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兩會 | 建材行業將加速綠色低碳轉型

2023-03-21   堆綠

原標題:聚焦兩會 | 建材行業將加速綠色低碳轉型

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和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分別於2023年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開幕。兩會期間,眾多兩會代表圍繞建材行業綠色轉型提出了建議意見。

01

建立基礎材料碳交易市場

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

彭壽

建立基礎材料碳交易市場 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

「推動『碳資源』向『碳資產』轉變,建立完善我國基礎材料全過程碳交易市場。」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材集團總工程師彭壽準備的建議聚焦加強綠色建築體系建設、基礎材料綠色轉型等內容。

加速推進

綠色建築材料應用體系建設

「作為集節能、環保、生態於一體的新型建築,綠色建築是重塑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彭壽說,隨著相關政策落地,我國綠色建築在規模化發展上具備明顯優勢,但在體系化建設方面仍待提高。

蘇州森林城防腐防霉塗料工程| 圖源新乘

彭壽在調研中發現,近年來我國綠色建築材料發展取得持續突破,創新轉化出節能、創能材料產品,但由於建築設計施工標準體系建設滯後,加上應用場景引導不足,導致綠色材料與綠色建築的產業結合程度仍然不高。

對此,彭壽建議 加速推進綠色建築材料的應用體系建設,完善綠色材料設計標準和規範體系,加快綠色材料的應用推廣,不斷提升建築的壽命、質量及綠色化水平,讓綠色材料性能轉化為綠色建築功能

南京世茂無滲漏外牆岩棉帶保溫系統| 圖源新乘

同時,針對綠色建築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彭壽建議圍繞質量、安全、綠色等關鍵指標,建立新的綠色建築施工安裝體系,打造從標準、規範到檢測的一體化綠色高質量建築,統籌城市和農村一體化標準,將城市綠色建築標準體系覆蓋到農村自建房建設,不斷提升鄉村建築綠色化、高質化建設水平,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

彭壽表示,只有積極「走出去」,才能打造綠色建築的中國品牌。應推動綠色建築標準的國際化接軌,圍繞綠色建築的材料應用、技術集成、標準建立、認證標識等,加強國內、國外的全方位對標與系統化融合。

建立完善

基礎材料全過程碳交易市場

「作為『大國基石』和『碳排放大戶』,我國基礎材料的高質量發展仍有差距,行業碳排放全國占比超50%,已經成為我國減碳降碳的『主戰場』。」彭壽表示。

彭壽說,加快基礎材料綠色轉型,對我國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彭壽建 議,加強頂層設計,統籌開展基礎材料產業雙碳轉型的系統化布局,明確基礎材料各行業碳排放總量目標、碳排放強度目標和年排放目標,論證各行業實現「碳中和」的技術和產品路線圖,通過總量管控、技術准入、碳排放核算,加速淘汰落後產能,倒逼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改造前

改造後

寧波智造港過街天橋| 圖源新乘

同時,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支持行業龍頭企業開展跨區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組,不斷提升行業發展集中度,加速技術創新和產業疊代, 用「企業的手」打造基礎材料低碳產業鏈鏈長,用「市場的手」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

此外,彭壽建議推動「碳資源」向「碳資產」轉變,建立完善我國基礎材料全過程碳交易市場,充分利用我國基礎材料產業轉型帶來的碳配額空間,面向全球儘快完善碳稅與碳定價機制,力爭在全球碳交易平台占據有利位置,通過「碳開放」「碳融合」,有效降低「碳成本」,加速實現基礎材料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02

儘早將水泥等高能耗行業

納入全國碳市場

曹仁賢

全國人大代表

「截至目前,全國碳市場總體運行平穩,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非臨近履約期交易清淡,市場活躍度較低;石化、鋼鐵、有色、造紙、化工、建材等工業領域暫未被納入全國碳市場,大量的企業和排放未被納入履約考核;中國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市場暫未重啟,CCER存量不足;民間市場主體缺乏參與碳市場自願交易的途徑,且可參與交易的品種、交易和管理制度不明確等。」曹仁賢認為,碳市場的覆蓋範圍、行業以及先後順序是碳市場建設的關鍵要素,市場主體交易的活躍度是碳市場能否發揮減排效果和作用的關鍵,這對防止碳泄漏,提高出口產品競爭力,實現公平減排,最終實現「雙碳」目標意義重大。

