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晉斌:主要發達經濟體政策性利率應尚未達到峰值

2023-06-19     人大重陽

原標題:王晉斌:主要發達經濟體政策性利率應尚未達到峰值

美歐等通脹下行趨勢明確,但核心通脹率仍然居高難下,根本原因在於勞動生產率與工資之間的反向關係——工資上漲勞動生產率下降支撐了核心通脹水平。從物價和就業(增長)之間的平衡來看,當前的通脹依然在通脹目標的2倍及以上,未來繼續加息的機率不低。主要發達經濟體政策性利率應尚未達到此輪緊縮的峰值水平,其金融市場應該還會經歷經濟下行與高利率並存的波動期。

6月份美聯儲暫緩加息,歐洲央行如期加息25個基點,但利率水平應該尚未抵達此輪控通脹的峰值。除日本之外,這一輪全球主要發達經濟體經歷普遍的高通脹,原因是複雜的。供給衝擊和需求拉動在不同階段扮演了不同的角色,通脹尤其是核心通脹頑固且其變化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從此輪加息來看,大多集中在2022年1季度及之後,表1顯示,美聯儲和加拿大央行均在去年3月份加息,英國央行在2021年底開始加息。此外瑞士央行和瑞典央行在去年6月份和5月份開始加息,截至目前,瑞士和瑞典央行分別加息225和325個基點,加息幅度小於表1中除日本央行之外的央行加息幅度。美元指數中貨幣的央行加息幅度均低於美聯儲的加息幅度,這是導致美元走強,美元指數在去年4月中旬上100,並持續維持在100以上高位運行的基本原因。美國、歐元區、英國和加拿大加息幅度均在400個基點及以上,國際金融市場籌資成本大幅度上行。

表1、全球主要發達經濟體央行加息時間和幅度

從通脹來看,以CPI衡量的通脹率明顯下行。美國通脹率從去年6月份9.1%的峰值下降至今年5月份的4.0%,這也是美聯儲近期決定暫不加息的核心原因。歐元區通脹率(HICP)從去年10月份峰值10.6%下降至今年5月份的6.1%。加拿大的通脹率從去年6月份峰值8.1%下降至今年5月份的4.4%。相比之下,英國通脹率從去年10月份峰值11.1%下降至今年4月份的8.7%,依然處於很高的水平。唯一的例外是日本的通脹率在今年1月份達到峰值4.3%,4月份下降至3.5%,日本央行堅持認為日本通脹不具備勞動力市場支撐,至今仍堅持負利率。

表2、全球主要發達經濟體通脹率和核心通脹率

註:近期均指2023年的情形。

表2也顯示了剔除能源和食品價格的核心通脹率下行的速度要慢得多,核心通脹率黏性很強。美國和歐元區今年5月份核心通脹率分別為5.3%和6.9%,核心通脹率超過通脹率。英國核心通脹率今年4月份達到最高的6.8%;加拿大核心通脹率今年4月份也達到4.1%,從去年6月份峰值至今下降了2.1個百分點。美歐的核心通脹率從峰值至今也僅下降了1-2個百分點,下降幅度遠低於通脹率下降幅度。

從就業來看,勞動力市場是支撐核心通脹率居高難下的基本原因。圖1顯示的主要發達經濟體的近期失業率均處於歷史的低位。緊張的勞動力市場帶來名義工資的上漲支撐了核心通脹率水平。今年1季度美國非農業企業部門勞動成本上升了4.2%,而今年1季度歐元區勞動力成本同比上漲了5.8%。

圖1、主要發達經濟體近期失業率(%)

從經濟增速來看,今年1季度美國GDP增速1.3%(季度年率),美聯儲亞特蘭大分行6月8日預測2季度美國GDP增速2.2%。歐元區今年1季度GDP同比增速1.0%。但從環比趨勢來看,今年1季度美歐經濟增速均出現了明顯下行。

美歐在勞動力成本增加的同時,勞動生產率是下降的。美國今年1季度非農企業部門勞動生產率環比下降2.1%,今年1季度歐元區勞動生產率同比下降了0.6%。勞動生產率與工資之間的反向關係決定了物價水平的下降是困難的,這是導致核心通脹率居高難下的根本原因。只有勞動力市場降溫,核心通脹率才會出現明顯下行。

總體上,美歐通脹率下行趨勢比較明確,但核心通脹率居高難下,勞動力市場和經濟增速在很大程度上支持未來進一步加息。英國通脹率太高,繼續加息是確定事件。加拿大央行未來是否還要進一步加息需要觀察。從核心通脹與就業(增長)權衡的視角看,目前由於美歐英通脹率均在通脹目標2倍及以上,繼續加息應該是有相當機率的事情。主要發達經濟體的政策性利率水平尚未達到此輪加息的峰值,其金融市場應該還會經歷經濟下行與高利率並存的波動期。

(本文作者王晉斌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黨委常務副書記、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主要成員。本文轉自6月14日「中國宏觀經濟論壇 CMF」微信公眾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8d33b9e89aac6a2a6c9aaa7173c969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