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黃土風網評:深度融合文旅產業 共繪民生幸福新篇章

2024-09-20     山西新聞網

9月14日,省委常委會召開擴大會議。省委書記唐登傑主持會議。會議強調,要保護弘揚黃河文化,用好我省歷史文化、紅色文化等資源,把文化旅遊業打造成戰略性支柱產業和民生幸福產業。(山西日報)

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其沿岸孕育了璀璨奪目的歷史文化與不屈不撓的紅色精神,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徵。將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不僅是對歷史的尊重與傳承,更是對現實需求的精準回應。黃河文化的深度挖掘與文旅產業的創新融合,是開啟地方經濟發展新引擎、增進民生福祉的關鍵路徑。

深入挖掘黃河文化內涵,以創新驅動文旅產業轉型升級。我們需超越淺層的觀光體驗,深入探索黃河沿岸那些被歲月塵封的歷史故事,那些生動鮮活的民俗風情,以及那些承載著民族記憶的藝術瑰寶。利用現代科技的力量,如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我們可以讓遊客仿佛穿越時空,親歷那些輝煌的歷史瞬間,感受黃河文化的深邃與壯麗。同時,數字化手段的應用,如建立黃河文化資料庫、開發在線展覽平台,不僅有效保護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還使其得以跨越地域限制,廣泛傳播至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要鼓勵文化產品創新設計並推出一系列獨具黃河特色的旅遊紀念品,如以黃河流域自然景觀或歷史故事為靈感的藝術品、手工藝品,以及融合現代審美與傳統文化元素的文藝作品,這些都能極大地豐富旅遊產品的種類與層次,滿足遊客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個性化需求。這樣的深度挖掘與創新融合,不僅讓黃河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也可以提升了文旅產業的吸引力和市場競爭力,為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文旅融合發展,是實現民生幸福與社會效益雙贏的重要途徑。文旅產業的蓬勃發展,不僅吹綠了地方經濟的田野,更惠及了千家萬戶。文旅項目從策劃到實施,再到後續的運營與維護,每一個環節都驅動著就業市場的繁榮。從導遊、講解員到餐飲服務人員,再到住宿管理、交通調度等,都為當地居民提供了多元化的就業選擇,有效緩解了就業壓力,帶動了家庭收入的穩步增長。同時,遊客的紛至沓來極大地刺激了餐飲、住宿、交通等相關行業的活力。餐館裡人聲鼎沸,酒店客棧賓客盈門,交通網絡繁忙而有序,這些景象無一不在訴說著文旅產業對地方經濟多元化發展的積極貢獻。文旅融合如同一座橋樑,連接著過去與未來,促進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它不僅讓遊客在旅途中領略到了黃河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激發了人們對民族歷史的自豪感和對文化自信的堅定信念,讓人們在享受物質文明的同時,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和諧統一,讓文旅產業成為推動地方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引擎。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應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更加創新務實的舉措,深入推動黃河文化與文旅產業的深度融合。這不僅是對傳統文化遺產的尊重與傳承,更是對未來發展潛力的深度挖掘與釋放。相信不久的將來,黃河文化將成為我省文旅產業的一張亮麗名片,吸引更多國內外遊客的目光,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王奮芳)

(責編:李琳、劉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87cb8deb0708b44dc3e78d0f845b9b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