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些高中生來說,上大學似乎是一個「終極目標」,好像考上了大學,什麼事情就都迎刃而解了。抱著這樣的心態,他們一進入大學,就迷失了方向,不知道為什麼而努力,生活一團糟。
大學是人的一生中最後接受系統化學習的場所,也是學生生涯中第一次「打開通往世界的窗口」。在這裡,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有趣的知識;可以在散發著淡淡清香的梧桐樹下散心、讀書、發獃;可以接觸到很多新穎的事物。大學又算是「半個社會」,這裡容易讓人迷茫、困惑和憂慮,所以有很多人在沒有認清事物本質的情況下掉落進了「暗坑」里,非常可惜。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說說大學裡最常見的6個「暗坑」,它們很容易毀了學業,但年年有人往裡跳。
第一個「暗坑」:參加各種「資格考試」
很多大學生熱衷各種「資格考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考證,這大概跟當下嚴峻的就業形勢有關。
雖然有些資格考試備考起來並不困難,但總是要費一番精力,若參加考證的次數較多,就會對正常學習有比較明顯的影響了。應該說,大學階段,取得與專業有關的資格證書非常必要,不過也只需要一兩個含金量較高的證書就行,不需要考很多實際作用不大的證書。
第二個「暗坑」: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
大學校園裡,在暗香盈袖的小道上,與心愛的人循著那迷人的芬芳,走著聊著,這是不少大學生對大學愛情的感官認知。在青春荷爾蒙的刺激下,幾乎每個大學生都有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的衝動。可是愛情豈是想來就來?相當多的大學生找女朋友或男朋友,是形式重於內容,就是覺得周圍的人都戀愛了,自己也要跟著戀愛,不戀愛就說不過去,結果就是讓雙方都受到了傷害。
不否認,大學校園裡會有一些浪漫、純情、美好的愛情,可是在很多同學還沒有建立起正確愛情責任觀的前提下,大多數校園戀愛會走向失敗。與其追求可能失敗的「轟轟烈烈的愛情」,不如靜待緣分的到來。
第三個「暗坑」:學習是自己的事,和老師關係不大
大學與高中不同,高中是「保姆式教學」,老師在課堂上把知識點講透講爛,恨不得讓學生把書本給吃下去,學生則在老師的統一安排下進行著新知學習或鞏固複習;大學是「開放式教學」,多數老師只在課堂上說個大概,教材內容的專業知識的消化吸收靠學生自己。
鑒於這種區別,不少大學生認為「學習是自己的事,和老師關係不大」,而這個恰恰是一個不容易被注意到的「暗坑」。大學生的學習的確主要靠自己,但老師的指導作用也非常重要。且越是追求知識至高境界,越需要老師的指導。一些大學生在本科階段就能在頂級刊物上發表高質量論文,與老師的悉心指導是分不開的。
第四個「暗坑」:為了所謂的融入集體而加入同學們的「遊戲戰隊」
大學生過的是集體生活,各種活動基本都是以宿舍為單位開展。集體生活的特點就是每個人的做事方式、思考方式、觀點意識都會受到共同生活的人的影響,大家為了讓集體更加和諧,會刻意做出一些改變。
在這些改變中,有些改變非常不值得提倡,比如部分大學生為了所謂的融入集體,而選擇加入同學們的「遊戲戰隊」,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遊戲上。這個「暗坑」一旦掉進去,就很難再出得來。
第五個「暗坑」:60分萬歲,多一分浪費
從緊張的高中到鬆散的大學,人很容易變得懶惰、頹廢,上課睡覺、在宿舍玩遊戲成為了不少大學生的生活「主旋律」。由於很多大學生對學習的態度不再是「主動、奮進」,而是「60分萬歲,多一分浪費」,導致他們在學習成績大幅度滑坡時,完全沒有羞愧感。
如果落入這個「暗坑」,學業荒廢的可能性就非常大。當畢業後拿著不堪的成績單去求職,受盡白眼和歧視時,就會徹底領悟到學習成績的重要性了。
第六個「暗坑」:參加許多校外兼職,自己掙學費和生活費
大學校園裡,參加校外兼職、自己掙學費和生活費的同學,人們通常給予他們較高的評價。但通過兼職掙到大學學費和生活費,一定會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也一定會對學習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所以這個現象要分兩面看,如果家庭條件非常困難,多花一點時間在校外兼職上未嘗不可;如果家庭條件不差,供得起學費和生活費,就沒有必要花很多時間在校外兼職上。大學裡有那麼多那麼好的學習資源,不用點心好好學點知識,等大學畢業後,花再多錢都很難享受到那麼多優質的學習資源。
大學裡的「暗坑」很具有迷惑性,不容易被發現,因此要仔細甄別。而以上這6個「暗坑」,大學生們一定要早知道早避開,否則後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