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前,有個男孩在文章下留言:
「溫柔,不任性,聽我話。」
那天的互動話題是:「三個詞」形容你喜歡的人。
然而半個月後,男孩又來跟我說:
受不了女朋友沒主見的性格了。
在家時,每頓飯都要問他想吃什麼,想幾點吃;
在外面,要問他想去哪,想怎麼去;
甚至連準備禮物,都會提前來問問他喜不喜歡,毫無驚喜。
聽著他的抱怨,我不禁感慨:
「戀愛就像一場輪迴。」
最初戀人吸引你的閃光點,後來卻竟會變成難以忍受的缺點。
你氣她分不清東南西北,卻忘了曾經誇她呆萌可愛;
她討厭你沉迷遊戲,以前卻也無比崇拜你的大神操作。
另一半從未改變,但我們看待對方的方式卻一變再變。
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們的手裡就多了把放大鏡;
放大的,都是另一半的不好。
去朋友家吃飯,他忙前忙後炒了好幾個拿手菜;
然而他老婆一進廚房就數落他:「你怎麼又不戴圍裙?」
他炒菜的手沒停,笑嘻嘻地回應:忘了忘了,下次一定戴。
女生卻不依不饒地:
「說了多少次了都記不住,濺一身油,你自己洗啊,真討厭……」
朋友被數落地惱火了,一扔鏟子:「你來做吧!」
當天兩個人鬧得非常不愉快;
我們幾個落座的朋友面面相覷,也特別尷尬。
在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叫「負性偏見」:
比起那些令人愉快的事,我們更關注會帶來負面情緒的事。
我們會輕易忘了別人的好,大小缺點卻斤斤計較。
穿過的襪子亂扔,上廁所忘了沖水;
吃飯吧唧嘴聲音大,看抖音喜歡外放……
當神秘的光環消失,對方已不再是「理想伴侶」。
關於這個通病,我推薦大家去一部電影《心靈捕手》:
年邁的桑恩回憶已逝的妻子,想起的都是些小毛病。
說妻子一緊張就放屁,睡覺時候也放屁。
有時把狗嚇醒,有時還把自己臭醒。
「她也知道我所有的小瑕疵,人們稱之為不完美,其實不然;
那才是好東西,能選擇讓誰進入我們的世界。」
我曾問過我爸:「我媽不太擅長做家務,你是怎麼解決的?」
我爸笑笑回答:「我選擇她,又不是因為她會做家務。」
而所謂的合適,也並不是對方身上沒有缺點;
而是他的那些缺點,恰好你不是很在意。
牢記對方吸引你的地方,才能讓你們的感情更長遠。
一個女孩,從朋友圈每天更新,發「今日食譜」;
到「三天可見」,只剩一條橫線。
只是因為一次聚會中,男朋友的隨口一句:
「做飯這件事,多向你閨蜜學學。」
熱戀時多麼美化另一半,後來就會多麼放大對方的不足;
原本親自下廚就會令你感動,慢慢的開始嫌棄飯菜不香。
後來吃了一個月外賣,女孩才下了一次廚;
男友一言不發地,把所有飯菜一掃而光。
女孩才終於又找回了烹飪的樂趣,男生再也不會拿她跟任何人比較了。
強求對方為自己改變,不如在相互遷就中尋找共存之道。
愛情,並非是愛上一個完美無瑕的人;
而是一天天見證你的平凡,卻一天天愛你更深。
我媽生病以前,喜歡養花種草,陽台上里總是綠意盎然。
但都是我爸侍弄的,我媽並不擅長。
她總是水澆得太多、太勤,有時會把花養死。
我總勸她別再打理,她答應之後,第二天又去澆水。
我無奈地找我爸抱怨,他卻回答我:
「我在娶她的時候,就很清楚她是什麼樣的人了。」
或許你的另一半沒有那麼完美,而這正是她需要你在身邊的原因。
抖音上,我記錄北海爺爺買花、挑水果、做飯的點滴;
其實都是以前,他會為我媽做的小事;
就像這種給葡萄去皮的小細節,就是他再熟悉不過,對我媽好的方式。
世間存在什麼絕對的完美嗎?
不,瑕疵讓玉所以獨特,也讓每個人難以取代。
初遇時是「你」和「我」,稍有不和便會做回陌生人;
相愛之後便是「我們」,再多問題也可以一起面對。
你不會做飯,讓我來;
我天生路痴,聽你的。
我知道我的一千八百種壞毛病,惹人討厭;
但你只需記住它的一個優點就好:
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