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下一顆雷!印度收割中國企業,直接抓人了

2023-12-28     金投網

原標題:腳下一顆雷!印度收割中國企業,直接抓人了

國產手機,在印度又遇到打壓了。

印度以涉嫌洗錢為由,逮捕了3個人,其中一個是VIVO的員工,要是正常執法那也沒啥好說的。可是印度打壓外企已經成為傳統手藝了。

敲竹槓的事,印度政府一直沒少干,只是這兩年愈演愈烈,而相應的反噬其實也很明顯了。

2022年,印度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資僅有710億美元,對比2021年下降了16.3%,出現了10年來的首次下跌

一方面是投資下降,另一方面則是企業出逃,截止2022年8月,已經有2783家外企退出了印度市場。這些企業涵蓋多個產業領域,包括能源領域的凱恩能源、電信通訊領域的和記電訊國際、製造業的福特、通用汽車和哈雷-戴維森等知名跨國公司。

按理說這個時候印度應該出面安撫才對,可事實呢,在明明遭到巨大反噬的情況下,印度別說安撫了,連收斂都沒有,而且變本加厲,都敢直接抓高管了。

那麼,印度越來越無賴了,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其實,說到底還是印度腳下踩著一顆巨雷。

咱們先來看一個數據,印度建國75年,其中足足有73年都是貿易逆差,而且逆差額度越來越大,2022年達到了創紀錄的2735美元,這個數據放眼全球也是頂級炸裂的,甚至可以說只此一家。

而這也是印度最最神奇的地方,換作是別的國家經濟早就崩盤幾百次了。

什麼叫貿易逆差?

逆差越大就說明你越依賴別國的商品,可要是有一天你沒錢了,買不起了怎麼辦?國內各類商品馬上短缺,隨後引發通貨膨脹,最終導致經濟崩等嚴重經濟後果。

所以說,印度一直踩著一顆雷,但是很神奇,印度年年花的比掙得多,而且越花越多,卻硬生生扛了75年,這買東西的錢從哪來呢?

總結起來,其實就3招。

首先是,僑匯收入。

每年都有大量印度人在國外打工,賺到錢只會匯到印度,比如人家賺的是美元,但是會拿到印度換成盧比,供家裡人在印度開銷。而印度就能拿著這些美元去進口了。

2022年,印度的僑匯收入有1000億美元

截止2022年,海外有3200萬印度人,這是個非常誇張的數字,相當三個希臘的總人口。平均下來,每個人給家裡匯款了3000美元。

其次就是, 詐騙收入。

印度有一項巨大的優勢,有一億多的人口是講英語的,這為印度搞電信詐騙提供了便利條件。據《紐約時報》報道,2020年,廣式印度電詐呼叫中心就完成了280億美元產值,其中美國被騙200億,加拿大被騙80億,這還是沒加上其他說英語的國家呢。如果再加上網絡釣魚、詐騙APP、網絡病毒等等呼叫之外的渠道,那金額就更大了。

根據紐約時報的調查數據顯示,全美國有多達5600萬人都被電話詐騙過,有17%還被騙了好幾次,這些詐騙電話絕大部分都來自印度。

最後還有一招就是,敲詐外企。

其實被印度坑過的又何止是中國企業,不管是美國英國中國,印度都一視同仁

就說近的吧,2022年,沃爾瑪被罰14.78億美元;同年10月,谷歌被罰2.73億美元;2023年1月,三星被罰2.12億美元。

什麼高通、蘋果、亞馬遜哪個沒挨過宰,即使漏了也別高興的太早,印度隨時可以為你量身定製法律,即使你合法也能給你改成非法

英國沃達豐就是典型的例子,起初印度要罰人家26億,沃達豐告到最高法,法院把書都翻爛了都沒找到相關的法律條文,只能判沃達豐勝訴,罰款無效。結果轉頭,印度國會就以極高的效率為沃達豐量身定製了一個新法,你說絕不絕。根據新法律,沃達豐被判繳納各種罰款、稅額、滯納金,利息從原來的26億美元,一下翻倍提高到51億美元

那很多人可能就疑惑了,那這些外企為啥還不走啊?

要是真這麼做,那就正中了印度的下懷了。

大家可別忘了,印度是當今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國,這個市場體量,是每個國際公司都繞不開的,更關鍵的是,印度是一個有待開發的市場,所以還有非常大的潛力可開發

不僅體量大,從年齡結構看,印度的年齡中位數為28歲,與中國的37歲形成鮮明對比。更重要的是,印度已逐漸完成「人口」向「人力資源」轉換的關鍵環節,政府不僅在低齡教育的廣度和深度上進行了改革,還為大刀闊斧推進高等教育發展打下了基礎。

這龐大的人口,即將成為印度經濟發展的有力保障,一旦印度的人口紅利得到兌現,印度經濟騰飛就近在眼前。

而且,就拿手機來說,2021年印度市場只能手機銷量1.6億部,雖然和中國的3.29億部相差的比較多,但從增量來看,印度當年同比增長了12%,我們只有1.1%,因為咱們這邊智慧型手機已經太普及了。

所以說,這個增量空間才是各大手機廠商爭搶的對象。

但是站在印度人的角度來看,這麼大一塊蛋糕我們自己吃不到,反而被你們這幫人給瓜分了,什麼滋味,尤其是中國廠商。

據統計,目前在印度的手機銷量前五分別是三星、VIVO、小米、realme、OPPO,其中4家都是中國的,總計占了55%市場份額

按照印度的角度,當然要不擇手段打壓外資了,最好是把外資度噁心走,好讓印度製造獨占國內市場紅利

但是對VIVO這些公司來說,目的就是很單純,做企業就是為了盈利,不管面臨什麼樣的困難,只要還有利可圖,那麼這塊到嘴的肥肉,別管它肥不肥,他們是不能輕易鬆口的。

其實,何止是坑企業,就連印度最高領導人莫迪也在孜孜不倦地鑽研這門學問,並且把這門學問靈活運用動到了政界。

其中最大的倒霉蛋就是安倍,2014年莫迪上台,提出修建高鐵計劃,招商PPT上寫的6000公里,安倍一心動給了2萬億日元的近乎零息貸款,原本這2萬億是修其中一段1300公里長途的,結果給了貸款之後,莫迪卻說國情複雜,要先修508公里的短途。

短途就短途吧,結果印度風風火火征了幾年地,就征了0.9公頃,蓋個候車大廳都不夠。到了2019年,愣是1公里沒修。莫迪可能也覺得不像樣子,就讓日本先建個10公里的示範高鐵,本以為是給印度人民開眼的好推進工程,結果竟然是給安倍看的。

建成後,莫迪盛情邀請各大媒體以及主角安倍,參觀過程中,莫迪熱情地拉著安倍的手說,「征地費用大大超出預期,沒錢了再貸點」,一張PPT騙走2萬億,你說絕不絕。

怪不得網友調侃說,印度就是個偽裝成國家的詐騙集團。

同樣是國事艱難,印度選擇坑蒙拐騙,而我們最窮的時候怎麼乾的?勒緊褲腰帶,用糧食換外匯,一個民族的調性高下立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80965daaa86714da148583f7b6a80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