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劉畊宏女孩後,王心凌男孩成為又一娛樂圈現象

2022-05-24     文化產業評論

原標題:繼劉畊宏女孩後,王心凌男孩成為又一娛樂圈現象

第3541期文化產業評論

「浪姐」總共七分半的鏡頭、不到兩分鐘的《愛你》舞台,卻擋不住王心凌又火了。微博熱搜她曾經主演的電視劇《微笑Pasta》從主演、主題曲全部翻紅,「王心凌女孩」「王心凌男粉」「你一票我一票心凌80還唱跳」等話題快速出圈。王心凌男孩,與劉畊宏女孩、《孤勇者》小孩,一起成為娛樂圈的現象級。內娛已然不再盛行「甜妹」,王心凌為何突然戳中了大眾的神經呢?音樂、應援,這份高人氣能持續多久,品牌的DNA動了嗎?港台明星藉助綜藝翻紅已然不新鮮,只是然後呢?

作者 | 糖炒山楂

編審 | 時光

編輯 | 時光

來源| 娛樂獨角獸

王心凌男孩,與劉畊宏女孩、《孤勇者》小孩,一起成為娛樂圈的現象級。

「浪姐」總共七分半的鏡頭、不到兩分鐘的《愛你》舞台,卻擋不住王心凌又火了。微博熱搜她曾經主演的電視劇《微笑Pasta》從主演、主題曲全部翻紅,「王心凌女孩」、「王心凌男粉」、「你一票我一票心凌80還唱跳」等話題快速出圈; QQ音樂飆升榜上,王心凌在前十名中包攬九席,《愛你》《睫毛彎彎》等再度爆火網絡。

「死去的青春開始攻擊我了」、「我們只是老了並不是死了」……網友的感慨里,有人將王心凌的「人氣突高」與曾經火熱的話題「冷門歌手孫燕姿」、「數據不行周杰倫」相提並論。網絡上,網友們追問著浪姐投票入口,要將青春「欠她的一票」還給她, 應援現象席捲「中年人」。

今日凌晨,王心凌發文回應,表示「如果這幾天讓大家想起美好的回憶,那真的是一件更好的事。我會和你們繼續創造更多記憶,也希望能用音樂陪大家走過各種歷程」。這無疑是一次高情商回復,也讓無數人再次感受到了文字間的「甜」。

內娛已然不再盛行「甜妹」,王心凌為何突然戳中了大眾的神經呢?音樂、應援,這份高人氣能持續多久,品牌的DNA動了嗎?港台明星藉助綜藝翻紅已然不新鮮,只是然後呢?

王心凌為什麼突然又火了?

灰色學院風百褶裙、歡快的舞步、高束起的馬尾、額前散落的劉海、甜美的笑容和比心……《乘風破浪》的初舞台上,王心凌帶來了堪稱一比一還原的《愛你》表演,而這也快速挑動了大眾的神經。

這幾年的娛樂圈偏愛回憶殺,尤其是「熟齡選秀」讓很多人嘗到了紅利。 王心凌不是個例,卻足夠坦然她就是要用這個舞台和歌聲,喚醒曾經屬於她的觀眾。而相比大多數人執拗的轉型和摘掉標籤, 她的一句「到80歲被叫甜心奶奶也不錯」的自洽,也讓這重來自觀眾的時光濾鏡更厚。

王心凌的確是有資本的。在網友討論的話題下,我們能夠看到,大眾緬懷的是曾經那個人才輩出、各有特色與實力的時代,而王心凌也是其中一員。「在那個年代,周杰倫就是周杰倫,蔡依林就是蔡依林,林俊傑就是林俊傑,王心凌就是王心凌,他們風格各異,各自努力開創自己的路線」,某微博網友感慨道。

她所處的娛樂時代,諸神崛起,而她卻以「甜心教主」站穩了腳跟。2003年,王心凌以偶像歌手身份正式出道,並發行首張專輯《Cyndi Begin》;2004年她推出專輯《愛你》,這也是她真正意義上的成名作,攬獲大小獎項無數;隨後她的唱片約幾經輾轉,但都穩定的有專輯推出。

截止到2020年,王心凌共發布了十二張專輯、四張精選專輯,這其中也滲透了她作為音樂人的幾度浮沉。 相比大多數音樂人,王心凌算是娛樂圈最嚴重低估的代表,也是在這波翻紅里,無數人驚訝發現原來她的歌曲自己都會唱、也曾是KTV必點曲目。

