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下調、虧錢賣車,腹背受敵的一汽豐田,該如何度過「寒冬」?

2023-11-13     汽車情報

與其他合資品牌相比,「老態龍鍾」的一汽豐田仿佛更難以承受中國汽車產業冬天的寒意!

當所有品牌都開始鉚足勁大幹兩個月,以衝擊年度銷量目標時,隨著「致一汽豐田經銷商夥伴的一封信」廣泛傳播,許久未能站在鎂光燈之下的一汽豐田,重新回到了大眾視野,只不過是以一種明智而又古板、堅決卻又無奈的姿態退出了價格戰的「戰場」。

信中指出,考慮到經銷商的庫存、資金壓力,一汽豐田將在10月、11月大幅減產的基礎上,繼續在此後的三個月中下調配分,直至明年2月份配分下調至3.8萬台。另外,一汽豐田連用「四個相信」和「四個保證」為經銷商打氣,期望能夠獲得經銷商支持,與其共渡難關。

與此同時,另一則經銷商聯合向一汽豐田發起的倡議書也在網絡上掀起波瀾。倡議書指出,一汽豐田「配車嚴重違反市場規律」,「年計分配根本不顧經銷商死活」,以及以視察為藉口大吃大喝和以大客戶名義低價傾銷等問題。作為原本應該相濡以沫的「夥伴」,廠家與經銷商將矛盾擺到台面,證明問題已到了難以調和的地步,而背後的原因,也比表面看起來的要複雜。

「持續增長」按下暫停鍵

回看一汽豐田最近五年的銷量表現,2022年成為至關重要的「拐點」。

在2018年至2021年的四年期間,一汽豐田年銷量持續走高,分別達72.0萬輛、73.8萬輛、80.0萬輛、86.0萬輛,而或許是因為持續增長的趨勢,才有了2022年「衝擊百萬輛」的年銷目標。然而,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一汽豐田去年批發量為83.5萬輛,銷售量為80.7萬輛,不僅沒能達成目標,反而出現同比下滑的跡象。

「廠家賭的是量,經銷商賭的是命」。某國產品牌經銷商C總認為,近兩年國內車市「內卷」的源頭,是各個品牌對於自身銷量太有信心,壓力最終傳遞至經銷商,才會出現包括「價格戰」等在內的惡性競爭現象。一旦走上「薄利多銷」的道路,便需要有足夠的銷量基數支撐,顯然,如今的一汽豐田很難滿足這個願望。

在業內人士看來,一汽豐田降低市場預期、放棄既定目標,對於經銷商而言是一件好事,但隨之犧牲的,則是過剩的工廠產能和寶貴的市場份額。

據「蓋世汽車研究院」整理數據顯示,一汽豐田在國內共有五大生產基地(天津3個,長春1個,成都1個),其年產能為100萬輛,近幾年的利用率在七到八成左右。因此,「減產」的背後,是一汽豐田喪失「規模化優勢」,最終導致其本身利益受損。而正如開頭信中提到的「未來三個月是銷量旺季」,此時以穩定價格的目的放棄銷量,也會為其他品牌留出更大的發展空間,怎麼看都不是長久之計。

因此,正如今年3月份的「東風系降價」吹響價格戰的號角一樣,一汽豐田主動減產,有望穩定終端價格,幫助車市回歸到健康、良性的發展態勢。只不過,一汽豐田「減產」的做法很難一呼百應,其經銷商的經營現狀,也體現出不同品牌的處境各不相同。

消費者之幸?經銷商之殤!

相較於上文提到的「經銷商聯合倡議」,以及減負後的部分經銷商「感激一汽豐田」,網絡上還有第三種聲音,那便是「單車虧損1萬」。為了了解實情,筆者特意到本地的一汽豐田4S店了解情況。

時值周六,這家4S店大約有四到五組顧客諮詢購車,以至於本就不大的店內,在擺滿了展車和洽談椅後,甚至還頗顯熱鬧。針對筆者諮詢的亞洲龍,銷售表示其全款優惠為3.5萬元,分期優惠達4萬元,相較於前兩年終端優惠僅2萬元,展現出不小的誠意。但問到「這樣賣車能賺錢嗎」,銷售則顯得面露難色。

據了解,該店上個月賣出100台左右,累計虧損也達到了100萬元,而虧損的原因,在於新車零售價普遍低於批發價。站在經銷商的角度看,如果不用降價換銷量,便會造成庫存積壓、降低資金流動,進而增大經營壓力;而庫存時間增長,又會導致新車價格賣不上去,因此只能「兩害相較取其輕」。

值得一提的是,一汽豐田的絕對庫存並不算高,這位銷售表示,其入職以來的新車庫存時間最長不過四個月。但減少庫存時間的代價,則是放棄銷售利潤,甚至賠錢甩賣;以至於因為沒有「掙錢的車」,經銷商最終只能在貸款、保險,以及售後維修保養等方面摳利潤。

不難發現,在渠道層面,一汽豐田的弊端並不僅僅在於「銷量壓力過大」,而是因為整個品牌的折扣較大,導致經銷商很難賺得到錢,問題才會隨之傳遞至上下游。

據《海報新聞》報道,今年10月底,有著21年經營史的濟南明星豐田4S店被青州法院查封,在此之前,有多位車主表示在該店所購車輛的合格證被抵押至銀行無法交付;其採用「貸款批車,售出換證」的策略看似高效,但很容易因為資金鍊的斷裂而將消費者推到被動局面。

因此,對於一汽豐田而言,「減產」無法保證將全國750家左右經銷商全部拉出泥潭,也並非解決時下困境的根本辦法;否則即便大型經銷商能依靠體量維持基本,小型經銷商及其所服務半徑的用戶,也會因為生存壓力而成為時代的犧牲品。

結語:正如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所言,如今年輕人更加傾向於選擇新能源車型,導致燃油市場逐年萎縮;而針對國六B排放標準進行研發投入、生產燃油車所導致的「負積分」,也會造成依賴燃油市場的傳統車企增加成本壓力。顯然,遲遲未能在新能源領域站穩腳跟的一汽豐田,正是時代變革的首當其衝者。

因此,一汽豐田若想解決當下所面臨的困境,仍需要由內而外進行深度變革,除了改善經銷商的生存環境以外,更應從技術、產品、策略等層面進行全方面的轉型與升級。前路漫漫,道阻且長,剛剛度過20周歲生日的一汽豐田將如何布局下一個「二十年」,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8df584cf558f354c1de312c20ca5c51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