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這種小昆蟲,人人都很討厭它,夏秋季節在蚊子多的地方活動,那簡直就是一種折磨。但是可能大家都沒想到的是,這種小昆蟲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1.3億年,那肯定是有太多的動物都被它折磨過了。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研團隊在距今約1.3億年前的黎巴嫩琥珀中發現了已知最古老的蚊子化石,說明蚊子這種小昆蟲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至少1.3億年。
而通過對其口器的研究還發現在蚊子出現之後演化早期階段,雄性的蚊子也是吸血的,這也揭示了蚊子天生就是吸血的昆蟲,而且其早期的吸血行為比我們想像的更為複雜。
這塊黎巴嫩琥珀屬於早白堊紀時期的產物,科學鑑定距今大約1.3億年,雖然有生物學家推論蚊子可能是起源於更早的侏羅紀時期,但還並沒有實物化石證據。此前的蚊科最早的化石記錄來自距今約1億年前的白堊紀中期,所以此次發現的琥珀化石中的兩隻距今約1.3億年的雄性蚊子,一下子將蚊子的化石記錄提前了近3000萬年。
這塊保存了1.3億年前的蚊子的琥珀是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黎巴嫩籍研究員丹尼·阿扎採集的,他找尋了近500處黎巴嫩琥珀產地,發現了有2塊保存了精美蚊子的琥珀。
之後通過南京古生物所的雷射共聚焦顯微鏡、螢光顯微鏡等先進科學儀器進行了仔細的觀察研究,發現這兩隻雄蚊居然有可以吸血的刺吸式口器,比如其具有呈尖銳三角形的下顎及延長的具有小齒的構造等。相關論文已發表在12月4日的《當代生物學》上。
這很可能是首次發現吸血雄蚊,化石中的雄蚊擁有的是現今雌蚊才有的刺吸式口器,這說明早期的蚊子正是為了吸血而生,之所以後來雄蚊的刺吸式口器退化而不再吸血,原因還不清楚。
推論應該是雄蚊因為依靠植物的花露和汁液也能正常生存和產生雄性生殖細胞,沒有必要再尋找動物去吸食其血液,因此刺吸式口氣逐漸退化,也就不再吸血了。
蚊子是雙翅目蚊科的小昆蟲,目前已知全世界有3600多種,主要分為按蚊、庫蚊和伊蚊三個屬。我們都知道,在地球上,每一天大約都有幾十種生物滅絕,而蚊子卻在經歷了2億年的漫長歲月仍然存在。
看過《侏羅紀公園》的朋友都知道,劇情中是科學家從琥珀中一隻叮咬過恐龍的蚊子身上提取了恐龍的DNA才成功複製出了恐龍,而恐龍生活的年代是2.3億到6500萬年前,這顯然說明蚊子可沒少折磨恐龍,而且是連雄蚊子都叮咬過恐龍。這塊1.3億年的琥珀中的兩隻雄蚊就很可能叮咬過恐龍。
從黎巴嫩蚊子化石中還可以發現裡面的蚊子和如今的蚊子體型非常相似,這說明至少在1.3億年的歷史中,蚊子的體型變化並不大,這也證明了蚊子的生存能力真的是極其頑強。
而蚊子之所以能在地球上存在這麼長時間,主要是因為它們具有強大的繁殖能力、高度生存適應性、飛行能力、化學通訊能力和多樣化的食物來源等優勢。這些特徵使得蚊子能夠在地球上廣泛分布,有適宜的環境就能生存,從而可以長期存在,成為地球上最成功的昆蟲之一。
但是它的成功,卻是其他動物的折磨。
消息來源:《環球網》12月5日報道《距今約1.3億年!科學家發現已知最古老的蚊子》
我國要造全球首型核動力貨船,載貨達24萬噸,比航母更早使用核能
新疆多地出現「鬧海風」,風力達12級,這種風為何意為「瘋狗叫」
熱帶氣旋「米昌」肆虐印度致多地成澤國,豐沛水汽正北上進入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