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先象棋造詣與影響

2020-09-13     象棋殘局解析

原標題:李開先象棋造詣與影響

李開先(1502-1568)明代文學家、象棋名手。字伯華,號中梵子、中龍山人,山東章丘人。嘉靖八年(1529)進士。官至太常寺少卿。嘉靖二十一年被削職後回到家鄉,著有傳奇戲曲《寶劍記》等,詩文散曲及戲劇作品收入《李開先集》。有首象棋詩存世,當時名手吳橘隱、吳升甫、陳珍、張希秋等均為其所敗。時人譽之:只此一技,可高古今。

李開先集

象棋造詣

李開先還是一位象棋高手,終其一生沒有對手。雖然從小就痴迷象棋,但象棋對於他畢竟只是一種副業,但是他的棋藝使當時那些職業棋手都望之披靡,而且寫了不少詩歌來記敘下棋時的情景,如《送棋客吳橘隱兼及吳升甫》寫道:雖雲國手同推汝,叵奈強兵獨有吾。每讓三先難成埒,縱饒一馬亦長輸。吳橘隱和吳升甫是當時著名棋手,李開先讓他們三先,他們根本不是對手,讓他們一馬他們也往往贏不了一兩局。當時飲譽天下的象棋國手是燕京人陳珍,他曾經打敗了另一位極負盛名的象棋高手張希秋,轟動天下,馳名遐邇。但李開先的棋藝比之名滿天下的國手陳珍更高一籌,對局時經常饒他一馬,但即使如此,一年下來,二人之間無數次對局搏殺,陳珍也總是大敗虧輸,僅能走和寥寥數局而已,從來沒有贏過李開先一局。當時就有人稱讚他:只此一技,可高古今。

李開先在《後象棋歌》中總結了自己的象棋實戰經驗,彙集了一些基本理論,提出了「莫走顛崖,宜居要地」;「勢有大小,貴能善時」;「彼強我弱避其鋒,我寡彼眾張其勢」等等這些類似順口溜的詩句,言簡意深,通俗易記。他強調「當頭用炮能驚眾,夾肋藏車可突圍」認為當頭炮布局優於其他布局;李開先還特別注意發揮兵卒的實戰作用:「再較一局,用卒當先,彼敵為其阻礙,我師藉以遮攔。行行不斷,著著求先。縱仇越復,恤弱邢遷。昏中見日,火星生蓮。出能破扃,入可斬關。禁子若泰山之壓,成家如磐石之安。」這個結論和清末的一代象棋國手巴吉人(《反梅花譜》原作者)的用卒理論一脈相承,所見略同。這是棋藝到了巔峰的化境,棋子的威力發揮到了極致的高深境界後,所得出的結論。

李開先人像

人物影響

李開先一生「三好」:一好戲曲,二好藏書,三好交友。曾改定元人雜劇數百卷,用金元院本形式定成雜劇《園林午夢》等六種,撰有戲曲理論著作《詞謔》。其散曲《中麓小令》流傳很廣,當時鄉村街頭到處有人歌唱,為這部曲題「跋」的名流多達84人之多。其傳奇劇作品以《寶劍記》為代表。該作品以林沖的故事為題材,是明代中期的三部重要傳奇之一,對當世及後世戲曲界影響頗大。李開先性好蓄書,藏書甲於齊東,與金陵焦竑稱為「南北兩大家」。做官時,其薪俸主要用來購書。回鄉後,修建「藏書萬卷樓」「詞山曲海」為藏書處所,所藏以詞曲話本最多,有「詞山曲海」之譽。並根據藏書輯錄了部分明代戲曲資料,評選了不少散曲和雜劇的曲文,對後世文學研究有較高參考價值。當時著名藏書家邊貢、劉西橋等人也以藏書知名,但藏書不久即散佚,而李氏藏書長達百年。曾編輯有《李中麓書目》,早佚,據其《藏書萬卷樓記》稱:「乃仿劉氏《七略》分而藏之。樓獨藏經學時務,總之不下萬卷,余置別所凡五」。李開先極為好客,凡志趣相投者均視為知己。曾至陝西拜訪著名的戲曲家王九思和康海,三人一見如故,詩曲唱和。所藏書在明末清初被毛扆「汲古閣」、朱睦木挈 「萬卷堂」、徐幹學「傳是樓」所收。

象棋

李開先在當時文壇上頗受人所重,與王慎中、唐順之、陳束、熊過、任翰、呂高等號稱「嘉靖八才子」。還擅長棋藝,著有《象棋歌》流傳至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8AcWhXQBd8y1i3sJ4Lbz.html

象棋史話序

2022-01-06


象棋殘局論序

2022-01-02












炮兵攻殺技巧

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