和同期的楊丞琳、張韶涵一樣,王心凌同樣走的是音樂和電視劇並行的道路,更多人的青春回憶也來自於這一賽道。2004年顯然是她的幸運年,這一年《天國的嫁衣》一經播出便成為台灣年度收視冠軍;2006年她主演的《微笑Pasta》熱播並創下超高收視率,之後她還主演了《愛上查美樂》等劇。

偶像劇中的傻白甜形象,和歌曲中甜蜜元氣的少女形象,在她身上合二為一,並且快速在觀眾心中紮根。只是終究逃不過盛極必衰的定律,顏面蜂窩性組織炎破壞了顏值、試水轉型的不順利,以及分分合合的情感問題,都直接或間接影響到她的事業。對於大多數路人觀眾來講,她逐漸淡出了大眾視野。

闊別之後的重逢才會有驚喜。相比楊丞琳、張韶涵早早在內地綜藝中亮相刷新觀眾認知,王心凌雖然前幾年也曾參加過綜藝《女神的選擇》《蒙面唱將猜猜猜》等,亦或是為影視劇唱主題曲、客串影視劇等,但皆未進入大眾視野。

《乘風破浪》算是她的重磅回歸,也是她努力抓住的機會。而王心凌賭贏了,純粹而不遮掩的回憶殺,觀眾自然買單,節目中少有的鏡頭同樣反向放大了這場情懷。多個觸點集中作用,而所謂翻紅,一定是情懷、實力和機會的合成。

翻紅下一站:

品牌的DNA可以動了?

「男人最有經濟實力的年齡段,有頭腦的品牌方,姐的代言方向男女通殺,可以動動DNA了」。微博上,無數網友已經在自動自發喊話品牌, 網友的集思廣益里,冰淇淋、甜品等適配度極高。這是王心凌可以快速解鎖的新成就嗎?她有何獨特?

網際網路鍾愛回憶殺,但每個人的待遇也都不同。探究王心凌的翻紅,則會發現一種 類似於「各紅各的」的奇妙現象,是以也形成了一種「全民追星」的盛況:

王心凌男孩們在跳《愛你》的舞蹈,「誰能拒絕青春里的甜心教主呢?誰還不是那個喜歡過王心凌的純情少男?」; 王心凌女孩在被音樂擊中的同時,也開始懷念起影視劇里「甜而不膩」的甜妹形象,畢竟觀眾苦撅嘴瞪眼式傻白甜久矣; 當然也有人在其中懷念華語音樂圈的黃金時代,「那個時候我們還叫聽眾」。

她最大程度地喚醒了各路粉絲的情感。今天中午12時,新浪微熱點研究院數據顯示, 過去24小時全網關於王心凌話題熱度峰值達到了91;同為其發布的「浪姐初舞台全網熱度榜單」中,王心凌的《愛你》熱度指數便已經斷層領先。 這種現象甚至蔓延到了芒果超媒股吧,誕生了「你一手我一手,王姐淘汰跌成狗」的段子。

覆蓋人群廣、參與度高,似乎也印證了那句「男女通殺」的市場價值,微博上同樣有不少人在喊話「已經按耐不住自己花錢的慾望了,讓你看看我們老粉的氪金能力」。而資本向來是最敏銳的。這會是一條可行之路嗎?

據網絡公開資料顯示,王心凌也曾是廣告主的寵兒。 2003年-2010年之間,王心凌解鎖的品牌代言在六十個左右,尤其是鼎盛時期的2005年、2006年解鎖解鎖代言25個。2009年時也曾有媒體報道她憑藉商演和代言年入1200萬人民幣。只不過這兩年里只有手機遊戲《天星訣》和美樂思的代言。

一個相關熱知識,面對市場上一波又一波熱度高漲然後又快速消匿的造星浪潮,尤其以綜藝為主,品牌主也研發出了更多元的合作模式,代言、大使、摯友、廣告推廣、直播等,這樣也使得品牌在與藝人簽約時時長更加靈活,及時收割紅利也在藝人熱度降溫後快速轉移視線。

而相比網友喊話的冰淇淋、甜品,顯然《乘風破浪》的品牌主們更容易解鎖新的商務合作。本季節目合作的品牌有金典、合生元、Swisse、力士和德芙,其中不乏與王心凌較為適配的存在,不過相比代言, 或許我們可以期待她率先解鎖的會是貼片廣告、嘉賓內容植入等合作方式。

如今,市場便是在觀望:究竟這場翻紅能夠持續多久?而觀眾的氪金熱情又是否如他們所說般高漲?一切尚是疑問。

大灣區、劉畊宏在前,

王心凌的熱度如何為繼?

