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排麼肯定要切夾花額老」,
上海姆媽跟小寧講。
弄堂里共用的廚房窄而狹長,開了窗也散不了這經年累月的「廚房味兒」。
老弄堂的共用廚房*搜狐
敲好的大排被姆媽用手在料酒澱粉里抓,然後下鍋油煎。剛變色就拿出來,大排油香直往鼻子裡沖。小寧在邊上直盯盯地看,空空的肚子咕嚕咕嚕的響。
*淘最上海
「一斤大排兩斤蔥,定叫佛祖躍牆來」,姆媽把洗乾淨的小香蔥往鍋子裡放。
鍋里茲啦一下,白色的霧氣煙氣四處躥開。「蔥要多這道菜才香」,姆媽也不知道小寧聽不聽得懂,自顧自地說。
小寧口水咽了無數輪,心裡只有一個想法,
吃 大 排。
*孫大爺的小吃部
1
某日清晨,早起的伏帝魔耳畔突然想起姆媽的「切夾花大排」叮囑,人像被雷打到了一樣,身體的每一個毛孔瞬間進入渴望模式。
「天吶有多久沒吃過大排了」,腦子裡的小人們開始對話,「大概這幾年在北京就沒吃過吧」,另一個聲音說。
於是起身,走去樓下不遠的菜場,選日子不如撞日子,今天吃大排吧!
不如今天吃大排吧*味里乾坤
走到菜場逛了一整圈,卻連大排的影子都沒有看見。問攤主,攤主一個個不是在切肉就是在忙其他的,回答的一律是「沒有大排」。
怎麼會沒有大排呢?伏帝魔不解,可能今天天不助我吧。但接連著第二天,第三天,每天路過時進菜場繞一圈,才發現居然真的沒有新鮮豬大排。
伏帝魔這才模糊的意識到:對哦,來北京這麼多年,好像北京人家的餐桌上的確沒吃過大排。
我們家沒有大排*《家有兒女》
但此時此刻,身體和神經已經不聽使喚。明知道樓下沒有新鮮大排,「什麼都有」的三源里菜市場又在遙不可及的十幾公里外,卻停不住的給大腦輸送美味的大排記憶……
十歲生日的晚上,姆媽做了四塊大排。
一家三口,一人一塊是吃大排的規矩——這也是大排的優點之一,公平。專門多出的一塊是給你的,因為是你生日,姆媽專門在菜場讓老闆留了外側一圈油筋厚厚的夾花大排。
四塊大排不多不少*上海老底子
那頓大排太香了,燒得噴香的蔥段和大排滷子拌著還冒著蒸汽的銀絲細面,吸溜一下,甜咸在嘴裡交織。咬口姆媽燉得極其入味,纖維打得夠散,油筋邊又滿口爆油的蔥熇大排,都捨不得快嚼,生怕吃完了就沒有了。
姆媽看著你想吃又捨不得吃的樣子說,「下個月考試考好了不就又有的吃了嘛。」但你也知道自己下個月能考出什麼德行,不敢奢望,今朝有大排吃今朝爽就對了。
噴香的大排和銀絲細面*微博
還有上次回家,那都是大半年前的事兒了,你回去辦個證件,順便在家住了一晚。姆媽也做了一頓大排,那也是你很久以來的第一頓大排。
桌上熟悉的桃紅花邊瓷盤裡,還是4塊赤醬色的大排,帶著厚厚的一層油筋邊,大排上團著已經完全貢獻自我的香蔥。
*微博
姆媽說,「多給你做了一塊,你難得吃」。
你突然恍惚,十幾年過去了,眼前的畫面卻仿佛定格一般:還是那個桌子,那個盤子,那個大排,那個收汁程度,也還是看著你大口吃飯就不動筷子,見你吃得香就樂呵的父母。
只不過他倆長得跟記憶里長的不太一樣,蒼老了不少。回憶到這個程度,想吃大排就從一種瞬間的想法,變成了一種執念,不吃到就絕對不可以。
*小圓食記
2
上海人做大排,講究的很。
去菜場,你什麼水平,肉鋪老闆看你買大排就知道。
上來急匆匆除了要大排什麼都不說的,老闆樂得給你隨便切兩刀,讓你看著乾淨就大功告成了。跑來左挑右挑,然後說要瘦一點,不要油,要切得好看一點的,老闆也大概了解這人應該不經常做飯,偶爾下廚,切塊帶骨裡脊片就差不多了。
*微博
最精明的上海姆媽去菜場,一定是趕大早,到肉鋪直接問老闆要夾花。
老闆如果拿出來了,還要仔細看,夾花和普通大排還不一樣,是更靠近梅條肉頂頭的。一頭豬最多就切6、7塊夾花,老闆還不是每天都能有貨,所以能買到夾花的,都是跟老闆混得熟稔,老闆主動奉送大排到貨信息的。
好的夾花帶一層厚厚的肥膘邊,上海姆媽讓老闆切成至少2公分厚的片,然後開開心心提回家給兒子女兒做飯。
帶著厚厚肥膘邊的大排*軋軋鬧忙
買到夾花才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真正費神的功力,是在處理大排上。
