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障礙 指行為上出現的不正常姿態,比如一個人持續性地言語,或者是長時間保持一個動作,亦或是出現其他異常的行為,都可以稱之為行為障礙。 可以理解為行為異常,比較常見的強迫症,小兒自閉症等都屬於行為障礙的範疇。 行為障礙是各種心理過程障礙的結果,行為障礙是症狀,而不是疾病,但一定是疾病所導致的表現特徵。
行為障礙包括的內容比較多,簡單的可以分為兩個類型,一類是過度興奮,一類是過度壓制,從而導致行為異常,比如 強迫症 中有的人會反覆洗手,反覆檢查門窗等等,這種就屬於內心過度的壓制(必須這麼做才能緩解焦慮)。
關於心理健康的檢測和篩查,還可以參考:SCL-90量表,對於精神疾病方面的檢測篩查,可以參考MMPI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關於人格障礙的檢測篩查可以參考 PDQ-4+量表。
scl-90症狀自評量表 https://www.zxgj.cn/g/scl90
mmpi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 https://www.mmpi.cn
人格障礙測試篩查PDQ-4+量表 https://www.xmcs.cn/x/pdq4
1、行為障礙的特徵
(1)行為呆板
行為障礙的人,有些表現為:行為呆板,呆滯。思維遲鈍,對行為也來不及做出反應和變化, 這種情況其實在精神問題方面比較多見,比如:精神分裂症的陰性症狀中多有符合,再比如重度的抑鬱,雙相也有可能出現類似情況。
(2)言語遲鈍
語言反應速度慢,這個跟思維遲鈍也是有關的,表現為對話無法連續,排除語言表達能力弱,而是指明顯異於常人(同齡),如智力異常,精神疾病....同類在精分的陰性症狀中,也多有提到語言遲鈍的表現形式。
(3)過度興奮
這種情況大多屬於躁狂類的表現形式,也被稱之為行為興奮,情緒和行為上的不協調性。
(4)其他異常
刻板言語和刻板動作。重複某句話,或者是某個動作,而其本人又無法做出具體說明。模仿型語言(沒有目的性的去模仿,非學習和遊戲類目的),行為古怪(如做出奇怪的動作,姿態,表情,且本人無法具體說明原因)。
2、行為障礙的原因
行為障礙的產生原因,大多是由於心理障礙所造成(生理病變除外),尤其是一些生活中的挫折,也跟童年和幼年的成長經歷有一定關係,比如強迫型思維(行為),跟父母的教育不當存在密切關係,當然遺傳因素以上和生理上的病變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目前主要的行為障礙,大多還是跟精神疾病相關的,其中比較常見的有:強迫症(強迫型思維和行為),抑鬱和雙相,精神分裂症,部分人格障礙等。通常遇到行為障礙,應該從心理健康,精神疾病的角度優先排除可能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則可以針對性地去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