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東北一列車神秘失蹤,找到時為何多出300多人?

2023-12-20     文史風雲

原標題:1959年,東北一列車神秘失蹤,找到時為何多出300多人?

閱讀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1959年7月22日,天剛蒙蒙亮,東北鐵路局立刻出動了運輸機以及救援支隊,開始搜尋從昨天晚上便失去消息、神秘失蹤的12次列車。

當時,東北地區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暴雨,洪水泛濫。

12次列車在運行的過程中被洪水所阻,現在,只怕是凶多吉少。

一想起車上那些被困的乘客,東北鐵路局的救援人員們便心急如焚。

他們不顧危險,一遍又一遍的在洪水之中呼喊著,希望能得到回應。

經過眾人的奮力搜尋,幾個小時之後,終於傳來了消息,找到了12次列車的蹤跡,他們果然被困在了洪水之中,停滯不前。

不過,令人驚訝的是,車上的乘客不僅一個沒少,甚至還多出了300多人。

在那個暴雨之夜,12次列車到底經歷了什麼?這多出來的300多人又是怎麼回事?

暴雨之夜

事情還要從頭說起。

1959年7月21日晚上十點,12次列車從瀋陽車站出發,它的目的地是北京站。

12次列車出發的時候,天氣狀況已經很不好了,大雨傾盆,狂風大作。

不過,因為東北地區很少遭遇這樣的極端天氣,所以,大多數人還沒有意識到,這場雨會帶來多大的危險。

就連東北鐵路局的工作人員,也沒有把事情看的太嚴重,依舊讓列車如常出發了。

在暴雨之中,火車連續行進了四個小時,乘客們伴著窗外連綿的雨聲進入了夢鄉,列車上的許多工作人員也都撐不住睡了過去。

但正在所有人睡夢正酣的時候,突如其來的鳴笛聲把眾人驚醒了。

原來,火車突然停了下來,大家以為是正常的站點停靠,可是往窗外一看,心卻都懸了起來。

窗外黑咕隆咚的,一個人影都不見,大雨還在嘩嘩的下,這裡不是車站,火車為什麼要停下?

正當眾人詫異的時候,列車員李桂琴急匆匆的從車尾跑了過來,一路找到了剛從睡夢中醒來的乘警李日奎。

李桂琴有些驚慌的對李日奎說:現在列車停在了石河橋路段鐵軌上,由於河水暴漲,所以,這座橋很可能馬上就會塌了。

一聽這句話,本來昏昏沉沉的李日奎瞬間清醒了。

要是橋塌了,這一車的乘客不就全完了嗎?

李日奎勉強定了定心神,決定與車上的幾位工作人員下車去看看情況。

雨實在太大了,剛一下車,幾個人就被雨水澆成了落湯雞,手電筒很快就失靈了,幾個人的眼睛也被雨水沖刷得幾乎睜不開。

他們掙扎著頂著暴雨,繞著列車轉了一圈。

情況確實不妙,除了列車車頭開過了橋面之外,剩下的車廂都停在橋上。

洪水的衝擊,加上車廂的重量,石河橋恐怕撐不了多久。

洪水肆虐

李日奎越想心裡越害怕,他趕忙又跑上車,找到了負責運行列車的三位司機,希望他們儘快將車開走,這種鬼天氣,可萬萬不能在橋上停留。

但是,若能開走,司機也就不會將車停下了。

司機無奈的對李日奎解釋,剛才,他們已經接到了上級的指令,由於暴雨天氣的影響,前面的鐵路已經完全被沖斷了,信號燈也毀了。

在這種暴雨夜裡,完全摸不准前面的路況,貿然往前走,還是送死。

一聽這話,李日奎心直接涼了半截。

走又走不得,留又留不得,難道真的要一車幾百個乘客在這裡等死嗎?

情急之中,李日奎問司機,既然不能前進,能不能讓列車後退,至少離開這座橋?

這個主意讓司機有些為難,往後退的確可以離開,但同樣要冒風險,萬一後面還有列車行進,那就可能造成火車的連環車禍,他們負不起這個責任。

而且,這件事情得專門請示上級的調度員,批准之後,司機才能做決定。

同時,司機還擔心一件事,正常情況下,列車哪有後退的?

