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萬人回長沙,只有兩個原因

2023-04-20     抱朴財經

原標題:18萬人回長沙,只有兩個原因

經濟迷茫複雜期,國際關係博弈激烈,外貿壓力大,人們返鄉以及返回故鄉所在的省會就業,也是正常選擇。

作者:今綸

最近大家都在說長沙火了,因為去年太多人去長沙定居。

2022年,長沙市常住人口增量達到18.13萬人。這一數據超過了杭州的17.2萬人、合肥的16.9萬人、南昌的10.06萬人、武漢的9.01萬人,在所有已經披露數據的省會城市中位列第一。

很多人在分析長沙為什麼受追捧,說什麼人文薈萃以及娛樂氛圍、美食遍地、網紅之城的,其實都沒說到點子上。

18萬人回長沙,只有兩個原因。

01 湖南外出就業區域主要在廣東

第一個原因是:工作機會的變化。為什麼這樣說?

因為工作機會在哪裡,人們就會去哪裡,這很容易理解。

當工作機會都差不多的時候,人們會自動選擇成本低的區域,這是初中生都懂的道理。

湖南人主要去哪裡打工?有數據可以供參考:

據廣鐵集團消息,2023年1月16日至19日廣深等地區迎來春運首個客流高峰,客流集中在廣深地區,乘客主要前往婁底、邵陽、長沙、岳陽、武漢、成都、重慶、鄭州等地區。

截屏自廣東新聞聯播

看到沒有,客流集中的8個城市有四個在湖南。

2018年2月1日,百度地圖聯合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權威發布《2018年春運出行預測報告》。報告顯示,湖南外出就業人群主要集中在廣東

所以,廣東的就業機會如果減少一些的話,湖南人受影響是最大的。

由於國際形勢複雜,以及去年的特殊情況,確實有很多湖南人早早從廣東返鄉了,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

沒有工作,你待在廣東在嘛?不如去長沙找找機會,房租和生活費也會便宜一點,長沙的機會相比省內其他地級市也會多一點。當然,以上是去年的情況,今年一季度,廣東全省城鎮新增就業29.55萬人,這其中也有不少湖南人。

為什麼不回家鄉的縣城和農村?那樣真的很沒面子。

2022年,廣東常住人口下降了27.2萬人,這個數據也是媒體報道的公開數據。

這個27.2萬人裡面就有很多湖南人。不過,年後的廣州深圳又成了人口遷入的熱門城市,所以,2023年的數據還會有較大變化。

02 教育因素導致人口回流

第二個原因是:教育。

我辦公室附近有個手機維修店,某次我和店老闆聊起他的孩子的教育問題。

他們家老大是在附近讀的小學,沒有本地戶口,交了不少借讀費。小升初的時候,老大只是派位進了附近一所很一般的初中。其實他已經在廣州做生意超過十年,但錯過了機會,一直沒有買房,現在更買不起

老二現在要上小學,又是一筆借讀費。他算了一下,壓力太大,乾脆讓老婆帶著兩個孩子回湖南了。

他是岳陽人,我以為他老婆是回岳陽了,結果他告訴我:「老婆帶了兩個孩子回了長沙,孩子在長沙讀書」,我沒仔細問,看那意思大機率是買了房。

無獨有偶,我的兩個親戚有類似情況。

一個親戚是在北京工作,一直搞不定戶口,當然也買不起房,於是準備回武漢買房結婚。

另外一個親戚是在上海工作,其實兩口子收入還不錯,其中一個是碼農,但也是一直解決不了戶口和房子的問題,於是,他們在武漢買了房,準備以後回武漢發展。

這兩個親戚和手機店老闆一樣都考慮到了小孩的教育問題。

所以說,大家回長沙、武漢這種城市,某種程度上也有點無奈的感覺,必須走這一步。

如果一線城市的教育系統能做些更大的改變,其實武漢、長沙、成都是難以回吸這麼多人口的。

但這是個牽扯麵更大的問題,解決起來更艱難。

教育因素導致的人口回流到二線城市的力量恐怕會越來越大,一方面,老齡化在加速,大家都在慢慢變老,少了許多雄心壯志,當年要賺一個億的豪情也早已消散。

另一方面,80後、90後這些年輕人做了父母之後,其實更有主見,更有個性,更難以忍受自己的孩子在別人的城市接受一般的教育,有條件的大機率會回到家鄉的省城,給孩子比較好的教育條件,這是一種普遍的心態。

何況,當前一線城市的房價確實不是大多數普通工薪階層家庭能承受的。

回流老家所在省的省會城市,正在成為一種潮流。

03 坦然面對,活在當下

當然,還有其他一些輔助因素:

產業轉移、招商引資也確實在長沙、武漢這個級別的城市創造了相當的就業機會,既然如此,從一線城市回長沙去,回武漢去,其實是個不錯的選擇,比自己家鄉的地級市、縣城或者農村好太多。

但這些因素不是決定性因素,如果你見過山頂的風景,其實你很難忘記那種遼闊視野帶來的爽感。

有公開報道顯示:23%的人會在逃離北上廣深15個月左右後,選擇回歸一線城市,他們被叫做「回籠漂」。

二線城市相對低的工資,複雜的人際關係也不是每個人都能適應的,何況二線城市的職場現在也越來越卷,尤其是成都。

這麼說吧,經濟上行期,國際關係蜜月期,外貿一片大好時,人們紛紛湧向一線城市,因為這個時候成本不是問題,老闆給的工資和機會都不錯,所以,直奔一線城市是最好的選擇。這個階段,我們已經經歷過了。

經濟迷茫複雜期,國際關係博弈激烈,外貿壓力大,人們返鄉以及返回故鄉所在的省會就業,也是正常選擇。蟄伏下來,節省成本,看看後面的機會再說。

所以,長沙成為人口增量第一城,有長沙人努力奮鬥建設美好城市的因素,也有地理上的特殊原因,更是因為時代的大潮剛好打到了這一片沙灘上。

湖南人曾國藩曾有十六字箴言:「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我也找人寫了一幅小小的書法作品擺在我的案頭。

這十六個字的意思是:凡事要順其自然,坦然面對,活在當下,不過度擔憂未來還未發生的事,要心無雜念地做好眼前的事,不要去留戀和糾結髮生過的事。

我想,這就是我們這一代人面對時代巨變應該有的態度和人生觀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839cc0841bb51a8bc00754365a96b6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