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納德·特朗普
陳利/文 王瑩瑩/編輯
「剛剛抵達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感謝副總統瑪爾塔·露西亞·拉米雷斯的熱情歡迎。期待一次偉大的旅行!」9月3日,美國第一女兒伊萬卡·特朗普這條推文沒什麼特別,但外界很快注意到配圖的「深意」——她一改以往的長髮形象,留起利落的波波頭短髮。
伊萬卡·特朗普
接下來的三天,據媒體數據監控平台Critical Mention統計,約有14億人——全球近五分之一人口——關注了這件事。
雖然理髮對普通人來說是一件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但在政界,頭髮可是「頭」等大事。政界人士本來就是出鏡率很高的群體,他們對自己的髮型很謹慎,外界也很關心。
《以色列時報》對伊萬卡的新髮型這樣寫道:以色列選舉開始了,然後結束了;美國和伊朗間的緊張關係持續;而網絡上,過去幾天裡,人們真正感興趣的是伊萬卡的新髮型。「這是一場省錢卻吸引全球媒體關注的公關活動。」澳大利亞某公關公司的負責人妮可·雷尼說。
從Bob到Pob
除了對伊萬卡外表形象的討論,不少聲音在猜測她這麼做的背後原因。「害怕,非常害怕:伊萬卡的新髮型可能很好地表明,她的政治野心加強了。」《衛報》如是寫道。
一位理髮師告訴《每日野獸》,通過新髮型,伊萬卡好似在說:「別不把我當回事。」美國一營銷公司的斯泰西·瓊斯認為,她留短髮是「想向外界展示自己正努力轉變成為一個能在世界舞台與世界領導人打交道的成熟角 色」。
還有美國媒體分析了伊萬卡換髮型的時間點——夏天已過,2020年大選競選活動正在進行。美國知名網絡雜誌Salon稱,這樣一來,讓人感覺她似乎並非只是換個新形象而已。
這些猜測合乎情理,波波頭可是很有「政治力」的——波波頭英文為「Bob」,是全球權勢女性最愛的髮型之一,它能體現出女政客嚴肅幹練的強勢形象,也被稱為「政治波波頭」 (Political Bob),簡稱為Pob。
德國總理安吉拉·默克爾、英國前首相梅姨、柴契爾夫人、美國前國務卿、前總統候選人希拉蕊等人都留著「政治波波頭」。
「在男性占主導的政壇,女性留一頭更短、更利落的髮型,會給人以她們也能勝任的印象。」國際名人造型化妝師茱莉亞·卡爾塔告訴《每日郵報》,「這種髮型能著重表現她們睿智的頭腦,突出她們精明老練、口齒伶俐,理應受到重視。」
《社會心理學》雜誌發表的一個研究也發現,女性角逐男性占主導地位的職位時,優美魅力成了對女性的不利因素。因此,看上去越有男性氣質,就越會被認為有權勢和影響力。
政治波波頭也分長短不同類型。梅姨的波波頭是典型的中等長度分層波波頭,而默克爾、蘇格蘭首席部長尼古拉·斯特金等人的則更短,她們看上去更強勢,更像男性。長款的波波頭也很受歡迎,能兼顧權勢與女性氣質,而棕色的波波頭會顯得更為嚴 肅。
相比花哨、複雜的髮型,波波頭給人感覺是更好打理,然而,事實上,對政治人物來說並非如此。
上世紀80年代,柴契爾夫人任上一年裡去了近120趟美髮店;默克爾也每天都有髮型師和化妝師為其打理形象,有必要時一天兩次;希拉蕊時刻關注自己的髮型,經常出入位於紐約第五大道的知名理髮店,剪髮一次要花費超過450英鎊。2016年競選總統期間,希拉蕊身邊總會帶著髮型師伊莎貝爾·戈茨,從早晨7點就開始為她的頭髮忙碌。