現在乘客們本來就心慌意亂,如果看到列車後退,乘客發生了騷亂,那不是雪上加霜嗎?

正在這個時候,列車長張敏媛趕了過來。

張敏媛抱著和李日奎一樣的想法,眼下這種情況,除了後退,沒有別的路可走。

為確保萬無一失,她艱難的聯繫到了上級的調度員,在考慮了綜合路況之後,上級允許這輛列車進行後退的動作。

同時,張敏媛立刻進入車廂,對乘客進行安撫,讓他們不要害怕。

見到萬事俱備,司機這才終於操縱列車,緩緩後退。

事後,所有人都感到慶幸。

因為,火車剛剛後退,離開橋面兩分鐘,這座橋就在所有人的面前轟然倒塌。

可是,現在,還不是放鬆的時候。

因為,橋面倒塌的一瞬間,滔天的洪水便怒吼著朝著這輛脆弱的列車沖了過來。

李日奎眼睜睜地看著火車附近的水位暴漲,再這樣下去,車身很可能被淹沒。

張敏媛不得不再次嘗試,聯絡上級調度員。

可是,在剛才暴雨的作用之下,通訊信號已經斷了。

現在就剩下兩種選擇,要麼原地等待救援,要麼讓司機嘗試把列車開走,到安全的地方。

原本,司機傾向於第一種方案,因為現在路況太差,貿然行駛可能會增加危險。

但就在眾人猶豫的時候,夜空之中忽然傳來三聲槍響。

這三聲槍響,讓眾人更加緊張。

因為,隨著洪災的擴大,此前,鐵路局的各個工作人員已經接到過上級的指令:如果在行駛過程中遭遇洪水,且聽到三聲槍響的話,就意味著當地的洪災已經無法控制,必須立刻想辦法撤離。

如此說來,原地等待救援這條路,已經行不通了,不得不殊死一搏,求一條逃生之路。

一葉孤舟

司機咬了咬牙,再次啟動列車,經過剛才的一番折騰,天其實已經蒙蒙亮了。

而在熹微晨光之中,列車上的乘客又看到了令他們驚訝的一幕。

洪水之中,竟然有無數還在掙扎的村民。

原來,剛才倒塌的石河橋附近,有好幾個村莊。

因為相應的防控措施沒有做好,所以,洪水襲來的那一刻,村莊內的房屋瞬間被摧毀。

村民沒有來得及反應,就被捲入水流之中,還有一些人拚命想往高處跑。

可是,人的兩條腿怎麼可能勝得過洪水的速度呢?

在這樣的滔天巨浪之中,恐怕不過幾分鐘,這些村民就會死去。

而現在,這輛因為意外被困於此的列車,成為了能夠挽救他們的諾亞方舟。

列車上的乘客意識到水中還有活人,立即不約而同的放下了車窗,把手伸出窗外,竭力的將水中的村民拉上列車。

這些乘客都是普通人,但在這一刻,他們迸發出了巨大的力量,一個接一個的逃難者被他們拽出了水面。

同時,司機也拼盡了全力將列車開出洪水泛濫地帶,一邊前行,一邊從洪水之中救起更多的落難者。

列車在洪水之中行進並不容易,一陣又一陣的巨浪席捲而來,列車上幾乎每個乘客都全身濕透,灰頭土臉。

列車走一陣停一陣,始終沒能找到一個完全合適的停靠地。

因為,所有的土地都已經被大水淹沒。

最終,列車停靠在了綏中縣,這裡同樣因為洪水而變成了一片汪洋。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這裡的水位比石河橋附近低很多,不至於危及人的生命。

此時,列車已經幾乎寸步難行了,大家只能留在這裡等待東北鐵路局的工作人員發現他們,由於剛才的一路救援,現在,列車上多出來了300多人。

而更大的考驗還在後面。

此刻,所有人都已經精疲力竭,有人還受了傷。

但是,救援不知道何時才能到達,在接下來的這段時間裡,他們要如何生存呢?

