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含大量激素,對身體有害致癌?提醒:豬的3個部位,儘量少吃

2024-06-03     39健康網

臨近端午節,劉阿姨都會像往年一樣開始準備包粽子的材料,這天剛從菜市場買完大幾斤豬肉回來打算做肉餡,就遇到了運動回來的鄰居。

「買完菜回來啦?喲,怎麼買這麼多豬肉」鄰居說完還不忘意味深長的撇了一眼豬肉。

劉阿姨覺得好笑,「我買肉是準備端午包粽子的」。

「少吃點豬肉吧,現在的豬肉不知道打了多少激素,你不知道吧,豬肉還屬於致癌物咧,吃多了會得癌症」鄰居信誓旦旦的科普起來,還認為現在癌症患者這麼多,和豬肉肯定有關係。

聽完鄰居的話,劉阿姨眉頭緊鎖,心裡也直犯怵,難道這豬肉還真不能吃了?

一、豬肉是2A級致癌物?碗里的肉瞬間不香了

你知道嗎?我國每年至少有7億頭豬被送上餐桌。而且從1990年代初開始,我國就成為了全球肉類生產和消費的第一大國。

確實現在很多人是無肉不歡,一頓不吃就渾身都難受。但吃肉導致的健康問題也逐漸引發關注,有傳言說吃豬肉也會致癌,這是怎麼回事?

這還得從紅肉說起,早前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了最新致癌名單,其中紅肉就在「2A類致癌物」一列,有研究顯示,吃紅肉多可增加男性肥胖、結直腸癌、全死因死亡風險。

研究員對此解釋這主要是因為,紅肉中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人體大量攝入會引發系列健康隱患。

那照這麼說,豬肉也是紅肉,豈不是也不能吃了?

對此,武漢市東湖醫院老年消化內科專家伍芳表示,不用太過擔憂,紅肉也含有很多優質蛋白質、鐵、鋅等營養成分,適量攝入也可以給人體補充一定的營養,而且所謂的致癌物分類依據,還停留在科學證據的確鑿程度,至於致癌能力還需要進一步考究。

食品安全博士雲無心也曾表示,就算每天吃50克的加工肉製品,結腸癌發病率在18%左右。也就是說,只要不吃肉,腸癌風險就只有1%,而吃的人大概在1.18%,總體風險依然是很小。

其實要達到致癌的目標,還是離不開攝入量的問題,所以日常只要合理吃肉,其實不用太擔心,而且紅肉中的鐵含量也很高,對於膳食營養補充意義也很大。

根據《柳葉刀》曾刊登的一篇相關文章建議,平均每天攝入18~27克紅肉,也就1~2根手指大小的量,就可以最大化減少疾病死亡風險。

二、6個月出欄、母豬含激素...豬的傳言你信了幾個?

有傳聞說現在豬6個月就可以出欄了,是速成豬嗎?還能長到200-300斤?

其實我國生豬的養殖周期一般維持在6個月以內,之所以和傳統喂養的生豬生長周期不一樣,原因主要是和品種改良和飼料優化營養配比、養殖技術進步有關。

至於所謂的給豬打激素催肥,也是謠言,因為我國從未批准任何可以促牲畜發育的激素類藥物,市面上牲畜類激素類藥物主要用途是治療種畜繁殖和產科疾病。

另外,還有傳言說母豬肉含有激素,小孩吃了可能早熟,孕婦吃了會流產,這又是怎麼回事?

其實也沒有科學根據,雖然相比較其他豬,母豬的激素水平更高,但不代表人吃了之後就會危害健康。

因為激素攝入腸胃後,要麼是被胃液分解掉,要麼是在腸道被酶消化掉了,所以吃進去的激素不會對人體造成所謂的危害。

三、趕緊丟掉!這種豬肉,含大量激素和病源細菌

儘管豬肉已經成為日常飲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也不是所有的豬肉都適合人體攝入,特別是三腺肉。早前就有媒體曝光廣東惠州一家肉聯廠偷售「三腺肉」,引起公眾譁然。

可能很多小夥伴不知道什麼是三腺肉,其實所謂的三腺肉就是豬甲狀腺、淋巴結和腎上腺這三個部位的肉。

1、淋巴腺

豬的淋巴主要是處理入侵病原微生物的重要工具,當機體出現病毒或其他問題,淋巴腺會出現充血、腫脹、膿腫、壞死等變化,稱為病變淋巴腺。又因為這個部位含有的大量病原微生物,無法通過正常烹飪食材的溫度殺滅,所以不建議食用。

2、豬甲狀腺

有專家表示,豬甲狀腺攝入後會導致人體出現中毒症狀,常見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以及失眠甚至心悸的症狀,嚴重可導致患者出現肌肉抽搐甚至昏迷休克

3、豬腎上腺

豬腎上腺攝入後,會導致人體腎上腺素濃度升高,輕則出現頭暈頭痛、噁心乏力,全身發麻等中毒反應,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還可能出現中風、心肌梗塞以及死亡風險。

一般三腺肉也被叫做「垃圾肉」,不可以正常販售,但廠里員工為了牟利可能統一收集後偷售給一些早餐店,做成肉餡食品。

有爆料稱,這樣情況至少持續了一年,每天至少有2-3百斤的垃圾肉從肉聯廠流入市場。這些「垃圾肉」里所含有的病原微生物,就算經過高溫烹煮,也不會失去活性,長期攝入依然會有健康隱患,甚至會出現中毒反應。

所以,平常購買生肉一定要注意辨別三腺肉,在外就餐也最好選擇正規有營業執照的餐廳,避免商家為了牟利私自用垃圾肉,當然大家也不用過於擔心,豬身上其他部位的營養價值還是很高的,日常注意適量攝入也可以更好的養護健康。

參考資料:

[1]《我們吃太多肉了!肉吃多了會增加癌症及25種疾病風險!》.健康時報.2023-02-17.

[2]《總覺得「豬肉」沒以前香了,是我變了,還是豬變了?》.生命時報.2023-03-23.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96b99c84055eadca219c1309be2065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