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李宗仁在大陸離世,周總理向李宗仁的妻子胡友松做出承諾

2024-07-16     文史風雲

1969年,李宗仁在大陸離世,周總理親自主持了李宗仁的追悼會。追悼會結束後,周總理特意去看望李宗仁的妻子胡友松,向她做出了承諾......

1965年,一架從巴基斯坦喀拉蚩飛往廣州的波音707客機,平穩地降落在白雲機場。

透過機窗望向外望的白髮老人,是前國民黨政府代總統李宗仁。

此時,他雙眼噙滿淚水,心頭涌動著對這片故土的深深眷戀。

16年的離別,千辛萬苦的歸途,這一刻他終於回到了心心念念的故鄉。

李宗仁的一生跌宕傳奇,周總理評價他一生為人民做了三件好事:北伐、台兒莊和歸來。

1926年的北伐戰爭,李宗仁在前線指揮作戰,每次都能打的北洋軍閥抬不起頭來。

對於國民政府統一中國南方的整個過程,李宗仁可謂是立下了赫赫戰功。

抗日戰爭時期,李宗仁披掛上陣、領兵親征。

在台兒莊戰役中,他帶領士兵不顧生死、誓死衛國,最後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日本人,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然而到了內戰時期,李宗仁與共產黨立場不同,雙方站在了對立面。

解放軍一路打過來,李宗仁想保住國民黨在大陸的地盤,就提出「以長江為界,劃江而治」的想法,只是最後還是失敗了。

1949年,國民黨戰敗逃往台灣,李宗仁跟蔣介石意見不合,只好帶著老婆去了美國紐約,過起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初到紐約的李宗仁,沒有放下對共產黨的成見,積極參與所謂「第三勢力」運動,想用外交手段對付共產黨。

但美國政客根本不理他,這讓他很失落。

與此同時,在異國的不適與孤獨感,讓年歲漸高的李宗仁逐漸生出了鄉愁。

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打贏了,這讓李宗仁對共產黨大為改觀。

此後,每當他看到報紙上新中國的新聞,看著中國蒸蒸日上的新面貌,他就愈發想念自己的祖國。

這時候,中國共產黨注意到了,因戰亂如浮萍般漂泊在外的華人。

他們心裡也挂念著祖國,卻擔憂國內局勢。

為此,我黨公開對話海外華人,歡迎海外遊子回國,國家會給歸國遊子提供方便和幫助,同時也保證他們可以來去自由。

李宗仁當然知道這個消息,只是他對共產黨的態度是又敬又怕。

終於在1958年,李宗仁按捺不住自己對祖國的想念,決意回國,落葉歸根。

李宗仁在書房裡,翻找出一些珍藏多年的古玩文物,懷著忐忑的心情給好友程思遠寫了一封信,希望通過他把信轉交給周總理。

信中字字句句飽含深情,字裡行間都傳遞出李宗仁對重返祖國的強烈意願。

李宗仁還表示,願意把他收藏的價值11萬元的文物捐獻給國家。

幾天後,周總理接過信,略帶思索後,他同意了李宗仁的條件,畢竟這是一次難得的統戰機會。

可是在文物送回來鑑定後,大部分竟然都是假貨,價值遠低於李宗仁的估算。

毛主席聽說後,大筆一揮給了李宗仁12萬美元。

這當然不是文物的價格,而是向李宗仁拋出的橄欖枝:新中國歡迎他這樣的朋友歸來。

程思遠將周總理的回信與現金,交到李宗仁的手中。

此時的李宗仁,心中充滿了激動和感動。

他愣愣地盯著那12萬美元,熱淚盈眶。

這是共產黨對他的開放與包容,他立馬稱讚共產黨識貨,這不僅僅是指那些古玩文物,更是在讚賞他們對人心的精準把握。

1965年,李宗仁躲過層層阻撓和暗殺,終於坐上了返國的飛機。

當飛機落地北京時,夢想成真的李宗仁不禁淚流滿面。

1969年,李宗仁與世長辭,享年78歲。

臨終前,病重的李宗仁堅持提筆寫信,即使身體日漸衰弱,但他對自己的祖國、對對岸的同胞還有太多的囑託:「希望台灣同胞,能回到祖國的懷抱,共同建設我們的家園……」

1969年2月1日,周總理親自主持了李宗仁的追悼會,表達了黨對他示以最深的敬意。

追悼會結束後,周總理特意去看望李宗仁的妻子胡友松,向她承諾:你放心,國家會照顧你的!

只是,胡友松不想給國家添麻煩,她繼承了李宗仁的遺志,將李宗仁的遺產全部上交國庫。

隨後,她默默改名為王曦,在國家第一歷史檔案館工作里,她默默無聞地工作了幾十年。

直到1998年,台兒莊區政府輾轉多年,終於找到了隱姓埋名的胡友松。

政府希望她能擔任李宗仁史料館的名譽館長,把李宗仁的英雄事跡流傳下去。

這一次,胡友松沒有拒絕,她把自己保存了很久的遺物,都捐給了李宗仁史料館。

此後,胡友松就在台兒莊安定下來。

她代替丈夫,在他曾守護過的地方,看著祖國海晏河清、人民安居樂業。

參考文獻:

張旺清《周恩來的策劃與李宗仁回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7f915176e352deb7335f7f58778a57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