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50億!中國猛男安踏,救活日本「白富美」

2023-11-25     金錯刀

原標題:年入50億!中國猛男安踏,救活日本「白富美」

這兩天全國寒潮「蹦極式」降溫,主打一個措手不及。

這突如其來的風,先吹來了7000塊錢的高價羽絨服。

也終於吹來了年年燒錢、年年上癮的「白色鴉片」——滑雪。

跟citywalk買雙薩洛蒙就可以步入中產不同,滑雪可以說是一朝學會,終生付費:

教練費、交通費、住宿費,裝備、雪票、攝像……通往雪道的每一步,都是金錢搭建的。

今年雪季剛開始,就已經有人為滑雪花了十幾萬。

而這個最燒錢的戶外運動,今年也成功把有個品牌推上了「頂流」:

在進入中國市場8年後,迪桑特今年收入首次破50億元,直接打破了歷史記錄。

這三個箭頭,從過去沒幾個人認識,一下成了年輕人排隊的新對象。

2019年,迪桑特當時在日本市場虧損了1.6億元,日子過的極為艱難。

而在中國,這個日本老字號,終於靠一個中國猛男掙回了面子。

滑雪領域「白富美」:

黃金戰服,拿下五枚金牌

迪桑特,其實是滑雪領域的「白富美」。

細數迪桑特在中國區選擇代言人的品味,基本都是公認的頂級型男:

吳彥祖,陳偉霆,彭于晏...總之誰看誰迷糊。

但回到日本,迪桑特是實打實活了87年的老字號。

1935年,日本人石本他家男在大阪創立同名男裝店,也就是迪桑特的前身。此後近20年時間裡,這家店其實定位一直是運動+泛男裝。

上世紀50年代,日本經濟逐步從戰後的萎靡中甦醒過來,滑雪運動大火。

看到這一發展態勢,石本就邀請到日本首位專業滑雪運動員西村一良出任品牌顧問,開始研發專業滑雪裝備。

DESCENTE(迪桑特)一詞出自法語,是高山滑雪中滑降的意思。

品牌logo中向下的三個箭頭,分別代表直線滑降、斜滑降和橫滑降三種雙板滑雪的基本技術。

設計和技術,是日本公司的兩大強項。

在迪桑特發展初期,就很明確一個觀點:頂級運動員是最好的顧客,他們能提供最有用的反饋。

所以,迪桑特並不是什麼網紅品牌,而是面料狂人。

比如1970 年,迪桑特通過風洞測試,推出首款立體剪裁的速降滑雪賽服。

兩年後,日本札幌首次舉辦冬奧會,通過降低風阻,迪桑特的滑雪服將冠軍的成績提高了2秒!

特別是1980年,迪桑特為美國速滑隊提供比賽服,幫助埃里克·海登在1980年冬奧會獲得速滑「五冠王」,迪桑特一戰成名。

1984洛杉磯奧運會,美國男子籃球隊身著迪桑特籃球比賽服;1992巴塞隆納奧運會,美國自行車國家隊就身著迪桑特比賽服。

滑雪圈沉迷迪桑特,也是因為迪桑特不斷冒出些「鬼點子」。

比如人類歷史上首款自帶加熱系統的冬裝,就是迪桑特跟松下一起搞出來的。

這兩年大火的充電棉服,在連接充電寶之後,可以調節溫度,無疑是滑雪場裡的炫酷裝X利器。

迪桑特使用在專業滑雪比賽服、獨有的面料科技,靈感竟然來自於海里的海豚。

海豚在一般狀態下皮膚是非常光滑的,但皮膚外層生有無數中空突起,一旦開始高速遊動,整個皮膚表面能按水的紊流作波浪起伏,變得和水波的形狀一致,這就減少90%的水的摩擦阻力。

當時迪桑特的開發負責人坪內敬治就透露,「我們發現,在高速運動時,與光滑的表面相比,存在凹凸的設計反而更能減輕空氣阻力」。

迪桑特的科技就是參考了這個生物特質,將其應用在高山滑雪比賽服上,海豚皮橫空出世。

從巨虧1.6億到爆賺50億:

逆天改命,它是背後神推手

別看迪桑特產品是「學霸」,但賺錢能力確實是「學渣」。

其實早在1992年迪桑特就進入了中國,在北京開設了公司,隨後又在2002年開設了上海迪桑特貿易公司。

但那個時候的迪桑特一直不溫不火,直到2016年安踏與迪桑特合作成立合營公司,被「接手」的迪桑特才慢慢走進國內大眾的消費視野。

2016年,安踏開始獨立運營迪桑特中國。

三年後,最魔幻的事件發生了——迪桑特在日本市場虧損得一塌糊塗,安踏的運作下卻在中國實現了盈利,賣出了近十億元。

五年多的時間裡,迪桑特已經逐漸成為安踏集團新的營收增長點。

自2016年被安踏收購進入中國以來,迪桑特(中國)的門店開到了195家。

把「學渣」變「學霸」,安踏到底是怎麼給迪桑特找存在感的?