「我要確保她的髮型不出一點問題。」戈茨曾告訴《紐約雜誌》。
政客不會輕易換髮型
之所以政客這麼重視髮型,是因為它能一定程度上影響選舉結果。「人們往往會『以貌取人』,而髮型通常是人們最先留意到的部位。」造型化妝師卡爾塔說。
最為明顯的就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了。他的髮型可謂謎一般的存在,他多次主動提到自己的頭髮,競選集會上還讓支持者摸頭,外界也認真分析他的頭髮到底是不是真的,持續惹人好奇。
很快,這一髮型變得極具標誌性,特朗普可以僅用他的頭髮輪廓來代表了。支持者讚美的同時,他的髮型遭到對手嘲笑,但這也助力了競選。
《華爾街日報》今年8月在《總統候選人的頭髮到底有多重要?》一文中寫道,或許,特朗普的頭髮吸引了比任何政客都多的注意力,其髮型也成為他的關鍵組成部分。特朗普的傳記作家格溫達·布萊爾曾說,他的頭髮已成為「非常有效的標籤」,「使他成為人盡皆知的億萬富翁,而非與世隔絕的大亨,在競選中,他的髮型成功讓他成為關注的焦點」。
同樣的,英國首相鮑里斯·詹森凌亂的頭髮也幫他贏得倫敦市長、英國首相選舉。他的亂髮恰恰印證著其反建制的主張——他「反精英」,連頭髮都可以不梳。亂髮也是這位出身伊頓公學的精英人物平民化、通俗化、個性化的包裝。
特朗普和詹森都給外界打造「保持真實」的感覺,但諷刺的是,兩人都坐擁可觀財富。
和這兩位形象大相逕庭的特魯多在2015年贏得加拿大大選,一個重要因素也是髮型,但他走的是精緻路線,憑藉高顏值成為「網紅」。
競選過程中,特魯多的髮型廣在社交網絡傳播。《紐約時報》稱,在社交網絡世界裡,幽默和圖片都非常重要,候選人要能很好地加以利用。在推特上,候選人的頭髮是有非官方帳戶的,如特魯多髮型的帳戶@TrudeausHair,頭像上,面部只有輪廓,但看髮型就知道是特魯多。這不斷加深著人們對他的印象,而且是他帥氣的良好形象。
加拿大公關顧問公司Hill & Knowlton Strategies甚至創建了一套選舉emoji,用髮型來代表每個候選人,到當年選舉日前,emoji被下載了近5.5萬次。「每個人都有與眾不同的外表,只要你看到其髮型,就知道是誰。」該公司的薩拉·布蘭登解釋道。這也是政客不輕易改換髮型的原因——它會變成一種標誌。
因此,《紐約時報》說,就特魯多當選,很多分析文章都忽視了一個重要因素:髮型。
因髮型而在選舉中有加分的政客遠不止這幾位。約翰·甘迺迪打敗尼克森當選美國總統後,當時的美髮師、假髮商托雅克給出了簡單的解釋:甘迺迪的髮型更好。他早就做好這方面的準備,自競選國會議員開始,其父就全方位教導他,包括如何穿衣、留什麼樣的髮型,讓他看上去年輕、智慧、嚴肅認真。
甘迺迪無可挑剔的髮型頗為人熟知,他甚至被指責「殺死」了軟呢帽,原因是,男子們都在模仿他的髮型,而拋棄了當時男子日常會戴的軟呢 帽。
左:鮑里斯·詹森;右:特蕾莎·梅
每一根頭髮都是有立場的
曾經的加分項,也有可能變為扣分項。
1960年代之前,英國有禿頂的首相,比如邱吉爾、艾德禮,美國也有艾森豪總統。那時,禿頭意味著成熟與智慧,受到人們尊敬。
