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最好的生活方式,存錢、運動、讀書、早起

2023-10-23     富書

原標題:成年人最好的生活方式,存錢、運動、讀書、早起

作者:蔞蒿滿地(富書作者)

大衛·福萊特·華萊士在《生命中最簡單又最困難的事》曾寫道:

我們可以把時間浪費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但不可以困在自己討厭的生活方式里。

人到中年,要學會挑選最好的生活方式:存錢、運動、讀書、早起。

存錢,是過好生活的底氣

存錢就是存底氣。有了錢,才可以從容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意外。

在一期《鏘鏘三人行》中,竇文濤說曾經他對金錢的態度很任性,可是,後來一件事讓他的想法徹底改變了。

那時,母親因為中風住進重症監護室,每天的花費如流水一般。

為了維持母親的治療,他開始想盡辦法賺錢:「能多點存款,就是多幾天母親的命。」

成年人的底氣和安全感都是錢給的。

當你擁有一定數額的存款,面對孩子的興趣愛好,可以為此買單,不必因為拿不出費用而放棄。

當你手上握有餘錢,面對工作中的不公平待遇,可以選擇辭職走人,不必因為下個月的花費沒有著落而忍氣吞聲。

當你銀行帳戶上留有餘額,面對生老病死,可以從容面對,不必因為湊不夠治療費而選擇放棄。

養成存錢的習慣,不一定能讓我們成為富翁。但是,至少在生活、工作中能讓我們更加從容、舒心,能讓自己面對各類事情時,有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底氣。

幾個小建議告訴你如何存錢,希望給你一些啟發:

1、拒絕超前消費

不管面前有多少誘惑,請牢記不要超前消費。

不要被消費主義洗腦。盲目的買買買,只能帶來一時的快樂,透支的卻是自己的未來。

2、學會記帳

美國金融作家大衛·巴赫曾提出一個「拿鐵效應」的概念,指的是我們生活中那些可有可無的開銷。

想想我們日常生活中,各種自動續費,咖啡、奶茶,外賣……

這些小錢加起來,絕對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想存錢的第一步,就是學會記帳,盤點自己的日常開銷,看看可以省下哪些拿鐵銀子。

3、強制儲蓄

很多人存不下錢的重要原因就是沒有「強制儲蓄」。

可以藉助一些小竅門,如在銀行卡或支付寶設置強制儲蓄的額度,每個月自動扣除一定費用存起來,簡單快捷。

運動,是治癒一切的良藥

哈佛大學臨床醫學副教授約翰·瑞迪在其所著《運動改造大腦》一書中,通過大量證據和突破性研究向世人證實,運動不僅能夠達到鍛鍊身體的目的,還能進一步改造大腦,改善心智和提高智商,讓人更聰明,學習能力也更強。

愛因斯坦是公認的天才,不僅提出光量子假說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社會、政治、教育以及其他很多領域均有涉及,在世人眼中他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

而愛因斯坦身上充沛的精力,正是源於他對運動的熱愛和堅持。

他在進行科學研究的同時,仍千方百計抽出時間進行散步、爬山等各種體育運動。

一次,愛因斯坦去比利時訪問,比利時國王特地舉行了特別隆重的歡迎儀式。但當火車進站後,接待的一干人等卻遲遲等不到愛因斯坦。

原來,愛因斯坦特意避開人潮湧動的歡迎隊伍,輕車簡從,一路步行來到了王宮。

為此他還對比利時國王解釋:「我平生喜歡步行,運動帶給了我無窮的樂趣。」

運動不僅是為我們提供源源不斷的精力的最好方式,也是治癒一切的良藥。

白岩松在演講中曾說,30多歲的他在一次踢球中意外摔倒導致骨折,不僅必須接受手術進行治療,而且很長時間不能再次踢球。

這次的經歷讓他意識到長期缺乏運動會導致肌肉缺乏力量,一旦沒有對骨骼形成有效的保護,就更容易骨折。

從此之後,白岩松不斷地堅持運動,每周踢兩天足球,每天最少快走50分鐘。

常年的運動讓他受益頗多,不僅骨骼受到有效保護,就連困擾多年的高血壓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運動帶來的變化,也許不會立竿見影,但在日復一日的堅持中,運動帶來的差異會日漸顯著。

