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含有大量激素,男人吃多變娘,女人得癌?告訴你答案

2024-06-09     39健康網

後台收到粉絲的留言:

「聽說豆腐里有雌激素,男的吃多了容易變娘,女的吃多了容易得乳腺癌,是真的嗎?」

這個問題男女看了都得沉默下,沉默過後還是得老實說,豆腐里確實含有「雌激素」。

但膳食指南又推薦我們每天吃15-25克大豆,換算成豆腐的話就是100克左右,這又是為什麼呢?

一、豆腐雌激素高,男吃變娘女吃得癌?

相信不少人都看到過上面的說法,說豆腐里含有雌激素,還有最新版本的說法,除了男女外,老少吃了也不好,年輕的吃了容易提前發育,老一輩吃了容易得癌。

問題根源就出在這個雌激素上。確實豆腐有「雌激素」——異黃酮,但這個雌激素和我們平常理解的並不能完全劃等號。這是一種常見的植物雌激素,只有弱雌激素活性。異黃酮雖然也能與人體的雌激素受體結合,但效果遠遠低於人體自身產生的雌激素。

陝西省中醫院代謝病科安婷表示,豆腐內的雌激素對身體雌激素水平起到雙向調節的作用,當體內雌激素水平低時,吃點豆腐能提高整體水平。當體內雌激素水平過高時,吃豆腐反而會形成抑制作用,維持整體的平衡。

豆腐里的雌激素不但不是它的缺點,反而是它的優點。因此不但不會增加癌症風險,還會降低風險。

今年3月,寧波大學聯合疾控中心的研究人員在著名期刊《營養素》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每天增加 100 克豆腐攝入,與癌症風險降低 32%相關。

中國營養學會也表示,常吃大豆及其製品,可降低成年人心血管疾病發生機率、減少乳腺癌的風險,還有助於老年朋友延緩衰老,預防老年痴呆等。

二、豆腐乳有黴菌,吃多了還會致癌?

除了豆腐背上黑鍋,豆腐乳也經常被曲解。

豆腐乳是獨屬於我國的美食,征服了我們的味蕾,陪國人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年代。但隨著人們健康意識加強,不少人對腐乳的營養和安全產生了懷疑。

主要是認為腐乳又是黴菌又是發酵的,裡面的黃麴黴毒素和亞硝酸鹽肯定少不了,恰恰這些都會致癌。

浙江醫院營養科副主任朱琴對此進行了闢謠,腐乳製作時使用的是毛黴菌,還有少量特定方法篩選的可食用有益菌:麴黴、青黴以及酵母菌等,這些均不會產生毒素,自然也不會威脅健康。而紅色腐乳所使用的紅曲色素,也是一種由紅曲菌產生的天然色素,對健康是非常安全的。

至於亞硝酸鹽,在腐乳的整個發酵過程中都不會產生。但在腐乳開封后要注意保存的方式,要及時密封放入冰箱冷藏,並在保質期內食用完,如果發現腐乳發黑、發臭、發酸的話,要及時丟棄。

豆腐乳不但不會致癌,營養物質也極其豐富。

腐乳是由豆腐製作而成的,在製作過程中不會耗損豆腐的營養成分,一些營養成分還會增加,如維生素B2、維生素B12等B族維生素含量會明顯上升。

需要注意的是,腐乳不適合所有人食用,其內里的嘌呤、鹽分含量較高,對於罹患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痛風以及腎病的患者而言,建議少吃。

一塊腐乳約在10g左右,含鹽量在0.5~1g左右,普通人每日攝入的量建議控制在1塊左右,不要大量攝入。實在愛吃腐乳的話,可以選擇一些低鹽的腐乳。

三、短壽吃肉,長壽吃豆,是真的嗎?

俗話說「短壽吃肉,長壽吃豆」,意思是吃豆製品的人更容易長壽,反之吃肉則容易短壽,這句話有科學依據嗎?

今年2月,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自然·食品》上發表的研究指出,在增加植物蛋白食物攝入的同時減少紅肉、加工肉的攝入量,可降低慢性疾病的發生風險,還能讓壽命延長近9個月。

可見吃豆製品的確對健康有益,但有些食品雖然叫豆腐,內里的大豆含量很少,甚至不含豆,中國營養學會原秘書長翟鳳英,分享了4種,日常要注意篩選。

1.日本豆腐

日本豆腐的口感十分順滑,但其是由雞蛋、水和鹽製成的,和豆製品完全沒有關係,且含鹽量很高。

2.杏仁豆腐

杏仁豆腐有豆腐類似的口感,但其主要是由杏仁、糖、鮮奶/奶精製成的,是個糖分含量較高的食物。

3.魚豆腐

魚豆腐的主要成分為魚漿,再加上澱粉、糖、鹽、油等製成,黃豆的占比非常小。

4.千葉豆腐

千葉豆腐的主要成分是大豆分離蛋白,在分離過程中會讓脂肪磷脂等生物活性成分都被洗掉,且為了保證口感會添加大量的鹽、油,日常不建議多吃。

豆製品對於我們的健康有好處,日常生活中可以適量食用,但要注意一些打著豆製品旗號,但其實並不是豆製品的食物,這些可能會影響身體健康。

參考資料:

[1]《這種食物或能降低癌症和糖尿病風險!很多人都誤解它了!》.科普中國 2024-06-02

[2]《腐乳到底是營養佳品,還是致癌殺手?》.科學+ 2023-03-31

[3]《會吃豆勝過會吃肉,吃豆的好處不止這4種》.健康時報 2023-06-10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93f1e35c39610dacf8fe9f69c24b8fc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