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界速度」不是靠「車海」戰術,更不是「以價換量」,而是依靠「量價雙升」——也就是銷量與成交均價雙增長來實現。
來源 /極點商業
作者|黃 旭
編輯|楊 銘
7月29日,重慶賽力斯汽車超級工廠,迎來歷史性的時刻。
閃爍燈光和全場雷鳴般掌聲中,一輛全新AITO問界M9緩緩駛下產線,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親自將它交付到了車主手中。
這是M9第7萬輛的下線交付,也是AITO問界品牌的第40萬輛車下線。至此,憑藉僅用28個月實現40萬輛新車下線的「問界速度」,刷新中國新能源品牌第40萬輛新車最快下線紀錄。
這不僅僅是問界速度,更是中國速度。
余承東就以難以掩飾的激動心情說,一年前,他才在賽力斯兩江工廠迎來問界第10萬台下線,現在卻迎來40萬輛下線。一年前,賽力斯汽車超級工廠還是荒蕪,現在卻已成為全世界智能化、自動化程度最高的超級工廠,超越上海特斯拉超級工廠建設,創造中國建設的紀錄。
如今,新能源汽車產業又一次刷新。華為智選車模式的成功,早已無需證明,余承東和賽力斯董事長張興海都反覆強調,華為賽力斯攜手合作這場馬拉松,才剛剛開始。「未來攜手推出更多全新平台產品,將問界打造世界級的豪華汽車品牌。」
01
28個月,問界刷新行業高度
作為中國乃至全球汽車產業最獨特的一種造車模式,問界是華為智選車下首個品牌,誕生三年時間裡,聯合打造出問界M5、M7、M9三款SUV車型。
「速度」一直是問界發展重要關鍵詞。去年5月27日,問界第10萬輛下線。從0到10萬輛,問界花了15個月。而從10萬到40萬輛,卻僅僅花14個月。
這個時間,放在傳統汽車行業,還遠遠不夠一輛汽車從設計到生產的下線。
「可以說問界一直在定義,什麼是速度。」多位長期見證「問界速度」的媒體人士,在社交平台感慨:並且看上去問界銷量未達上限,有著強勁的「加速度」。
從車型看,新M7貢獻了最大銷量——這款車幾乎憑一己之力,定義著什麼是問界速度。
自2023年9月發布以來,根據鴻蒙智行官方數據,問界新M7系列累計交付已突破20萬輛大關,大幅領先行業競爭對手。數據上,從去年10月就開始月銷破萬,12月跨入2萬規模,並在今年1月份實現銷量直逼3萬輛,位列新能源車全品類的銷量第一。今年5月底,問界新M7 Ultra推出後,上市首月交付量就突破2 萬台,再次刷新紀錄。
問界新M7系列坐實「國民SUV」市場地位同時,問界M9自開始規模交付以來,批量生產和交付量突破7萬輛大關,蟬聯中國市場50萬級豪華車品牌銷冠。
今年還有5個多月,下半年才是用戶購車高峰期,一直有著「金九銀十」說法,M9銷量如無意外會在下半年迎來更快加速度,持續刷新豪華車銷售紀錄。
「問界速度」不是靠「車海」戰術堆出來,更不是「以價換量」來實現,而是依靠「量價雙升」——也就是銷量與成交均價雙增長來實現。
2023年來,價格戰席捲汽車產業,包括BBA也曾紛紛選擇前所未有的降價策略,今年上半年平均價格分別下滑到44萬、33萬、30萬(奔馳、寶馬、奧迪),又因經銷商虧損嚴重、銷量未達預期、國產品牌衝擊等原因退出價格戰。
相比之下,從問界終端均價看,新M7系列終端均價超過30萬,M9終端均價超過55萬,問界品牌終端均價在40萬附近,接近甚至超越了BBA,其中M9已成功取代BBA在豪車市場的地位。
這意味著,問界一次次刷新行業速度的同時,還在重塑汽車產業高端市場格局。
問界底氣,來自產品質量、智能化水平、用戶口碑和體驗等全方位的「遙遙領先」。
產品質量是用戶口碑、信任基礎。傑蘭路2024年度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品牌健康度研究數據顯示,當前問界品牌NPS(用戶推薦值)高達 83.7,「斷崖式領先」,問界M9、 M7 系列在SUV 凈推薦值排名中包攬冠亞軍,用戶認可度極高。
NPS是當前衡量用戶體驗的重要指標,是廣大用戶會否自發掀起「野生銷售」浪潮的關鍵,可以視為車企用戶體驗上的核心競爭力。比如問界M9,就需要對鴻蒙座艙、駕駛性能、乘坐舒適性和用戶隱私保護等方面進行綜合對比。
如此高用戶凈推薦值和消費者口碑背後,是過硬產品質量和超高的智價比,願意讓廣大用戶自發掀起「野生銷售」浪潮。