經常運動的人,自然能夠輕鬆擁有健康的體魄。而長期缺乏運動的人,身體的器官機能大幅下降,各類疾病也容易隨之而來。

堅持運動,養成習慣,身體自然會給你最好的反饋。

讀書,是豐盈內心的源泉

音樂詩人李健曾說:讀書就像精神層面的一日三餐,人要吃飯,那你的心靈,也要不斷地給予能量給予滋潤。

李健作為水木年華的主唱,2002年因理念不合,退出組合。

自此,他從知名樂隊的主唱一下子變得默默無聞,內心的落差可想而知。

不僅無人理睬,最慘的時候,因為沒有收入來源,只能擠在北京郊區破舊的租房裡。

在那段日子裡,陪伴他的就是各種書籍。

在書籍的滋養下,內心的焦躁慢慢褪去,李健先後寫出了《傳奇》《風吹麥浪》等膾炙人口的佳作,並一舉奪得2006年華語音樂最佳創作歌手獎。

讀書的目的,不在於能夠取得多大成就,而在於當你遭遇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讀書能夠讓你滋生出一股內在的力量,豐盈內心,助長美好生活。

楊絳曾經說過:「讀書多了,內心才不會決堤。」

1997年,楊絳的女兒錢瑗和丈夫錢鍾書先後離她而去。

曾經幸福的一家三口,如今只剩下她一人孤獨於世。

面對不幸,楊絳沒有自怨自艾,而是在此之後將全部的時間與精力都投入到讀書中。

正是這種來自心靈的力量,讓她能夠不受困於生活中的不幸,專注於精神探索,進而寫出了《我們仨》《走到人生邊上》等治癒人心的經典作品。

那些讀過的書,支撐她穿越歲月的重重苦難,坦然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內心獲得自愈。

可見,讀書能為人打造出一灣滋養心靈的源泉,撫慰焦躁和苦悶,為內心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

人生在世,總有各種煩惱,身為俗人的我們難免會有各種消極的情緒。

這時,不妨靜下心來讀些書。

閱讀是一場直抵心靈深處的過程,幫你清除世俗的煩惱,豐盈你的內心。

那些讀過的書,終將流淌進我們的心靈,給予我們無窮的力量,來應對生活中的苦難。

早起,是養成好習慣的開端

許多名人都公開表示喜歡早起,因為早起者工作效率更高,更容易感到幸福。

多倫多大學曾經分別選取一組青年人和一組中老年人作為志願者進行同一項實驗。

他們填寫了一份關於自己情緒、身體健康程度和起床時間等問題的調查問卷,結果顯示,無論是青年人還是中老年人,堅持早起的人都擁有更好的工作狀態。

他們身體更健康,更能在生活中感知幸福。

早起改變的不只是人的狀態,還有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美國作家哈爾·埃爾羅德所著《早起的奇蹟》一書,講述自己通過早起改變人生的經歷。

他20歲時經歷車禍,從死亡邊緣起死回生,好不容易從頭再來,卻又趕上金融危機,頓時精神、身體和財務都跌入低谷。

面對一團亂麻,他不知道如何拯救自己的人生,最後在一位朋友的建議下,開始嘗試早起。

在此之後,他從人生低谷一步步走向人生巔峰——收入翻倍,還清債務,成為國際演說家,自己的故事被刊登在暢銷書上。

而這所有的一切都源於他採用「神奇的早起」計劃。

作者通過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實,向讀者證明:專注、高效、成功的早晨會讓人一天都精力充沛,反之,懶散、低效、碌碌無為的早晨只會讓人一天都精神萎靡。

很多人往往覺得晚睡和早起省出的是一樣的時間,既然早上起不來,索性晚睡也一樣。

殊不知真正厲害的人,從不在凌晨拚命,而是用早起的方式迎接新的一天。

商業奇才李開復曾經是個工作狂,經常工作到凌晨兩三點,甚至與朋友間比拼看誰更晚。

長期不規律的睡眠狀態讓他患上了淋巴癌。

之後,他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摒棄了晚睡的習慣,堅持早睡早起,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終於戰勝了病魔。

早起和熬夜,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熬夜是對身體的消耗,早起是對自律的滋養, 要養成自律的習慣,不如從早起這件小事開始。

成年人最好的生活方式便是:

堅持存錢,擁有過好生活的底氣,讓你人生可以有更多種選擇。

堅持運動,擁有健康的體魄和充沛的精力,讓你遠離疾病的折磨和困擾。

堅持讀書,擁有豐盈內心的源泉,讓你坦然面對人生的挫折和困苦。

堅持早起,擁有自律的開端,讓你從行動上養成良好的習慣。

願你我都能夠堅持存錢、運動、讀書、早起,在自己的人生里成就最為精彩的自己。

作者簡介:蔞蒿滿地,富書作者,熱愛寫作,專注成長,第4本書即將出版,圖書《好好生活》正在熱銷中,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本文: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7ed70866659c7bb805b3b23bf607b14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