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梅教的學生,沒一個清華北大!」被怒批後,她的回應我哭了進度條08:5200:00/08:52
作者 | 青銅
來源 | 益美傳媒(ID:YeeMedia)
2023年高考季已過,張桂梅校長卻意外上了新聞。
一位百萬粉絲的微博大V公開批評華坪女高的教學方式。
Ta說華坪女高至今沒有一個考上清北,Ta說刷題、背書在天賦和熱愛面前不值一提,Ta還說小鎮做題家以後會越來越難……
其實不難看出,所謂的大V想趁著高考蹭一波熱度。
讓人沒想到的是,張校長回應了。
她謙遜地說:
「這確實是我們面臨的問題。」
儘管張校長依舊得到了網友們的安慰和支持,但也不得不說,她這次輸了。
因為大V批評的不是教育方式,而是這2000多個女孩的原生家庭。
人人都知道,一道天然的溝壑,擺在她們面前。
大V卻拎出來做文章。
今天,我們想替張校長、還有無數來自普通家庭的考生說句話:
批評之前,多了解了解這些孩子真正需要什麼。
看過一篇成功學的營銷文,作者以批評的口吻指出窮人家的孩子身上的「五大毛病」:
急功近利、線性規劃、自我視角、追求免費、不懂放棄……
作者還說,99%的窮人以及他們的孩子身上都有這5個毛病,這就是導致窮人窮一輩子的原因。
其中「追求免費」這一條寫得很有意思:
「真正的知識一定是很貴很貴的,絕不是你買一本書、看一些免費的東西就能學到的。
真正的知識才是拉開差距的關鍵。」
什麼是真正的知識?
是對社會規則的認知?
是用金錢堆砌起來的眼界?
還是來自父輩的資源和人脈?
……
這些張校長怎麼會不知道?
還記得一個月前,在高考那天登上熱搜的環衛工母親嗎?
她頭髮花白、衣著樸素,手裡握著一瓶礦泉水,站在校門口焦急地等待著。
考完試後,她把手裡那瓶水遞給了兒子,母子兩人相擁而泣。
這個畫面感動了很多網友。
成績公布後,河北省的本科錄取分數線為439分,男孩考了470分。
幾乎同一天,一家上市公司的老總通過官微公布了自家孩子考了710分的好成績。
很多人忍不住將兩個孩子作比較,男孩的470分瞬間變得普通至極。
所謂的「真正的知識」,普通家庭難以真正觸及。
如同大V對華坪女高的「點評」:
你們的孩子只會背書、刷題。
其實,每個普通家庭的孩子都會逐漸意識到自己的局限。
問題如何解決?
我想,靠張嘴就來的批判,和往一線教育工作者和無數普通家庭的孩子心上扎針,應該不是最優解。
說到這個話題,就不得不提最近身處風口浪尖的張雪峰。
他不止一次說道,自己有「一身窮病」。
張雪峰講過,他的父親因骨癌離世。
患病時,父親曾對他說:
「兒子,爸好疼!」
但那時,張雪峰做不了很多。
面對高額的醫療費用,他只恨自己本事不夠大。
而這,只是他患上「窮病」的原因之一。
現實就是如此。
因為這個「窮病」,普通家庭的孩子身上才容易出現更多「毛病」,走更多彎路。
如果人人都有很多選擇,無需教授批判,張雪峰自然會失業。
最近,就著「填志願、選專業」這個話題,一位從醫多年的博主拋出了一個問題:
窮人家的孩子能學醫嗎?
初次看到這個問題,我們也許會想:學醫不是很好嗎?
但這位博主講了很多外行不了解的信息,得出的結論是:
窮人家的孩子其實不太適合學醫。
原因很簡單:
學醫太晚成。
學醫的周期長:本科五年,碩士三年,甚至還要讀博,一共是十多年。
學成之後進入醫院工作,又需要很多年慢慢成長、慢慢熬。
一位網友感同身受地講道:
「我的丈夫就是窮人家的孩子,也是一名醫生。
現在他很厲害,但是在過去很多年他無法為家庭做太多。
如果沒有我的經濟支持,他真的很難熬出頭。」
很多人看完恍然大悟,真的是隔行如隔山。
成年人尚且不能了解各行各業最真實的那一面,又怎麼指望18歲的孩子在幾天之內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看過張雪峰指點一位學生報考,真心敬佩他的專業。
他不僅對每所學校、每個專業的現狀了如指掌,還知道未來的政策變化和行業發展趨勢。
所以,與其嘴上批判,不如多為孩子們做一些實事。
哪怕只是提供一個建議。
在這個層面,張桂梅和張雪峰做的事情異曲同工——
給予普通家庭的孩子一些指導。
別小看了「指導」這兩個字,這正是孩子們迫切需要的。
教育的溝壑,只能用時間去慢慢填補。
真切的指導,卻有可能立即見效。
其實張校長早就說過:
創辦這所學校,不是為了把學生都送去清華、北大這樣的名牌大學,而是要把她們培養成有思想、有尊嚴、自信又獨立的人。
只是這幾年,張校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女高的教學方式也在被網絡放大。
很多人知道華坪的艱苦,知道她的嚴厲,卻不知道她把全校學生當自己的孩子一樣關愛。
多了解張校長正在做的事情,便不難發現她抓的不只是學習成績,更多的是幫大山裡的女孩健康成長。
有一年新生軍訓,有孩子向她抱怨訓練太累,哭著鬧著要回家。
她勸了半天,孩子最後說想喝飲料。
十塊錢一杯的奶茶,全校500多個女孩一人一杯,她自掏腰包買單。
張校長說,只有讓這些孩子感到學校就是家,她們才會安心學習。
以前學校條件不好,張校長鼓勵孩子們穿舊衣服,但她心裡一直很難過。
後來,她給孩子們做新校服。
雖然只是20塊一件,但她覺得自己的孩子穿新衣,心氣也會不一樣。
「讓她們自信,覺得自己比誰都不差。」
最近,有很多關於華坪女高2023高考「戰況」的新聞。
實際上2020年之後,成績就不再對外公開。
這麼做,無非就是要為孩子們創造一個安靜成長的空間。
大V說真正優秀的孩子需要家庭薰陶。
而張校長的指導,正是孩子們需要的。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通。
時至今日,我們其實更應當看到地區和地區之間的差距,家庭與家庭之間的差距。
教育,更應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最後,借用博主@閒時花開的一句話:
「請不要站在城市的高樓上傲慢地指責大山。」
大山裡有你不了解的人和不了解的事。
如果做不到為教育貢獻一份力量,那就給普通家庭的孩子一點包容,這也不是一件難事。
作者 | 青銅 ,來源:益美傳媒(ID:YeeMedia)
主播 | 北辰,金牌主播,心理專家,公眾號:北辰在找你。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