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文明走到今時今日早已經歷了無數次磨難,在起起落落之中華夏民族卻並沒有因挫折而變得頹喪,反而讓華夏民族一步步走上了亞洲之巔。
不論在文明發展方面還是對自身思想的修行,華夏民族都不曾鬆懈過還會越發嚴苛。
為何華夏民族能夠以王者姿態屹立於世界中央千百年,原因就在於東方文化注重內斂氣質卻不會過度懦弱,封建時代古人會利用從失敗中提煉而出的經驗渡過難關。
縱然那時候的人類心中還沒能升起科技興國的理念,但不要緊古人的大智慧同樣經得住時間考驗,否則現如今那些看似充斥著封建迷信氣息的觀點不會繼續占據著人們內心。
內斂與含蓄向來是華夏民族表達情感與觀念的重要渠道,君子如玉般溫潤在古時差不多是對男性的高度讚賞。
東方民族的溫良與謙遜是讓華夏民族傳承千年的關鍵因素,喜怒不形於色更是華夏文明的核心思想,導致華夏子孫們評判一個人的各方面情況,並不會用熱烈奔放的手段。
加之相術在封建社會的風靡,鑄成了古人喜歡以貌取人的性格,這句女看腳男看手,就知家中有沒有便是證明。
古時候了百姓講究男女有別,年幼時期的孩童們就會被灌輸七歲不可同席的觀點,使得古代男男女女對於感情問題很是忌諱。
認為凡事沒有在私下裡談及的感情問題,都屬於不夠文雅與含蓄,久而久之讓越來越多的百姓覺得先看面相識人為一種不錯的折中手段。
即不需要與對方進行深度交流,同時又可以透過以往經驗來對他人做出基本判斷,只不過相術的流行在現代人看來則有些不可理喻。
相由心生這個詞說得不假,奈何面相以及身體外形皆為生來便不可改變的特點,單憑外貌對他人品性與家庭情況做評判著實不公平,然而有一種情況則需要除外。
那就是當今老一輩人常說的看身體辯家境,首先對於女子而言一雙玉足能透露出極多訊息,在古人眼中富貴人家天生就不是操勞命,有沒有好家境似乎是難以改變的。
這種說法雖說過於片面但也並非全無道理,不論是男子還是女子一旦享受著傲人的物質條件,必然不可能選擇回到萬分辛苦的環境生活。
正所謂由儉入奢易而由奢入儉難,富人為了不讓家族淪落到那等境地,定然要時刻確保家族財運興旺,良性循環之下家族中人肯定不會去接觸能讓自身勞累的層次。
古時候人們出行並沒有高科技產物協助,饒是皇室人家趕路的頂級條件也只是坐馬車,充其量是負責奔跑的馬壯碩一些而已。
多數情況下不管是何人也皆無法避免用雙腳走路,無外乎是誰走得多而誰走得少罷了,漸漸地古人心覺走路過多也算是一種命苦的表現。
畢竟從沒見過哪位達官貴人日日奔走,他們會命令下人化解這份辛苦,所以不難理解古人會堅信女子若家境富裕雙足必然嬌嫩的言論。
因為這從側面印證了女子在家養尊處優,普通人家的古代女子不但要承受社會對女性的偏見,許多家族重男輕女的觀念更令她們生活處境艱難。
再者家境平庸的女子往往成熟得更早一些,會幫助父母在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瑣事,比如做家務替父母分擔一部分任務,可是這樣難免會讓自身變得忙碌起來。
多年累積下來走過的路一定不會太少,由此可見這句話所傳遞的觀念也是基於事實情況,當然除去這個原因還有女性纏足的因素存在。
不知從何時開始女性必須要纏足才能被世人當成一個正常女子的念頭流傳開來,這種惡習直到近現代來臨才被真正捨棄,然而那些古代女子卻因此受盡了苦楚。
纏足後的女子是思想連同身體一併被封閉在後宅天地當中,那麼若女子家境富裕雙足形象必定光鮮亮麗的,而不會展現出一副滿是滄桑的模樣。
這就是古人以貌取人觀念的精髓,其實觀念的背後是一個個被堆積而起的事實,另外當女子的雙足狀況並不好之際鞋子破損程度一樣很高。
欣賞美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看到破敗的鞋子任誰都不會心生舒適,視覺效果必定會令人倍感不適,很多時候看腳何嘗不是在看鞋。
反觀男性群體雙手才是能夠透露出極多信息的身體部位,男性生來就是力量者,這方面要比女性更具優勢,男權社會之所以能建起的原因也在這裡。
力量不會解決所有難題,卻是解決問題的基礎所在,農耕社會這種背景勢必會要求男性身體健碩,至少必須有撐起一個家族的能力。
否則單靠體弱的女性很可能會讓家庭生活變得艱苦,這只是男女之間生理條件方面的先天差距,不關乎於其他方面的任何問題。
正所謂能力越強身上所承擔的責任就越大,男性群體的能力高於女性群體,代表著男性們必然要肩負起家中的更多重任。
一般而言男性的手越大越能證明未來會是財運滾滾,男人手大抓寶的言論也絕非空穴來風,還有也要看男人那雙手的精緻程度。
若布滿了繭子則說明生活很辛苦,絕不是那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條件,通過這點亦能夠看出些許奧秘,讓人不得不佩服老祖宗們的洞察力。
千百年來華夏民族始終有著一套獨特的生存理念,或許這種理念在現代人看來很是落後,甚至是封建迷信與不可取的。
縱觀東方大地的五千年歷史,其中先祖們正是利用古老思想做到了次次化險為夷,單憑這點便不能夠認為封建觀念不該存在。
當下人們不再關注封建歷史中所產生的理念,是因為時代的變遷帶走了曾經的古老風氣,風氣的變換才是至關重要的因素。
哪怕是昌盛如華夏也必須承認時代的浪潮威力極大,無人能去改變一個大時代的退場,同樣人類也不應該去阻攔時代被改變。
如若不得到改變又怎樣去發展,看待古時候的觀點學會尊重他們存在過是基本,是否選擇傳承與真心接受則看個人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