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古典園林好神奇,透過一塊玻璃,竟能同時看到四季景色

2020-05-27     琰棱

原標題:這個古典園林好神奇,透過一塊玻璃,竟能同時看到四季景色

說到中國的古典園林,在世界造園史上都有著極大魅力。無論是大氣磅礴的皇家園林,抑或小巧精緻的私人園林,其建築風格千姿百態,造景形式更是變化無窮,濃縮了中國璀璨的歷史文化。

然而有一點奇怪的是,每每提起,我們總是第一時間想到蘇州古典園林。拙政園、留園、獅子林……各個都是造園藝術的典範。

但其實,中國傳統造園藝術有三大流派:北方園林、江南園林和嶺南園林。

相比起江南園林,北方園林和嶺南園林更低調一些。而這兩者再做比較,嶺南園林聽過的人真的少之又少。

嶺南園林的特色是求實兼蓄,精巧秀麗。通常來說,體型不會太大,但格外注意裝修的華麗精美。並且,因為布局形式和局部構件受西方建築文化的影響,還會呈現出中西兼容的特點。

今天,我就帶你們看一個嶺南園林的集大成之作——清暉園。

位於順德大良鎮清暉路的清暉園,始建於明代,占地面積2.2萬平方米。在今時今日的浮華鬧市之中,還能保存這樣一座寄情山水的園子,實屬難能可貴。

而這座清暉園,背後還有一段漫長的故事。

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順德杏壇鎮人黃士俊高中狀元,官至禮部尚書、大學士。天啟元年,他在鳳山腳下修建了一座狀元府邸。之後,他又建了一座花園,這就是清暉園的雛形。

清乾隆年間,狀元府和花園都被進士龍應時購得。在原來的基礎上,他修葺擴建、植花種草,清暉園的規模日漸擴大。

嘉慶年間,龍氏家族對園林繼續進行了擴建,增加了龍太常花園(後改名廣大園)、楚薌園。

龍氏這個家族很傳奇,從龍應時開始,一共出了六位進士、十多位舉人,在順德當地十分有影響力。清暉園正是在他們的手上正式誕生。

可惜抗日戰爭時期,龍氏族人為躲避戰爭去往海外,無人管理的清暉園日趨殘破。

一直到1959年,時任廣東省委書記陶鑄視察順德,他指示要修復好清暉園。於是,政府撥款將原清暉園、廣大園和楚薌園三部分合併,總稱為清暉園,一度作為順德縣委第一招待所。

很多國家領導人,包括鄧小平都曾下榻或參觀過。

1996年起,政府對清暉園進行再度擴建,整個園林的面積增至2.2萬平方米。

感念政府的一系列修繕與維護,2011年11月,龍氏後人捐獻了清暉園的地契、房契。

這座歷經了百年風雨的嶺南園林,終於剝離了私家園林的神秘性,走進了普通人的生活,也成為了順德的歷史記憶。

走入清暉園,處處都是景。

滿目的綠色鬱鬱蔥蔥,給整個園子增加了無限的生命力。這些綠樹,很多都是百年樹齡,卻仍然像衛士一樣,守護著清暉園,灑下片片陰涼。

看到門口這座八角壁裂池嗎?建造手法非常特別。整個水池以不規則的石頭砌成,你找不到一點水泥、石灰邊接的痕跡,但偏偏水就是不會往外漏。微風拂過,池水泛起小小的褶皺,充滿了歲月靜好的感覺。

水池正中則是四條陶瓷燒成的鯉魚,圍成一圈向中央噴水。 遠遠看著,竟然有點像張衡的地動儀。

清暉園的整體布局是大園包小園,區域間雖有大體上的分隔,卻會以游廊、甬道以及各式小門相互勾連,融為一體。

很多門洞,本身是一景,走過之後,又是一景,讓人十分驚喜。

之前說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嶺南園林在中式建築中,也會用到羅馬式的拱形門窗和巴洛克的柱頭。這種巧妙的碰撞完全不會讓人感到突兀,反而有種特殊的融合感。

清暉園造園有一個重點,是水景。水體的面積其實不大,但在四周亭台樓閣的襯托下就會顯得很開闊。一池紅色錦鯉像極了傍晚天空的雲霞,極美極震撼。

水的靈動,會把沉悶的空間點亮,也給了人們更多互動的形式與機會。幾個孩子,在假山瀑布下,數著錦鯉,開心極了。

若是水上架一座橋,再起一個文縐縐的名字,美人臨水照影,簡直可以入畫。

九獅山這裡,環水長廊一路指引過去。假山、水景、植物、建築,互相搭配、互相襯托,仿佛景色無窮。你只覺自己好似身處真正的自然,卻又在下一秒被遠處的高樓大廈拉回現實。

清暉園內有兩處,是我特別喜歡的。

其一是碧溪草堂。碧溪草堂始建於清代道光年間,是當年園主人的主要起居室,也是現今園內保存最古老的原始建築。

只聽名字,碧溪,就已經讓人心馳神往了。草堂周圍的景色,以綠為主,完全不會叫人有一點失望。

草堂前有一座六角亭,是觀賞景色的好位置。據說原先如果來了客人,而主人正在草堂內忙碌的時候,就會安排客人在六角亭內觀景等候,很貼心了。

尤為特別的是,草堂兩扇門的下方各刻有四十八個「壽」字,每個字的形態都不同,稱為「百壽圖」。雖然缺了四個,但還是表達了美好的祈願。

其二是澄漪亭。

雖然叫做亭,但其實是個臨水的水榭。推窗望去,一池翠荷清香撲鼻,憑空生出習習涼意。若在此和三兩好友,下棋品茗,實在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關起門窗,澄漪亭也可透進光線,秘密就在於門窗上鑲嵌的蚝殼。這是嶺南很有地方特色的天然材料,很堅固、同時也兼具透光性。

這些蚝殼是從明朝後期一直保留到今天的古物,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

最後,還得提到清暉園的花窗。如果你仔細觀察的話,可以看到,很多花窗都使用了套色玻璃。

這些玻璃是從歐洲進口,十分昂貴。玻璃上還雕刻有中國傳統的字畫,顯得很古樸。

透過套色玻璃觀賞外面的風景,才能體會到這個設計的精巧。綠色玻璃則頗有點春天萬花盛開的氣質。

紅色玻璃將萬物染上紅色,猶如火辣辣的夏天。

黃色玻璃是金黃色收穫的秋天。

藍色玻璃則是冰冷刺骨的寒冬,植物上像是鋪了一層白雪。

一步未動,就已賞完四時之景,奇妙至極。

走完清暉園,忽而覺得,嶺南園林也可以美成這般,你們真該親自來看一看的。

我是琰棱

帶著有趣的靈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攝影|寫作|分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8O0aVXIBnkjnB-0zTe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