根據汽車之家新車質量報告,問界已連續兩年獲得新能源汽車品牌質量第一。智能化水平上,可以說問界新M7、M9拉高了「汽車智能」的天花板,引領行業確立了汽車智能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智能深入人心。
「我就是在朋友推薦下購買的問界新M7,後面我又推薦給了其他朋友。」一位問界M7車主說,他選擇和推薦的關鍵,是自己感受到的過硬產品質量和超高智能化水平,以及強大的生態體驗和完善的渠道、服務保障。
02
技術力+體系力,共築最卓越的品質體驗
1769年,法國人N·J·居紐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輛蒸汽驅動的三輪汽車。如今,伴隨千行百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向縱深挺進,百年汽車的智能化水平、智駕能力提升到了與操控能力、機械素質相同,甚至更重要的水平。
用余承東、張興海提到的一句話就是——軟體定義功能時代,用「算力來驅動馬力」,用「比特來管理瓦特」。
當比特與瓦特穿越時空,在新能源汽車的下半場不期而遇,一定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無論是華為,還是賽力斯,都需要在牽手合作中,憑藉各自優勢賦能,高效協同,聯合質量控制,鍛造「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卓越產品,給用戶帶來極致的服務體驗。這是華為智選車模式的精髓。
華為在ICT領域耕耘三十餘年,汽車相關技術研發早在2009年就已開始,每年研發投入約100億元,直接研發人員超7000人。賽力斯也有著20多年造車經驗,包括領先的汽車整車平台技術、三電核心技術以及智能製造能力。
從產品定義、設計、製造,再到用戶用車全生命鏈條分工角度,華為高度賦能,提供電動化、智能化零部件等核心軟硬體技術,把控供應鏈管理、整車製造、測試環節;賽力斯負責整車產品研發、智造、交付服務等整個生命周期用車體驗。兩者聯合設計、聯合營銷、不斷深化。
具體而言,這是技術力+體系力的雙劍合璧、雙向奔赴,融合共贏,共同鑄就40萬的跨越。
技術力上,「買」不出豪華,「堆」不成高端。依託在ICT領域的深厚積累,華為形成一整套全棧式智能網聯汽車解決方案,實現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電動、智能車控、智能網聯「五大智能科技」自主可控,並持續引領創新,讓問界從一開始就「贏在起跑線」。
比如消費者最看重的安全性上,華為從「主動安全+被動安全」兩方面去保障頭等大事。
主動安全上,華為ADS2.0高階智能駕駛系統牢牢盤踞行業頭部梯隊,能夠實現「全國都能開,有路就能開」的高階智駕體驗,ADS智駕里程已突破4.3億公里。相關數據顯示,基於華為智駕主動安全功能,目前已避免或減輕38萬次碰撞。
這是持續疊代的過程,問界M7 Ultra、M9就在智駕上配備192線雷射雷達,是目前業界車規級量產超高線數雷射雷達,最遠可探測距離250m,掃描頻率可達20Hz,遠高行業平均水平,車輛能更早發現危險,更好預防鬼探頭等突髮狀況。
被動安全是保護駕駛者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問界M9玄武車身上,全車共12處採用2000MPa核潛艇級熱成型鋼,配合ADS2.0系統AEB、高等級電池、智能座艙、隱私安全防護等,為用戶出行保駕護航。
在智能駕駛系統中,安全是加法題目。根據余承東的說法,更為先進的ADS 3.0也即將推送普及,帶來更絲滑、更類人、更安全的智駕出行體驗。
另外,在外觀、燈光、底盤、空間、交互、娛樂等方面,問界M7、問界M9也是沿用華為一貫原則,「卷價值不捲價格」,大道至簡,去重塑高端市場格局,甚至重新定義智能汽車標準。
比如,問界新M7 Ultra採用CDC連續可變阻尼減震器,結合ADS預瞄系統,可以提前「看到」前方道路的顛簸、轉彎,提前對減震器進行調節,提升駕乘舒適性。
而技術力的落地關鍵,是體系力。
賽力斯目前在重慶擁有三座智慧工廠,分別是生產問界M5的兩江工廠、生產M7的鳳凰工廠,以及生產M9的兩江超級工廠,是中國首家使用萬噸超級壓鑄機的新能源車企。