先說安踏本身,之所以具備「吞下」行業頂尖品牌的實力,是因為安踏足夠了解中國市場。

尤其是在對體育賽事贊助的投入上,安踏捨得花錢,也拿到了結果。

2006年安踏營收為12.5億元,上市十年後,安踏2016年的營業收入達到133.5億元,其中的轉機便是贊助中國奧運會。

自2009年起,安踏先後兩度與中國奧委會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成為2009至2016年中國奧委會體育服裝合作夥伴,為中國團體參與大國際賽事提供冠軍裝備。

而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迪桑特在中國大火,也是緊緊跟賽事綁定的。

在北京冬奧會上,迪桑特為6個國家14支參賽國家隊成員提供比賽服。

別人的發布會開在高端秀場,而安踏把迪桑特空降北京冬奧會競賽場地之一的張家口雲頂雪場。

開在了新疆阿勒泰將軍山,成為了小紅書滑雪打卡地。

迪桑特為中國國家單板滑雪U型場地隊打造單板滑雪服,為中國國家高山滑雪隊的雙板滑雪服...

這些操作,不得不承認,確實很安踏。

安踏,其實是中國最牛產品經理

幾年前,中產眼裡幾乎容不進中國品牌,更別提安踏。

於是,想要搞定中產,中國品牌都鉚足了勁做高端,以至於一不小心就「用力過猛」:鍾薛高160元的雪糕、花西子79的眉筆、販賣真愛的DR鑽戒...

在翻車之前,這些品牌的產品好壞雖然各有紛爭,但他們努力擠進高端圈的決心一定是真的。

鍾薛高創始人懟網友,「成本就40塊錢就是這個價格,你愛買不買。」

李佳琦懟網友,「國貨很難的,有時候找找自己原因,這麼多年工資漲沒漲,有沒有認真工作。」

最終,這些品牌既沒搞定中產,更失去了大眾。

但安踏一邊被同行瞧不起,一邊做著的卻是頭腦最清醒的事:

看看中產最愛的品牌——始祖鳥,是安踏的;薩洛蒙,是安踏的;迪桑特,還是安踏的。

安踏知道自己短板在哪,更知道優勢在哪。

一味在品牌力不足的時候賣高價只會適得其反,而多品牌戰略,則是去掉過去晉江低端的刻板印象的最好方法。

前幾年,不少人調侃,比起出鞋子,安踏好像更喜歡到處做別人的爸爸。

但幾年下來你會發現, 安踏確實是個「稱職的爸爸」,更是頂級「產品經理」。

2009年,安踏從香港的百麗國際手中買下義大利品牌FILA中國業務,FILA在中國只有50家門店,還背著3218萬的虧損。

今年上半年,FILA的營收已經達到122.3億元。

始祖鳥,這個曾經極其小眾的戶外品牌,只用了3年,就在中國迅速開店150家,還悄悄混到了LV和勞力士旁邊。

今年上半年,安踏體育營收已經達到296.5億元,直接超越耐克中國,比李寧和阿迪達斯中國加起來的總和還要多。

在買下迪桑特之前,國內本土品牌們的滑雪品牌,由於設計能力和智慧財產權的限制,產品基本集中在中低端。

所以這些品牌大部分的宿命是,去往滑雪場館,提供低價的租賃設備。

而迪桑特跟這些品牌相比就是「王者打青銅局」

一方面本身產品過硬,正好彌補了冰雪經濟起步晚的中國雪具市場的空缺;另一方面,安踏還能填補自身版圖。

結果只用不到4年,迪桑特真就已經成為安踏集團新的營收增長點。

在2023年的半年報中,安踏表示,FILA會加大對網球、高爾夫、滑雪、戶外等菁英運動的布局。

看來拿捏中產,安踏早就胸有成竹。

安踏這個曾經的「中國農村小伙兒」,一舉拿下滑雪高端品牌的半壁江山。

結 語:

從小我們就學過一個「木桶定律」,說一隻水桶能裝多少水,不是取決於最長的木板,而是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

所以,人要均衡發展,補齊短板,才能獲得成功。

但是有時候活得好不好,比的不是能裝多少水,而恰恰在於能不能找到那塊長板。

如今,同樣是「撒錢狂魔」,阿迪達斯成了奧特萊斯的打折釘子戶,而安踏坐上了中國運動品牌老大的位置。

安踏每年年會的最後一個節目,是創始人丁世忠帶領大家唱《愛拼才會贏》,「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拚,愛拼才會贏」。

拼的是什麼?

丁世忠清楚地知道,若靠安踏這個單一品牌,無法超越耐克和阿迪達斯。但當安踏實施多品牌戰略時,就可能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對於戶外愛好者來說,裝備一分錢一分貨,每一分多花的錢都有意義;對於中產階級來說,高端絕不是漲價那麼好糊弄。

這些專業品牌更了解性能,而安踏更了解中國市場。

人人都有短板,但只要認清能一招制敵的長板,就夠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753468f51e496e2aecbe15ed48f7c4a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