒戈、蛾遮塞等羌族首領已經被擊敗,白虎文、治無戴也被郭淮擊敗,向蜀漢投降。姜維向西北接應治無戴等人,令廖化在成重山(按《三國志辭典》的記載,應該在狄道以西)修築城塢,收容潰敗的羌人,也是協助姜維接應治無戴的工作。

面對廖化和姜維,曹魏眾將都認為應該集中兵力向西阻攔姜維和治無戴匯合,但郭淮大概就是喜歡分兵,非要分出一部分兵力攻打廖化。郭淮的計劃是這樣的:郭淮分兵打廖化的成重山城塢,姜維必定會擔憂而回救;等到姜維趕回來的時候,廖化也打完了,姜維呼哧帶喘地回來,也沒有能力再接應治無戴。於是郭淮令夏侯霸進攻姜維,自己進攻廖化。

在《三國志·魏書·郭淮傳》中的記載是「皆如淮計」,後來冊封郭淮的詔書中也有「摧破廖化」這樣的字眼,看上去是郭淮暴揍了廖化。然而結合《蜀書》的記載,姜維成功接應治無戴入蜀,姜維和廖化兩個人帶著歸附的胡人部落全身而退。可見這次戰役廖化已經完成了任務,在戰略上取得了勝利。

《三國志·蜀書·姜維傳》:「與魏大將軍郭淮、夏侯霸等戰於洮西。胡王治無戴等舉部落降,維將還安處之。」

《三國志·蜀書·後主傳》:「十年,涼州胡王白虎文、治無戴等率眾降,衛將軍姜維迎逆安撫,居之於繁縣。」

小結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已經是深入人心。蜀漢後期看起來人才不足,廖化這樣的老將還活躍於戰場上。不過廖化能夠兩次擊敗曹魏的名將郭淮,體現出他的軍事能力。可惜廖化還是被很多人視為庸才。小編以為這恐怕是因為廖化在《三國志》無個人傳記(廖化只有一個小傳,附在《宗預傳》的後面,他的這兩次戰役在其中完全沒有記載,在《明帝紀》和《郭淮傳》中才能找得到)的緣故。不得不為廖化喊一聲冤枉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99ae50549586bdddbae4deef80543c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