每個包郵區小孩都有吃難吃大排的經歷。這種大排大多出現在學校公司食堂,或街邊盒飯推車。看上去濃油赤醬,咬進去肉都還是白的,牙撕都撕不動。最後沒辦法,只能把肉全扯掉,用門牙啃靠骨頭那些還算能咬的動的小肉咂咂味兒。
這種大排的存在,不得不說是大排屆的恥辱,讓大排在年輕一代人心裡變成沒有糖醋小排好吃的罪魁禍首。
處理大排的絕招:用小鐵錘敲打*米豆輔食記
上海姆媽處理大排有絕招,家裡必備一個小鐵錘,做大排的時候就拿出來,正反均勻的錘到肉纖維神散形不散,比買來的薄但仍然保留基礎厚度的口感為佳。
然後刀尖在肥膘層來幾刀,把筋切斷,這樣大排在煎的時候不容易收縮變形,最後再上漿抓。上漿的原料只有料酒雞蛋和生粉。嫩肉粉這個讓肉不是肉,嫩得詭異的存在,是堅決不能進姆媽的廚房的。
*沈小怡
腌制完大排,等到燒,反而是最簡單的一步了。只要記得一定是小香蔥,跟大排的重量一樣,兩倍更佳就好。
倘若你會做紅燒肉,蔥熇大排到這一步,一般做得不會太差。
一定要多加小香蔥*微博
3
某個周末的早晨,在倒了無數趟地鐵之後,伏帝魔來到號稱無所不有的三源里菜場,模仿記憶里姆媽的樣子,想挑好的夾花大排。
無所不有的三源里菜場*brtn.cn
三源里就那麼幾個豬肉鋪,一個一個地問,一點一點地挑,的確是新鮮非冷凍的大排,但夾花是真沒有。一眼望去,都是老外喜歡的那種可以切成3公分厚,光骨頭把兒的裡脊大排,處理不好就特別容易老。
退而求其次吧,你想,於是讓老闆切了4塊,順便在後面蔬菜鋪買了一大把香蔥,準備喊幾個北京朋友來家一起嘗嘗。
*freep.cn
在北京的家,自己的廚房也是窄而狹長的戶型。站在廚房裡,還沒落山的陽光從遠邊的窗戶投進來,似乎有一點小時候弄堂里共用廚房的感覺。
陽光投在砧板的大排上*軋軋鬧忙
你站在砧板前,閉著眼,一點一點用肌肉和大腦記憶去還原曾幾何時你站在姆媽邊上,看著她一邊跟你咕噥著口訣,一邊做大排的景象。你不願意錯過任何一點細節,於是任憑大腦一遍又一遍地重演那差一點就要模糊到看不清的記憶。
一種叫做情緒的東西不斷地想要湧上來,你拚命地壓制著它。
學著記憶里姆媽的樣子做*淘最上海
家裡沒有姆媽的小鐵錘,你拿刀背正反地斷著大排肌肉,放在全蛋,料酒和澱粉里用力的抓,然後煎。
姆媽從來不切蔥,都是一把整蔥下鍋,爆香了再下大排,加老抽、生抽、糖、水。在橙藍色的火苗里,大鍋咕嘟咕嘟地冒著泡泡。
*魔都覓食記
朋友們陸續來了,你招待著他們坐下,不好意思地說這是我第一次做我媽的蔥熇大排,不見得做的跟我媽一樣好吃,請大家擔待。
朋友們也很客氣地說大伙兒都是來蹭飯的,有的吃就好。
*軋軋鬧忙
米飯上桌,大排盛起,朋友們看著這一盤赤黑色,飄著蔥團的菜,並沒有你想像中那麼熱烈的反饋。
一個朋友開口「上海菜果然都是濃油赤醬啊」,你附和的笑著說,對啊,這種醬汁拌飯可好吃了。
這種醬汁拌飯可好吃了*沈小怡
咬一口自己做的大排,哎呀,咸了,而且沒姆媽的那種鬆軟,還是有點老,畢竟不是夾花。但朋友們吃得卻也開心,說一般賣相不好看的東西,味道肯定不錯,而且每個人都幹掉了一大碗飯,最後汁兒也被扒的精光。
你鬆了一口氣,愉快再次浮上心間,跟大家說 「你們要喜歡,下次再給你們做我媽的炸大排,沾上上海的辣醬油,也是極好吃的!」
下次再做炸大排吧*微博
作者:梅姍姍
頭圖來自:微博
圖片部分來源網絡
如有疑問請聯繫
上期留言
來說說你最喜歡吃哪一塊燒鵝?
@搞怪老頑童:每次去廣州,燒鵝必吃,韶關有一家店的燒鵝也不錯,同時還賣燒雞叉燒,雖然湖南人無辣不歡,但是遇到燒鵝那都不是事兒
小編:有燒鵝,什麼都不是事兒!
@睡覺不骨碌不舒服斯基:燒鵝不如臘肉臘腸得我愛…臘肉炒一切 臘腸煲仔飯 腊味就是煙火氣嘛煙火氣蓋一切!
小編:燒臘就是力量
@Vili:最愛燒鵝烤得脆脆的皮,又香又脆!肉的口感嫩。這邊呢配的調味就是酸酸甜甜的梅醬,不過還是習慣純咸口味,更香又下飯!
小編:我喜歡酸酸甜甜的梅子醬
本期聊天
媽媽做的肉菜你最愛哪一道?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吃百家飯。歡迎關注風味星球!
微信搜索「風味星球」吃懂中外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