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級別支柱產業,房地產到底還有沒有機會?

2023-07-24     凱恩斯

原標題:萬億級別支柱產業,房地產到底還有沒有機會?

今天基建、房地產開發板塊很多公司開盤表現強勁,東方園林,大龍地產,矩陣股份、天房發展、柯利達等個股競價漲停,之後快速跳水,大機率這些公司短期有見頂嫌疑。我們周末提醒過,一線城市的房地產由於人口流入,還有機會,而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基本上飽和了,一線城市只有大房地產商還有錢拿地,小房地產公司,基本上是熬死為止。按照美國的經驗,我們20幾萬家房地產公司,死掉一半都正常。

今年樓市遇冷以來,很多開發商、中介都在期待國家救市政策。 雖然國家 放出了不少大招,遲遲救不起來 怎麼辦 ? 沒辦法,只能繼續,前兩天,新聞聯播發布重磅消息,《關於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的指導意見》被審議通過。 棚戶區改造,名字 換成 了城中村改造,看上去是 升級版 , 但基本內容其實是 差不多的意思 。

國家之前主要是採用棚戶區改造,或者是城市舊改。之前的改造給大部分城市的房地產業帶來了巨大的推動力,特別是那種三四線的地方,推動了那些地方本地的房地產廠商的發展。所以,這次政策出來之後,大家希望也能對相關城市的房地產業,產生明顯的推動效果。

棚戶區改造主要採取的是貨幣化安置的模式,也就是拆除你原先在棚戶區的小房子後,直接給你發錢,按照你的面積進行補償。居民得到錢後,會直接推動當地的商品房的發展,這對房地產企業是利好。進而接著刺激開發商的投資建設積極性,另外,大家買房子後還會有購車和購買家電等消費需求,從而拉動整體經濟。

貨幣化原地置換,則是先把你搬遷到郊區的一個臨時住所,可能在那裡居住兩三年,等到這些地方改造完成後,再在原地為你建造新的房子並重新搬回來。

這種方式就沒有棚戶區改造來的有效果,因為無論是先安置還是在搬回來,都沒有刺激大家去買房子,錢沒有流到房地產以及裝修的池子裡,對開發商後續投資的刺激力會相對較少。這樣的效果把自己限制在了原城中村的裡面。

不過,這次這個政策出來,帶來了的改變不會很大,為什麼?就是由於政策限定了實施的範圍,城市方向瞄準的是特大和超大城市,所以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商還有機會。

三四線小城市可能有些房地產企業也隨著消息大漲,但機會不多,因為你可以放眼咱們全國,有幾個特大和超大城市?這個政策和大部分城市都是沒有關係的,其實,它的整體影響的城市數量有限。而且這些城市基本上都是經濟較發達的城市。之前這些大城市也在做城中村的騰退和建設,陸陸續續這麼多年了,還能夠供改造的地方不多了。

政府背書,鼓勵民間資本進入

現在有變化的是,執行主體會發生變化,舊改是開發商牽頭,城中村改造卻是由地方政府牽頭,承擔起保障房的任務,並且發展各種可持續運營的業態,鼓勵民間資本進入。

之前深圳的統租房模式,應該是城中村改造的大趨勢。大概意思則是改造會以翻新為主,改善居住環境和生活品質,同時規範化管理,釋放更多市場需求。如果是拆遷,按照很多城中村的地理位置,一線城市的中心,拆會是很大一筆費用,要是遇上城中村的村很大,那更拆不起。

深圳這種政府將房子租下來進行改造以後,再對外出租這種形式,租金價格也不少,很多人應該是贊同這樣的形式,把房子打包出租,有了租金收,還可以不操心運營管理,還有政府信用背書,省心省力。

住過城中村的應該知道,很多城中村都是亂糟糟的,環境也是髒亂差,政府介入之後,得投入成本運營管理或者改造,所以價格應該比以前要高,這些成本也要從租客身上收回,那麼對租房子的人就不合適了,特別是想租到好地理位置價格又不高的租房子的人就不合適了,租附近小區的價格一定比租城中村的價格高。

城中村裡很多房子都是村裡人為了賺錢私自建造的,比如本來是一層,就私自搭建了二層,也有些甚至是小產權房,沒有房產證,歸屬國資企業統一運行管理後,政府接管之後,可以做很多拓展,像把房子打包抵押給金融機構,用來融資。融資來的一些錢應該也會流入政府那裡,所以對於城中村改造,政府一點不吃虧。

你我都逃不掉

房地產已經是國家的一個龐大的蓄水池了,在這十幾年,二十年里,我國貨幣供給量總體上不斷增多,十五年前,在四萬億刺激之下M1、M2同比增速上升。2016年M1上升也較為劇烈。

2019年以來,雖然M1、M2同比有所回升,但回升速度比較慢。但是從2020年開始,M1與M2同比增速回升明顯,因為貨幣政策相對寬鬆,政策支持實體經濟恢復力度增強,不過M2、M1的同比增速回升較慢,仍是低於2017年以前的水平,顯示實體經濟相對較弱。

2022年開始M2增速繼續加快,2023年2月M2增速一度達到12.9%,雖然4月份有點回落,可6月份再次呈現驚人的增長,增幅達11.3%,相比5月份的增長更是多出了5萬億。M2貨幣餘額已達到287.3萬億,按當前的匯率計算約合41萬億美元。

雖然維持增長,可物價水平還好,當然也有翻倍上漲的,總體似乎並沒瘋狂的上漲,今年6月份物價同比也沒怎麼增長,這和消費不足有一些關係。疫情之前消費增速就出現了減弱現象,再加上疫情後消費恢復達不到預期,與長期的供給穩定增長結合,形成產能過剩與需求不足並存的情況,讓部分產品的價格跌了點。很多產品的價格都處於可接受或者是可控範圍里。在一個社會經濟發展所需的溫和通脹的大體里,這就不包括房價,這大多因房產起到了吸納貨幣的作用。從銀行里流出來的巨額貨幣,很多都流向了土地,帶來很多房地產上的項目,接著就是一部分錢流向了水泥、鋼材、家電等等一些列相關產品,大部分的錢再土地房地產行業里,用於投資或者再生產。

現在是有些房地產項目也難以把這部分資金盤活,為什麼?你看看你周圍,有多少人還在投資房產?有幾個還在買房子?房子賣不出去,房地產廠商運作不起來,整個貨幣傳導路徑斷在了商業銀行放貸環節,錢出不來。房產不行了,那麼,把錢轉向別的產業行嗎?科技產業也有相當一部分資金,可很多技術還要等,基建方向,我們已經擴建了很多年了,還有空間嗎?

上層一次又一次的提房地產,所以把大部分精力還是放在了房地產上,要是房地產再托不住,又沒有其他行業的大踏步發展,可能通縮就不遠了。要是這波房地產托住了,可以促進增量貨幣會在房地產這個池子裡來來回回流動,所以,房地產行業穩住,確保不出現斷崖式下滑對於經濟保增長也很重要。

你會發現,可能很多的政策,到最後都會和房地產行業掛上鉤,或者甩不掉這個行業,因為目前經濟的很多方面,地方財政,銀行,債券市場,跟房地產捆綁的太深了,我們所有人都逃不掉。

呂長順(凱恩斯) 證書編號:A0150619070003。【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買賣依據,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85a5009f03c7ca82411f36d425748b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