為了活下去,列車上所有的乘客紛紛慷慨解囊,把自己帶來的所有物資,吃的、喝的、藥品都拿了出來,分給列車上最需要的人們。

可即便都拿出來,依舊寥寥無幾。因為,這輛列車正常的行駛時間不過是一個晚上,絕大部分乘客都打算到了北京,再好好吃飯,補充體力。

他們根本沒有帶多少吃的,可供換洗的衣服也很少。

很多人穿著被水浸濕的衣服,沒一會兒便發起高燒。

吃飯的問題得馬上解決。

張敏媛、李日奎等人商量了一番之後,決定再冒一次險,他們要下車去給大家找吃的。

很快,張敏媛走進了車廂,希望黨員能夠主動站出來,幫助群眾解決最緊要的生存問題。

沒多久,便有30多人主動舉手。

這個臨時組建起來的救援小隊,用列車上找來的腰帶、床單等物品,綁成一條粗粗的繩子,系在眾人的腰間,再連結在一起,以免下車之後有人被洪水衝散。

在做了這樣一番準備之後,他們終於打開了車門,走入了洪水之中。

車下的情景,更是讓李日奎倒吸了幾口冷氣。

幾天前,這裡還是繁榮的城鎮,可現在洪水摧毀了一切,水面上竟還有好幾個正在掙扎的村民。

顧不得許多,幾個人又連忙在水中救人,又將9個人救回了列車上。

人定勝天

當然,他們沒有忘記最主要的任務,那就是為大家搜尋糧食。

在水裡艱難打撈了一番之後,李日奎驚喜地發現了幾個袋子,拆開之後,裡面有麵粉、有大米。

可是,令人沮喪的是,那些大米在水裡泡得太久,完全濕透了。

這些在髒水裡泡過的大米,如果吃下去,恐怕是會要人命的,最後李日奎只能忍痛放棄。

幸好,那些裝麵粉的袋子還沒有完全濕透,雖然外面被污染了,但裡面還有一點點麵粉能吃。

他們把這些救命的麵粉搬到了車上,再用車上僅剩的一點點飲用水將麵粉化開,做成麵餅,分發給火車上的乘客。

不過,這點糧食還不夠大家塞牙縫,給大家分了糧食之後,張敏媛、李日奎這些剛剛立下了大功的黨員們,還是強撐著精神,挨著餓。

他們打算過半個小時,再等不來救援的話,就重返洪水之中,看看能不能再找一些糧食過來。

但幸好,奇蹟出現了。

半個小時後,正在眾人糾結要不要再度下水尋找的時候,忽然間,天空中傳來了一陣聲音。

張敏媛向窗外望去,發現是鐵路局的運輸機,車廂上的眾人一下子都興奮起來。

李日奎和張敏媛連忙組織火車上的乘客,把所有顏色鮮艷的衣服都拿出來,拚命地在窗外揮舞。

飛機終於注意到了他們,趕忙往列車方向投下來了不少罐頭。

有吃的了,這下大傢伙終於得救了。當然,由於列車被困在洪水中央,所以,東北鐵路局的救援隊一時之間無法靠近,他們大概還得再堅持幾天。

不過,對於這些剛剛死裡逃生的人來說,已經沒有什麼是不能堅持的了。

在這輛列車上,所有的乘客又共同堅守了整整三天的時間,靠著空中投放的糧食,他們頑強的求生。

無數的陌生人,在這個最艱難的時刻,仿佛成為了一家人一樣,互相幫助,互相安慰。

終於,到了第四天,上級來了命令:洪水正在退去,列車可以嘗試再次後退,東北鐵路局派出技術人員給予支援。

在眾人的一番努力之下,火車的汽笛再次鳴響起來。

在乘客的歡呼聲中,列車回到了瀋陽車站。

下車之後,看到在車站迎接他們的同事,列車長張敏媛滿心激動。

她緊攥著眾人的手,不住的感慨著:「我們都活著!大家挺好的,挺好的……」

在那些與死神搏鬥的日夜裡,都從沒有掉過一滴眼淚的列車長張敏媛,在這一刻,卻淚如雨下。

在這次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之中,12次列車上全體的工作人員以及旅客,以頑強的精神戰勝了天災。

車上30名乘務人員,612名旅客,以及被他們救上來的300多位災民,都奇蹟般的生還。

在天災面前,人類是渺小的,但人類的精神和毅力,卻又往往是不可戰勝的。

參考資料:

人民鐵道網《英雄列車的精神光芒》

人民日報《英雄列車》

郭松民《洪水中的十二次列車》

本文由「文史風雲」原創,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8a2acfd8402f78894550c28b8b736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