延續這個話題而來的,必然是一些參照系:曾經翻紅的港台藝人現如今怎樣了?他們走過的道路,或許更容易窺見王心凌的未來:港台明星入局內地,已然是大勢所趨, 但翻紅仍然是小機率事件。

以《乘風破浪》為例,前兩季中伊能靜和鍾麗緹在各種品牌合作中淪為末流,但也解鎖了綜藝資源,鍾麗緹更是在短期後成為「直播一姐」;鄭希怡解鎖7個品牌大使資源。《浪姐2》播出期間,張柏芝也曾在短短數月拿下3個代言、7個廣告。

只是很顯然,雖然各有收穫、小有翻紅, 但熱度顯然難以與當下王心凌的數據相提並論。反倒是去年《披荊斬棘的哥哥》中的「大灣區」、前一段火爆全網的劉畊宏能夠與之相抗衡。

去年「大灣區」爆紅,市場火速嗅到了風口,芒果還為他們定製的綜藝《大灣仔的夜》;浙江衛視同樣推出了《請吃飯的姐姐》,匯聚了蔡少芬、朱茵、陳法蓉、洪欣。只是很顯然,這種港星熱並沒有完全為繼,撐場面的陳小春、張智霖、蔡少芬等人,本就是這幾年來頻繁活躍在內地市場的代表。

劉畊宏的翻紅神話雖不是來自於綜藝,但卻是熱度與王心凌最為等同的存在。目前他的商業化道路尚未正式開啟,但也已經是無數品牌瞄準的香餑餑,這其中最關鍵的便是他的流量經過了時間的檢驗。今天劉畊宏在直播中喊話網友「跳完《愛你》也要記得跳操」,兩大頂流的夢幻聯動,不知道多少人的DNA動了。

這也是王心凌接下來所要面臨的問題。市場對於王心凌的「再度出現」充滿驚喜,也引發了一陣考古熱,從影視劇到音樂全面翻紅,但是接下來的浪姐舞台上,將會是一場場的團戰,能夠觸動情懷的按鈕正在消失, 如果不能持續給觀眾以驚喜,這場熱情或許也將在不久後褪去。

而可以肯定的是,相比曾經的嘗試轉型,王心凌已然學會與自身的「甜」、「少女感」和解。3月份星派視覺為她打造的封面裡,借用了尼采的話來形容少女:「 我生活在自己的光裡面,我不斷啜飲內心的火焰。」或許這樣的甜心教主,才是真正跨越時間、不止於情懷、仍然能夠觸動很多人的存在。

話題互動

您對王心凌翻紅有何看法?

歡迎在留言區發表您的觀點

加入社區

主題閱讀

⊙台前乘風,幕後破浪,《姐姐》憑啥大爆? ⊙「她綜藝」勢頭迅猛,破圈之路仍漫漫 ⊙「功利」的《浪姐2》,讓大家看到了30+姐姐們的困境

行業窗口與頂尖新媒體【文化產業評論】已運維3000多期(持續8年有餘,跨越3000多天),推送文化、旅遊、體育領域專業優質文章7000多篇。【文化產業評論】始終秉承權威、專業、準確、及時、實用的特點,聚焦文化、旅遊、體育等行業前沿動態、發展思考,直面新時代行業發展重大問題,融匯行業內外精英的觀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國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公務員、企事業單位負責人、精英從業者的高度關注與大力支持,亦架設起溝通各方的暢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電影局、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文物局、國家體育總局等有關部門,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國各文化、旅遊、體育企業的重要助手。歡迎訂閱關注!

交流/諮詢/合作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加入「文化產業評論」,這裡,是你的舞台~

喜歡這篇嗎?分享、點贊、在看,都安排上~

請給 念西 打 賞,您的打賞,平台都會給到 作者個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92bfc0bed715058c9fc19e5dccba4e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