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滅六國後,嬴政是如何處置這六國國君的?他們的下場令人唏噓

2022-03-17     安慶大同

原標題:秦滅六國後,嬴政是如何處置這六國國君的?他們的下場令人唏噓

秦滅六國之後,這六國國君結局大都不好,結局不是死就是流放了。

秦國滅六國用了差不多十年,先後按照韓、趙、魏、楚、燕、齊的順序進行出擊,秦國結束了長達五百多年的諸侯割據時期,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專制主義的封建王朝。

其實秦國在戰國中後期是一直處於弱勢地位的國家,畢竟地處西南邊陲、經濟發展並不算很好。只不過秦國得到了商鞅,商鞅變法以來,秦國國力大大增強,開始東出中原逐鹿爭霸。

到了秦王嬴政時期,李斯制定了"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的戰略,但秦國當時的實力來說,要想一下子滅掉六國實現天下一統那是不可能的,所以秦王採取了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這種遠交近攻,逐個擊破的戰略布局。

下面我們就來說說秦滅六國,這六國的國君到底有什麼下場吧。

韓國韓王安:結局是被殺

在戰國七雄當中,韓國的領土和實力可以說是最弱的,所以秦國並不著急消滅韓國。只不過韓國的位置太好了,它扼制住秦國在函谷關東出的道路,所以韓國運氣實在不好,只能被秦國首先滅掉了。畢竟秦國得把東出的道路打通了,才能開始真正實施一統中原的計劃。

而當時韓國的國君是韓王安,在秦國連年的攻打之下,韓國已經沒有任何招架之力,不得以之,韓國只能向秦國表示投降,並成為秦國的藩屬國。只不過秦國並不打算接受,所以在公元前230年,秦軍攻克了韓都新鄭,這韓王安做了階下囚被押送到咸陽,最後被處死。

趙王遷:遭到流放

長平之戰之後,趙國國力大大衰落,已經不能正面硬抗秦國,所以在秦國多次進攻之下,趙國已經是危在旦夕。

只不過趙國有名將李牧守衛,李牧用自己的智謀多次擊退秦國大軍。而秦國為了解決李牧這個大麻煩,採取從內部擊破的戰略,派人收買了趙王遷的寵臣郭開,讓他把李牧解決掉。而郭開直接跟趙王說李牧想要背叛趙國,這趙王遷因為很信任郭開,所以就殺害了李牧。

李牧被害之後,趙國已經沒有人能夠抵擋秦軍,所以很快就被王翦二十萬大軍給滅掉了,而趙王遷被嬴政流放到了南荒之地中。

魏王假:投降被殺

趙國被滅之後,秦國打算南下滅楚,只不過中間被魏國擋住了,所以魏國的命運跟趙國一樣,也是因為擋路被解決。

雖然說魏國曾經是七雄當中第一個稱霸的國家,地理位置又非常的好,只不過魏國內亂不已,實力早就大大削弱,而秦國的大軍氣勢昂揚,魏國當然不堪一擊了。

在公元前225年,秦國派大將王賁率領大軍攻打魏國,採用黃河之水來攻破大梁城,魏王假出城投降,結果被王賁所殺,魏國滅亡。

楚王熊負:城破被俘

秦滅六國打的最久的可以說是楚國,因為楚國在七雄當中是實力非常強勁的國家,畢竟地處南蠻地區,民風彪悍,士兵的實力也比較強悍。

而當時的楚國國君是熊負,他並不畏懼秦國,而是積極迎戰秦國的大軍,還一度攻破了李信帶領的20萬秦軍,所以秦國對付楚國必須要用更多的兵力才行。

秦國直接派名將王翦、蒙武一起兵分兩路,發動60萬大軍直擊楚國,在兵力懸殊之下,楚國根本沒有還擊之力。

所以在公元前223年,楚國都城壽春被攻破,楚王熊負被王翦俘虜了,強悍的楚國自此滅亡。

燕王喜:逃亡被俘

與趙國緊密相連的燕國並沒有被秦國一開始就解決,但是燕王喜卻依然惶惶不可終日,他害怕秦國突然就來攻打燕國,與其坐以待斃,還不如主動出擊。

所以燕國派了荊軻前往秦國刺殺嬴政,這可惜這次行動失敗了,荊軻刺秦王的舉動激怒了嬴政,所以派大軍進攻燕國。

燕國一介小國自然抵擋不住,所以在公元前222年,燕王喜被俘虜,燕國也徹底滅亡了。

齊王建:直接被餓死

齊國原本是能跟秦國爭霸的大國,但是因為國君的懦弱,所以一直討好秦國,消極出兵,眼睜睜看著其他諸侯國被消滅,而自己卻不知道危險。

齊國最後一個國君是齊王建,這是一個十足十的昏君,他一直享受玩樂,不理朝政,也沒有重視軍事的發展,所以在面對秦國大軍的時候自然沒有什麼戰鬥能力。

公元前221年,秦國派名將王賁帶領大軍伐齊,千里奔襲直驅齊都臨淄,齊國毫無準備,所以只能開城投降,而昏君齊王建被送到一個流放之地,活活餓死在松柏之間。

秦滅六國,六國的國君結局都不好,雖然燕王喜和楚王熊負沒被殺而是被俘虜,但按秦王的個性,這兩個人的結局也好不到哪裡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97acf78feb8d7026322dac6bb2d3d5f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