但後來,在英國,禿頭者普遍被認為不會贏得選舉。保守黨政客威廉·黑格被人形容為「看上去像個高爾夫球」,他是20世紀第二個沒有成為首相的保守黨領袖,第三個是和他一樣禿頭的繼任者鄧肯·史密斯,他們均敗給了「頭上有毛」者。
柴契爾夫人的前任愛德華·希思有一頭整齊的頭髮,並以此為豪。他甚至在保守黨全國大會上吹噓:「西布羅姆維奇的理髮師們一致認為,從後面看,我的髮型是全國最完美的。」隨後,這位前首相還帶著「歉意」對滿堂議員說,這「極好的景象」只有坐在他後排的人才能看清楚。
柴契爾夫人(視覺中國 圖)
在選舉上,人們在「拋棄」禿頭者。但如今,光頭也可以用來表達政治訴求。
今年9月,韓國國會大樓見證了多人剃光頭的過程。當月10日,韓國總統文在寅批准,讓身陷醜聞的曹國任法務部長官,引起社會一片譁然,當日,國會女議員李彥周到國會大樓前剃光頭抗議,同時流下了眼淚。
「不顧國民怒火中燒,文在寅政權居然依舊任命他,我要剃髮,來表達我的抗議。」她說道, 「我感受到國民怒火,想說到底還能做些什麼?乾脆豁出去了!」此後有多名韓國議員剃頭抗議,其中包括國會副議長李柱榮。
可以說,頭髮是有立場的。澎湃新聞分析道,遍觀中外,曆數古今,看似尋常的頭髮實際上與政治密不可分,政客的頭髮可以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場,特權階層的頭髮可以顯示自己的身份地位,普通民眾的頭髮可以宣示自己對統治者的忠誠。
《領導文萃》曾寫道,此前,英國一位研究者就從蘇聯歷屆最高領導人的頭髮上發現一個規律。凡頭髮濃密的,屬於保守型;凡稀發禿腦的,屬於激進型,並且開明和保守交替出現。到滿頭濃密頭髮、激進的葉爾欽主政時,蘇聯已不在。
其實,頭髮成為政治因素之一至少可追溯至羅馬共和國時期(公元前509至公元前27年)。當時,參議院裡的敵人們試圖阻止後起之秀普布里烏斯·科涅利烏斯·西庇阿的崛起,批評他的頭髮長得不是羅馬風格,而是希臘風,讓其看上去軟弱、不可信,不過他還是擊敗了對手;凱撒大帝也非常在意自己後退的髮際線。
韓國國會副議長李柱榮到青瓦台外剃頭抗議任命曹國為法務部長官(視覺中國 圖)
當代,人們幾乎時刻關注著政客的頭髮,甚至以此評判他們。比如,媒體報道中,澳大利亞首位女性總理朱莉婭·吉拉德與世界領導人會面、討論外交事務、闡述自己的政策等,但期間,媒體時常也會關注她的發色、發質,這就一直提醒著外界:她是個女性。
同時,政客對自己髮型的維護也很精細。
比如,英國前首相卡梅倫會請理髮師幫忙掩蓋髮際線後退的跡象;義大利前總理貝盧斯科尼則選擇了植髮手術;法國前總統奧朗德一個月要花7600英鎊用於理髮。
要說勞師動眾、代價昂貴,或許誰都超不過美國前總統柯林頓。1993年,柯林頓乘坐的空軍一號停靠在洛杉磯國際機場,他正要趕往華盛頓。然而此時,他有了打理頭髮的需求,空軍一號的發動機一直未停,等著髮型師克里斯多夫趕來為柯林頓理髮。這造成機場兩條跑道封閉近一個小時,進出港航班延誤。時任白宮新聞主任斯特凡諾普洛斯只是解釋說:「每個人都要理髮的。」
不知道這一次伊萬卡只是簡單的換個髮型,還是準備尋求更多政治抱負。在此建議,2020年挑戰特朗普的候選人們,一定要想辦法讓公眾更關注自己的頭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