從「極點商業」參觀超級工廠來看,占地2757畝的賽力斯汽車超級工廠,採用「四位一體」智能製造架構。根據介紹,該工廠配備了超過1600台智能終端,實現關鍵工序100%自動化,還採用全球領先的9800T一體化壓鑄機,而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一體化壓鑄機僅為6000T級——9800T一體化壓鑄機可以高度集成零件,減少焊接點,提高車輛剛度、強度和安全性等。一個數據是,問界M9總體減少了212個零部件和1440個焊點。
同時融合5G、AI、大數據、物聯網、數字孿生等尖端技術,行業首創了lOT 物聯網平台,實現質量數字化及可追溯化,每30秒下線一台問界M9新車。
在這個過程中,華為工程師與賽力斯一起合作開發、駐廠協調,實現產業鏈資源的合理統籌與效率最大化——既包括將華為旗艦產品研發、製造、測試全流程端到端賦能賽力斯,也包括對供應鏈質量的體系化保證。
供應鏈管理是很高門檻的學問,但對華為而言,其「集成供應鏈體系」早是行業諸多企業學習的教材,轉移到汽車行業,幾乎是降維賦能。從最新消息看,在華為賦能下,賽力斯供應鏈已從300 家一級供應商集成到100家,其中20家是世界級供應鏈,實現產業鏈資源的合理統籌與效率最大化。
03
優勢滾雪球,打造世界級豪華汽車品牌
業內人士稱,汽車是一個軟硬體強耦合的系統工程,「用戶至上,體驗為王」這句話,在新能源汽車體現得更為明顯。
技術力+體系力的雙劍合璧,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打造最卓越的產品品質和服務體驗。
事實上,用戶體驗把握、需求分析、體驗調研、產品品牌塑造,需要的也是體系化的組織能力。
一個細節是,問界有著整套的To C能力,對團隊考核不是KPI,而是NPS,在試生產階段就導入 NPS全面提升用戶體驗之外,以及邀請真實車主、真實場景的大規模測試。
余承東提及,他經常在微信群裡面跟賽力斯的戰友們說,發現任何一個問題絕不放過,發現一個問題迅速解決一類問題,這是打造操控、體驗、智能化最好,產品質量也要最好的決心、定力和氣魄,「要做到最好,而不是最好之一。」
可以這樣認為,是超40萬用戶的信任、選擇,才成就華為和賽力斯——28個月時間裡,華為已成國內「遙遙領先」的汽車智能化解決方案供應商,這四個字,張興海在活動現場多次說了出來。而賽力斯也成為國內頭部中高端新能源主機廠,雙方共同造就了問界這一影響深遠的新能源汽車豪華品牌。
同時,和用戶體驗息息相關的智能駕駛,已成汽車產業變革最大機遇。據《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預計,到2025年L2-L3級智能網聯汽車銷量將占總銷量超過50%,並在特定場景實現L4級車輛的商業應用。方正證券分析稱,預計高階智能輔助駕駛在2024年有望迎來拐點。
華為堅定不移不造車,對問界的支持也是領進門、扶上馬,到加速跑、再壯大的過程。可以預見,隨著華為ADS 3.0的登台,問界不僅會對豪華車市場發起更有力的衝擊,也會讓整個中國新能源汽車未來自動駕駛圖景更為清晰。
另外,華為智能座艙也在不斷疊代。根據余承東的「預告」,華為最近在全力以赴攻克鴻蒙原生作業系統與版本發展,即將迎來鴻蒙智能座艙的重大更新。
所以,沒有任何理由去懷疑,華為和賽力斯的未來合作。
「我們將持續深化雙方的合作,繼續支持賽力斯造好問界、賣好問界,不僅在智能化上做到領先水平,在機械素質上也要遠遠超越業界水平、領先不止一代,一起創造更多奇蹟!」
站在40萬下線的新起點上,余承東表示將會很快還會迎來問界100萬台下線,而他所言的「更多奇蹟」更是值得期待:更多全新平台產品即將推出,構建豪華汽車產品矩陣。
張興海更是用細化的「十百千」戰略定位——單一車型十萬量級,單一品牌百萬量級,單一車企千萬量級,去描繪問界的未來,「我認為年銷量如果能分別達成其中一個,在愈演愈烈的行業競爭格局中,車企才會有行業和市場地位,才可能存活下來。」
站在40萬台下線新起點,問界未來道路依然面臨諸多挑戰,但毫無疑問,問界已有了向世界級豪華汽車品牌的關鍵躍進。這正是華為樂見的,它在科技領域每年千億級的研發投入,和賽力斯等諸多夥伴的攜手,一切都是為了引領中國乃至全球汽車產業變革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