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有兒女之神犬當家》看經典IP的當下轉型

2024-01-19   影視風向標

原標題:從《家有兒女之神犬當家》看經典IP的當下轉型

「家有兒女」18年後戳中誰的童年記憶

——從《家有兒女之神犬當家》看經典IP的當下轉型

作者:趙衛防

由中視美星(天津)影視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影片《家有兒女之神犬當家》於近日公映,影片依託18年前由宋丹丹、張一山、楊紫等人主演的情景劇《家有兒女》,將這一經典IP經過當下藝術轉化之後由電視搬到了大銀幕,實現新的藝術升級。

《家有兒女之神犬當家》里,中國男孩肖肖和他的美國好友、12歲的科技神童奧利弗一起研發「思維神器」,在研製過程中,奧利弗和他的寵物狗亨利狗建立了心靈感應。肖肖的父親老沈與奧利弗的父母也不同程度捲入了實驗之中,而奧利弗的家庭危機及科技大亨米爾斯的出現讓情況更加複雜。最終,肖肖和奧利弗聯手用他們對生活的獨特視角來解決複雜的家庭和社會問題。

影片以「家庭」「親情」為主要表達,延續了原《家有兒女》IP中所詮釋的核心主題——父母與子女的情感。這種延續,使得當年還是子女如今已是父母的一代觀眾重溫「家有兒女」的記憶,更大程度上實現了共情共鳴。

另一方面,該片並非簡單複製當年IP,而融入諸多科幻元素。在片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思維神器」,實際上是一種能夠讀懂包括寵物狗在內的所有動物心理的讀心術。此外,影片中的都市背景頗具科幻效果,燈火闌珊處的未知場景也充滿神秘感。影片突破原IP中單一的中國家庭,融入西方家庭中兒子拯救父母情感危機的情節,講述了世界範圍內的家有兒女的故事。這些當下性的融入,賦予當年經典IP以更多現代價值,滿足了年輕觀眾的審美訴求,是一種對當年IP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作為一部兒童題材影片,該片對「合家歡」電影的標準也進行了較為到位的探究與界定。「合家歡」電影既要能滿足兒童觀眾的觀賞心理,更要吻合成年觀眾的觀賞習慣,其美學標準較為艱難。本片努力做到這一點。首先,影片著力於營造童真童趣,努力迎合兒童觀眾。比如影片中的寵物狗亨利被設計得非常可愛,且很多故事情節都圍繞這一寵物展開,帶著全息眼鏡的亨利具有超能力,它和奧利弗等人物之間、和其他狗之間都能進行有趣對話,這樣的設計極大地增強了影片的童趣。而奧利弗和肖肖兩個男孩也被刻畫得非常聰明機智,與兒童觀眾的需求也十分吻合。其次,《家有兒女之神犬當家》通過較為複雜的人物和多條敘事線滿足了成年觀眾的觀影需求。

「合家歡」電影的定位,給國產兒童題材電影創作提供了重要啟示。當下,部分兒童題材電影(包括動畫電影)借給兒童創作之名使得敘事低幼化,拉低影片的敘事智慧,這樣不但會失去成年觀眾,兒童觀眾也未必接受。還有個別兒童題材電影則故作高深,以兒童題材為切入點進行藝術片創作,致力於深奧的哲理表達和探究,使得低齡觀眾不明就裡。《家有兒女之神犬當家》對「合家歡」標準的定位,是該片的重要藝術貢獻。

通過合拍方式將中國經典影視IP成功落地海外、實現中國文化有效國際傳播,是《家有兒女之神犬當家》的另一重要藝術貢獻。影片實現了中國文化符號的有效落地。以往中美合拍片如《花木蘭》《功夫熊貓》等雖在表面上亦是以中國元素表達為主,但並未達到有效的文化落地,而是以中國符號詮釋西方文化。而《家有兒女之神犬當家》在凸顯中國長城、北京街道、天津濱海圖書館等標誌性中國場景的同時,更是以「家庭」「親情」等共通性表達呈現出中國式家庭關係和中國式人文內涵,讓中國文化有效落地。

其次,影片在合拍層面不同於《巨齒鯊》等中美合拍片,雖然有大量美方人員參與主創,但完全實現了中國主導性,為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提供了保障。第三,該片在產業層面努力與全球現代化電影工業體系接軌,影片按照好萊塢工業流程、製片標準及製作經驗進行拍攝,為中國電影與世界電影進行良好交流積累了寶貴經驗。

(本文原載於2024年1月17日《文藝報》,作者系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研究所所長、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