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如何「守正創新」?榮成這樣做……

2019-10-08     文明榮成

作為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市,榮成市著力於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分中心、所)打造成為凝聚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精神家園和紅色殿堂,研發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雲平台,組建市鎮村三級和34支專家型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按照「專家團隊精準服務、城區專業團隊下沉服務、鎮村團隊自我服務」的思路,以雲平台為載體,以項目化為引領,精準對接群眾需求,精心設計接地氣、有生氣、聚人氣的活動項目,建立多層次、多元化的項目庫,推動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項目化、品牌化建設,紮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深入開展。

10月7日,《大眾日報》以《志願服務可積分 農民參與熱情高》為題,報道榮成用信用撬動志願服務,以志願服務推動鄉村善治。

今年以來,在榮成市,農村註冊志願者已有8萬多人,868個村(社區)全部成立村級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各類志願小分隊達到1600多支……

一個縣級市,為何志願服務吸引來農村村民的廣泛參與?

記者走訪了解到,榮成市探索志願信用機制,將信用作為支撐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建設發展的強勁動力,成為推動志願服務有效運行和鄉村善治的「黏合劑」「助推器」。

信用撬動,農村人人爭當志願者

「每到月底,我們就給村民公示信用積分,重新『掛星』。乾得如何,一目了然!」9月11日,夏莊鎮甲夼馬家村黨支部書記馬永泉在宣傳欄前對記者說:「村民參加志願服務都可以得到信用加分,每志願服務4小時,可得一顆星。」

甲夼馬家村曾是老解放區,各項工作一直位居前列。可近十來年,干群不和、矛盾高發,成了市裡挂號的「軟弱渙散村」。而自從村裡開始推行信用管理,每個村民的誠信分數全部上牆公布後,變化悄然發生了。

一位多年不配合村裡工作的村民主動找到馬永泉,要求給自己派活、參與村裡事務。細問之下,馬永泉才知道,這位村民被正上小學的孫子「批」了一頓:「你的信用分那麼少,我出去都不好意思跟人提。」

星級公示,不僅使村民增強了榮譽感,還激發了幹部群眾主動參與村級事務的熱情,在村內形成了對標先進、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今年甲夼馬家村榮獲「全市優秀志願服務村」稱號。

用信用撬動志願服務,榮成打出一系列組合拳:市級層面,不斷增加守信激勵產品;鄉鎮層面,出台《農村居民信用積分評價辦法》,居民參加志願服務賦予一定的信用分值;村級層面,信用獎勵與村民福利掛鉤,村民人人爭當志願者。

鎮村兩級設立2000萬元的文明實踐信用基金,變過去村民福利「一刀切」為信用獎勵。該市120多個村開設了「信用超市」或「志願銀行」,志願者參與志願服務活動時長可折算成信用積分,換取數額不等的誠信券,到「信用超市」「志願銀行」兌換生活用品或其他福利。

信用激勵,促「要我干」變「我要干」

每天中午,王連街道東島劉家村的孤寡老人們都會來到村裡的「暖心食堂」免費就餐,每天飯菜不重樣,保證湯湯水水、熱熱乎乎。

「一周有六天是村民自發組成的六支志願服務隊來輪流做飯,剩餘一天由村幹部自願出工。本以為開食堂要村集體貼錢,也擔心沒人做飯辦不下去,沒想到有人捐款捐物,有人出工出力,這食堂辦了快一年了,老人們都很滿意。」村黨支部書記劉俊軍說。

「暖心食堂」一開始運行,的確受益於信用的激勵作用,但到了現在就完全變成村民的自發行為。

「其實不在乎這幾分,最後福利也差不了很多,咱在乎的是這份榮譽。」志願者劉大姐說。

今年榮成市圍繞推動鄉村振興,實施了「四清」工程。依託志願信用,組織農村黨員幹部帶頭干,全市10.6萬多名農村志願者成為「四清」整治的主力軍,困擾多年的難題得到了根本解決。

「志願信用已經成為榮成市破解新形勢下農村治理難題的一劑良藥。」榮成市社科聯主席趙旭光說,「以前用信用加分激勵是促進『要我干』,現如今,志願服務成了一種新習慣,成了『我要干』。」

精準對接,志願組織「接單」下鄉

「原來晚上沒事去打個牌,現在吃完飯就來夜校『搶座』。」村民劉喜嬋說。前幾天,王連街道客嶺村第6期鄉村夜校開講,吸引了一大批村民前來聽課。

今年榮成搭建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雲平台,對全市文明實踐活動進行統籌調度、統一管理。榮成市新時代文明實踐指導中心主任於靜介紹,榮成文明實踐志願團隊通過雲平台以「菜單」形式亮出服務項目,鎮街分中心根據群眾需求在平台「下單」。

「我們還以雲平台上展示的鎮街分中心、村居實踐所、志願服務團隊以及志願者『月度活躍指數』等相關數據,作為文明實踐活動考核以及市財政部門獎補資金髮放的依據。」於靜說,參加志願服務的個人和團隊都將獲得信用加分。目前,榮成市開展各類「點單式」服務1200多場次,舉辦各類政策理論宣講活動2800多場次,受益黨員群眾22萬人次。

--- END ---

記者 彭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8lVkrm0BMH2_cNUgDa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