高新區馬環路高架橋混淋土修護項目| 圖源新乘

他建議「十四五」期間將更多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目前,我國碳市場已納入發電行業,覆蓋全國碳排放量約45%,但還有大量高耗能行業未被納入。 建議儘早將水泥、鋼鐵和電解鋁等高能耗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並儘快明確其納入的時間節點及碳配額分配原則

其次建議完善並豐富全國碳市場的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碳交易產品和交易方式的多樣化有利於提升市場活躍度,進而加快全國碳市場的市場化進程。最後則是建議全國碳市場設置碳配額有償分配比例,拍賣收入用於支持欠發達地區節能減排項目。逐步引入碳配額通過拍賣方式發放的機制,提升碳配額有償分配的比例,所獲收益用於環境保護、低碳投資和幫扶欠發達地區的節能減排項目。

最後,他建議政府牽頭制定全國及地方碳普惠體系相關管理辦法,加快民間碳普惠體系建設,記錄、量化中小微企業及個人參與低碳場景、踐行減排的行為。企業和個人可通過碳普惠機制獲得官方認可的碳減排量,能自由進入碳市場實現碳減排量的交易變現,或通過政策支持、商業獎勵等消納渠道實現其價值,推動社會形成全面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

03

建議制定全面系統的

綠色建材下鄉補貼政策

洪傑

全國政協委員

「未來中國消費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將是綠色消費,也即是以綠色消費升級帶動綠色製造升級。」在2023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三棵樹董事長兼總裁洪傑提交了《引領綠色消費變革,促進綠色發展升級》議案。洪傑在議案中分析了當前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解決建議。

洪傑表示,當今世界,綠色發展已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重大課題。綠色發展已經是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們認為,綠色發展需要綠色消費的牽引。

雖然綠色發展,綠色消費已經是必然趨勢,我國也制定了綠色發展長期規劃和實施方案,但目前看,還存著一些需要儘快加以解決的問題:

  • 企業綠色研發動力不足。
  • 消費者綠色消費動力不足。
  • 綠色低碳市場管理不夠規範。
  • 有關政策有待進一步完善。

國家應加大對綠色低碳企業的支持力度。儘快落地綠色產品政府採購制度,引導國有企業採購綠色產品;提升政策區分度,使綠色企業享受優於一般企業的財政、稅收、融資的支持; 鼓勵綠色供應鏈建設,要求綠色原材料達到一定比例,才能認定為綠色低碳產品。

天都大廈水性透氣耐磨地坪|圖源新乘

進一步鼓勵綠色低碳消費。加大宣傳力度,鼓勵消費者購買綠色低碳產品,同時,完善綠色低碳產品消費激勵措施,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建立積分獎勵等方式促進綠色消費。參考此前家電下鄉有關政策,制定全面系統的綠色建材下鄉補貼政策。

規範市場管理。 加快出台統一的綠色低碳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並統一組織實施。對符合標準的綠色產品頒發證書、授權使用統一的低碳標識,同時嚴格市場管理,清理假冒、不規範使用低碳標識的商品,讓真正綠色低碳產品能脫穎而出。

加大對低碳產品的支持力度。建議考慮研究出台以碳減排貢獻量為核心指標、以權威碳排放第三方評估機構參與的低碳產品替代高碳產品的標準和認定方法,並比照央行碳減排支持工具貸款利率給與政策貸款支持,比照《支持綠色發展稅費優惠政策指引》給與稅收優惠,使綠色低碳產品擁有更好的競爭力。

新乘始終堅持「做安全第一的綠色技術」的理念,長期致力於「讓綠建更安全、讓體育更健康、讓交通更靚麗、讓工業更環保」的使命建設,依託 創新研發, 精益製造,技術服務三大優勢,為綠色建築,綠色校園、綠色體育、綠色交通和綠色工業防護提供系統的節能和「油改水」的解決方案。

綠色建材領域創新研發憎水透氣型抗剪切 岩棉帶專利技術、隔聲輕質 機噴砂漿專利技術、 熱惰性石膏代替水泥粉刷再生專利技術、 陶化彩砂代替天然彩砂專利 技術 、 反射隔熱多彩代替花崗岩大理石專利技術,為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和既有建築 節能改造方案提供了技術支撐和產品保障。

踐行「雙碳」!滸墅關召開綠色低碳新材料創新發展大會

招商引資搶跑「春天裡」,住友林業到訪蘇高新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